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客运站用智能安全闸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2415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客运站用智能安全闸机,包括闸机外壳,所述闸机外壳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闸机外壳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底端均对称固定连接有吸盘;通过设置吸盘、电动推杆和万向轮,使闸机外壳通过万向轮进行移动,进而便于对闸机外壳进行移动,当对闸机外壳进行固定时,通过固定板内侧固定连接的电动推杆将万向轮拉回闸机外壳的内部,万向轮均通过连接板与电动推杆的输出端固定连接,进而便于对万向轮进行收纳,在闸机外壳以及其他部件的重力下使吸盘紧贴地面,进而使吸盘吸附在地面上,从而保证了闸机外壳的稳定性,使闸机的增设更加方便。使闸机的增设更加方便。使闸机的增设更加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客运站用智能安全闸机


[0001]本技术属于安全闸机
,具体涉及一种客运站用智能安全闸机。

技术介绍

[0002]闸机,是一种通道阻挡装置(通道管理设备),主要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管理当中,用于管理人流并规范行人出入,主要应用于地铁闸机系统、收费检票闸机系统,因此形成了付费区与非付费区。其最基本最核心的功能是实现一次只通过一人,可用于各种收费、门禁场合的入口通道处。
[0003]目前用于客运站的智能安全闸机通常固定在地面上,不便于进行移动以及不方便根据人流量进行增设,且传统的闸机都相对较为独立,直接放置在地面上进行使用稳定性较差,很可能由于拥挤而导致闸机偏离原来位置,因此提出一种客运站用智能安全闸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客运站用智能安全闸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不便于进行移动以及不方便根据人流量进行增设,且传统的闸机都相对较为独立,直接放置在地面上进行使用稳定性较差,很可能由于拥挤而导致闸机偏离原来位置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客运站用智能安全闸机,包括闸机外壳,所述闸机外壳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闸机外壳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底端均对称固定连接有吸盘,所述闸机外壳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内侧均对称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底端对称设置有万向轮,两个所述闸机外壳的相对内侧对称转动连接有闸机转动架。
[0006]优选的,所述闸机外壳的外侧设置有证件识别模块,一侧所述闸机外壳的顶端设置有人脸识别模块,所述证件识别模块和人脸识别模块均与数据处理模块电性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吸盘的顶端设置有气管,所述气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抽气泵,所述抽气泵位于固定板的顶端。
[0008]优选的,所述气管的外侧位于底板的顶端设置有电动闭气阀。
[0009]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均与闸机转动架固定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闸机外壳的顶端通过转环转动连接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人脸识别模块,所述调节杆外侧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
[0011]优选的,所述闸机外壳内部设置有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电动推杆、抽气泵、电动闭气阀、电机和数据处理模块电性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底板顶端对应所述连接板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连接板相互配合,所述万向轮的尺寸小于所述通孔的尺寸。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客运站用智能安全闸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4]1、本技术通过设置吸盘、电动推杆和万向轮,使闸机外壳通过万向轮进行移动,进而便于对闸机外壳进行移动,当对闸机外壳进行固定时,通过固定板内侧固定连接的电动推杆将万向轮拉回闸机外壳的内部,万向轮均通过连接板与电动推杆的输出端固定连接,进而便于对万向轮进行收纳,在闸机外壳以及其他部件的重力下使吸盘紧贴地面,进而使吸盘吸附在地面上,从而保证了闸机外壳的稳定性,使闸机的增设更加方便;
[0015]2、本技术通过设置电动推杆和电动闭气阀,当需要再次对闸机外壳移动时,只需要控制电动闭气阀将吸盘与气管连通,进而使空气进入吸盘的内部,解除吸盘对地面的吸附,然后通过电动推杆将万向轮从闸机外壳的内部推出即可,进而使闸机的移动以及增设都更加方便。
[0016]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技术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为人们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附图说明
[0017]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8]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客运站用智能安全闸机的等轴测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客运站用智能安全闸机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客运站用智能安全闸机中闸机外壳的内部等轴测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客运站用智能安全闸机中闸机外壳的内部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闸机外壳1、底板2、吸盘3、固定板4、电动推杆5、连接板6、万向轮7、闸机转动架8、证件识别模块9、人脸识别模块10、通孔11、气管12、抽气泵13、电动闭气阀14、电机15、转环16、调节杆17、固定螺栓18。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客运站用智能安全闸机,包括闸机外壳1,闸机外壳1对称设置有两个,闸机外壳1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底板2,底板2的底端均对称固定连接有吸盘3,闸机外壳1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4,固定板4的内侧均对称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5,电动推杆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6,连接板6的底端对称设置有万向轮7,两个闸机外壳1的相对内侧对称转动连接有闸机转动架8,通过设置吸盘3、电动推杆5和万向轮7,使闸机外壳1通过万向轮7进行移动,进而便于对闸机外壳1进行移动,当对闸机外壳1进行固定时,通过固定板4内侧固定连接的电动推杆5将万向轮7拉回闸机外
壳1的内部,万向轮7均通过连接板6与电动推杆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进而便于对万向轮7进行收纳,在闸机外壳1以及其他部件的重力下使吸盘3紧贴地面,进而使吸盘3吸附在地面上,从而保证了闸机外壳1的稳定性,使闸机的增设更加方便。
[0025]本技术中,优选的,闸机外壳1的外侧设置有证件识别模块9,一侧闸机外壳1的顶端设置有人脸识别模块10,证件识别模块9和人脸识别模块10均与数据处理模块电性连接,通过闸机外壳1外侧的证件识别模块9对进入人员的证件进行识别,同时通过人脸识别模块10进行人脸识别,通过数据处理模块对证件信息与人脸识别信息进行匹配。
[0026]本技术中,优选的,吸盘3的顶端设置有气管12,气管1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抽气泵13,抽气泵13位于固定板4的顶端,抽气泵13通过气管12将吸盘3内部的空气抽出,进而使吸盘3吸附在地面上,从而保证了闸机外壳1的稳定性。
[0027]本技术中,优选的,气管12的外侧位于底板2的顶端设置有电动闭气阀14,通过电动闭气阀14将气管12与吸盘3之间进行阻断,防止吸盘3与气管12之间漏气,并且在移动前,只需要控制电动闭气阀14将吸盘3与气管12连通,进而使空气进入吸盘3的内部,解除吸盘3对地面的吸附,移动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客运站用智能安全闸机,包括闸机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闸机外壳(1)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闸机外壳(1)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底板(2),所述底板(2)的底端均对称固定连接有吸盘(3),所述闸机外壳(1)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4),所述固定板(4)的内侧均对称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5),所述电动推杆(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6),所述连接板(6)的底端对称设置有万向轮(7),两个所述闸机外壳(1)的相对内侧对称转动连接有闸机转动架(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客运站用智能安全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闸机外壳(1)的外侧设置有证件识别模块(9),一侧所述闸机外壳(1)的顶端设置有人脸识别模块(10),所述证件识别模块(9)和人脸识别模块(10)均与数据处理模块电性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客运站用智能安全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盘(3)的顶端设置有气管(12),所述气管(1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抽气泵(13),所述抽气泵(13)位于固定板(4)的顶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客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良延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交安正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