低温流体储罐的绝热包覆层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24567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低温流体储罐的绝热包覆层结构,属于包装物件技术领域。该结构包括筒体和封头,筒体和封头外包覆绝热缠绕布,绝热缠绕布包括单元卷和单元片;筒体的每层绝热缠绕布由多个单元卷沿筒体长度方向拼搭而成,相邻两单元卷之间彼此形成第一搭接处并用玻璃纤维带或胶带固定;封头的每层绝热缠绕布由至少四片单元片沿封头圆周方向拼搭而成,相邻单元片之间彼此形成第二搭接处并用胶带或玻璃纤维带固定;相邻单元片与单元卷之间形成第三拼接处并用胶带固定;不同层绝热缠绕布的搭接处彼此错开;最外层绝热缠绕布的表面用玻璃纤维织网包扎固定,最后将外壳体与储罐之间的空间抽真空。该结构可以克服绝热缠绕布下垂并保证其结构稳定。并保证其结构稳定。并保证其结构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低温流体储罐的绝热包覆层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低温流体储罐外壁的绝热包覆层,属于包装物件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液化天然气、液氧、液氮等产品在工业中的大量使用,低温储槽、低温液体运输车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低温储运设备的核心技术之一是储运罐体的低温绝热。现有低温储存罐体一般采用两种绝热方式:一种是在内胆和夹层间填充一定数量和厚度的珠光砂做绝热层,即真空粉末绝热;另一种是把高反射率的材料缠绕在需要绝热的储罐外面,以减少辐射换热,即高真空多层缠绕结构。与前者相比,后者可以避免低温储槽用珠光砂做绝热层产生的沉降现象,更有利于改善绝热性能,降低蒸发率,提高产品使用真空寿命。然而,现有的高真空多层绝热缠绕层的包扎工艺结构不够完善,影响其应有的绝热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改进低温流体储罐的绝热包覆层结构,以更好地适应低温介质储运。
[0004]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低温流体储罐的绝热包覆层结构,所述储罐包括筒体和位于筒体两端的封头,所述筒体和封头的外表包覆至少两层的绝热缠绕布,所述绝热缠绕布由阻燃型低温绝热纸和双面镀铝薄膜交错叠加多层构成展开呈长方形的单元卷和展开呈扇形的单元片;所述筒体的每层绝热缠绕布由多个单元卷沿筒体圆周卷绕并沿筒体长度方向拼搭而成,相邻两单元卷之间以第一预定宽度彼此形成第一搭接处并在第一搭接处用玻璃纤维带包扎固定或用胶带粘接固定;所述封头的每层绝热缠绕布由至少四片扇形的单元片沿封头圆周方向拼搭而成,相邻单元片之间以第二预定宽度彼此形成第二搭接处并在第二搭接处用胶带粘接固定或用玻璃纤维带包扎固定;相邻单元片与单元卷之间形成第三拼接处并在第三拼接处用胶带粘接固定;不同层所述绝热缠绕布的所述搭接处彼此错开;最外层所述绝热缠绕布的表面用玻璃纤维织网包扎收紧固定;在完成包覆后的最外层所述绝热缠绕布和玻璃纤维织网的外表面套装外壳体将所述储罐封闭,所述外壳体与所述储罐之间的空间经抽真空处于真空状态。
[000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由于在储罐的筒体和封头分别采用展开呈长方形的单元卷和展开呈扇形的单元片,因此可以对筒体和封头分别进行适应性包覆,更加严密;2)由于相邻两单元卷、相邻两单元片之间、相邻单元卷与单元片之间均采用搭接并包扎固定或粘结固定,以及上下不同层的绝热缠绕布的各自搭接处(包括第一搭接处、第二搭接处和第三搭接处)彼此错开,因此可以有效保证所有搭接处的绝热;3)由于在最外层绝热缠绕布的表面用玻璃纤维织网包扎收紧固定,可以有效避免筒体和封头上下不同位置的绝热缠绕布因受自身重力而下垂,保证储罐表面绝热缠绕布的结构稳定。
[0006]进一步,所述第一预定宽度是100~200mm,所述第二预定宽度是200mm,所述胶带是铝箔胶带。
[0007]进一步,所述玻璃纤维织网呈渔网状且其孔径是10~20mm。
附图说明
[000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低温流体储罐的绝热包覆层结构作进一步说明。
[0009]图1是实施例的低温流体储罐结构示意图。
[0010]图2是图1的剖面图。
[0011]图3是图2中I处局部放大图。
[0012]图4是图2的J处局部放大图。
[0013]图5是绝热缠绕布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6是相邻两单元卷的第一搭接处局部放大图。
[0015]图7是封头的单元片布置和相邻两单元的第二搭接处结构示意图。
[0016]图8是封头的单元片与筒体的单元卷之间形成第三拼接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
[0017]本实施例的低温流体储罐的绝热包覆层结构,针对的储罐如图1所示,储罐包括筒体1和位于筒体1两端的封头2。如图2所示,在筒体1和封头2的外表包覆三层的绝热缠绕布,筒体1外表包覆三层的绝热缠绕布如图3所示,封头2外表包覆三层的绝热缠绕布如图4所示。如图5所示,绝热缠绕布是由阻燃型低温绝热纸10和双面镀铝薄膜11交错叠加(一层阻燃型低温绝热纸10一层双面镀铝薄膜11)多层构成展开呈长方形的单元卷5和展开呈扇形的单元片6。筒体1的每层绝热缠绕布是由多个单元卷5沿筒体1圆周卷绕并沿筒体1长度方向拼搭而成,如图6所示,相邻两单元卷5之间以第一预定宽度彼此形成第一搭接处并在第一搭接处用玻璃纤维带7包扎固定或用8胶带(如铝箔胶带)粘接固定。如图7所示,封头2的每层绝热缠绕布由四片扇形的单元片6沿封头2圆周方向拼搭而成,相邻单元片6之间以第二预定宽度彼此形成第二搭接处并在第二搭接处用胶带8粘接固定或用玻璃纤维带7包扎固定。如图8所示,相邻的封头2的单元片4与筒体1的单元卷3之间形成第三拼接处并在第三拼接处用铝箔胶带8粘接固定。不同层的绝热缠绕布的每一个搭接处(包括第一搭接处和第二搭接处)彼此均错开。如图2所示,在最外层绝热缠绕布的表面用玻璃纤维织网9包扎收紧固定,玻璃纤维织网呈渔网状且其孔径是10~20mm。在完成包覆后的三层绝热缠绕布的最外层和玻璃纤维织网的外表面套装外壳体将储罐1封闭(外壳体图中未示出),然后对外壳体与储罐1之间的空间抽真空,使外壳体与储罐1之间空间及空间内的三层绝热缠绕布和玻璃纤维织网均处于真空状态。
[0018]具体包覆作业过程如下:
[0019]1)罐体准备:在缠绕前,首先对储罐的筒体1和封头2表面进行清洗,再将筒体1和封头2进行加热干燥除湿处理,使表面水分完全蒸发。
[0020]2)操作人员缠绕前准备:缠绕工穿好防护装备;将储罐移至缠绕车间后,必须保证缠绕车间处于干燥环境,室内温度控制在25℃左右,相对湿度小于50%。
[0021]3)筒体的第一层(最内层)绝热缠绕布是先用第1单元卷的绝热缠绕布过一端封头
的直段焊缝450mm起包覆筒体1的直段(沿筒体1圆周卷绕),再用第2单元卷的绝热缠绕布与第1单元卷的绝热缠绕布拼搭并沿筒体1圆周卷绕,形成的第一搭接处的宽度按照第一预定宽度100~200mm。以此类推,重复包覆余下筒体1,相邻每卷的绝热缠绕布首尾搭接的第一搭接处均是按照第一预定宽度100~200mm左右,然后在第一搭接处利用玻璃纤维带包扎固定,也可以用胶带(铝箔胶带)粘结固定。
[0022]4)筒体1第一层绝热缠绕布包覆完毕后开始包覆封头2的第一层绝热缠绕布。左、右两端封头2用的绝热缠绕布是四个1/4圆的扇形单元片,相邻每两单元片间形成第二搭接处,第二搭接处的宽度按照第二预定宽度200mm,然后在第二搭接处用胶带(铝箔胶带)粘结固定,也可以用玻璃纤维带绑扎固定。封头2的单元片与筒体1的单元卷拼接处用铝箔胶带粘接固定。
[0023]5)按照步骤3)

4),完成包覆筒体1和封头2的第二层绝热缠绕布和第三层绝热缠绕布,注意每层绝热缠绕布的各自搭接处(包括第一搭接处、第二搭接处和第三搭接处)彼此错开。
[0024]6)在最外层绝热缠绕布的表面用玻璃纤维织网9包扎收紧固定。
[002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温流体储罐的绝热包覆层结构,所述储罐包括筒体和位于筒体两端的封头,所述筒体和封头的外表包覆至少两层的绝热缠绕布,所述绝热缠绕布由阻燃型低温绝热纸和双面镀铝薄膜交错叠加多层构成展开呈长方形的单元卷和展开呈扇形的单元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的每层绝热缠绕布由多个单元卷沿筒体圆周卷绕并沿筒体长度方向拼搭而成,相邻两单元卷之间以第一预定宽度彼此形成第一搭接处并在第一搭接处用玻璃纤维带包扎固定或用胶带粘接固定;所述封头的每层绝热缠绕布由至少四片扇形的单元片沿封头圆周方向拼搭而成,相邻单元片之间以第二预定宽度彼此形成第二搭接处并在第二搭接处用胶带粘接固定或用玻璃纤维带包扎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静李央刘焕杰郭涛郭凯欣
申请(专利权)人:航天晨光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