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流电源和用于直流电源的防雷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2008 阅读:3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直流电源和用于直流电源的防雷电路,其中,用于直流电源的防雷电路,包括:D级防雷电路;还包括:C级防雷电路;以及差模形式的电感退耦电路;所述C级防雷电路、D级防雷电路和退耦电路均设置在所述直流电源的电路板上;所述D级防雷电路与所述C级防雷电路通过所述退耦电路串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C级防雷电路通过退耦电路与D级防雷电路串联,组成了用于直流电源的两级防雷电路,在有雷击时,不仅实现了设备自身的过电压防护,而且能够有效的保护直流电源不受损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可以广泛的应用于直流型基站的电源板上。(*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防雷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直流电源和用于直流输入型基站 的直流电源的防雷电路。
技术介绍
目前,对室外型基站的防雷均定位C级以上,这就涉及到C级和D级两 级防雷的级联问题,理想状态是当感应雷电流入侵时先让C级防雷器响应, 将大部分雷电流泄放,其次再进入D级防雷响应。虽然C级防雷电路前置于 D级防雷电路,但实际情况是雷电流先进入重负载端,即D级防雷和负载端, 这样往往^使防雷保护失效。为解决该问题通常采用的有效方法是增加退耦。增加退耦以往的做法是将C级防雷盒置入系统箱中或专配外部防雷箱。 如果外加防雷箱,因防雷箱距离整机有一定的距离(一般5 15米),这样由 于线缆自身电感而形成的退耦足以解决其级联问题;如果是将防雷盒置入系统 中,则在防雷盒中或系统中预留空间,用线缆自绕而成的空心电感来完成退耦。随着室外通信基站高度集成化、小型化的发展趋势,对避雷器的安装提出 新的挑战,特别是对直流输入型基站的防雷,有向电源板上引进的趋势。但是,因技术难度及潜在风险,在直流电源板上的防雷,各设备制造商最 大仅能做到D级防雷,仅解决了设备自身的过电压防护,大多数没有将C级 防雷引入电源板上。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直流电源的两级防雷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直流电源防雷 电路,包括D级防雷电i 各; 还包括5C级防雷电路;以及 差模形式的电感退耦电路;所述C级防雷电路、D级防雷电路和退耦电路均i殳置在所述直流电源的 电路板上;所述D级防雷电路与所述C级防雷电路通过所述退耦电路串联。 所述C级防雷电路包括压敏电阻VR1、 VR2、放电管FV1和保险丝F1; 所述D级防雷电路包括压敏电阻VR3、 VR4; 所述退耦电路包括差模电感L1、 L2;所述VR1构成的第一电路的一端与电源正端连接,另一端通过串联的保 险丝F1与电源负端连接;所述VR2与所述FV1串联组成的第二电路与所述第一电路并联;所述VR2与所述FV1的共同端与接地端子PE连接;所述L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路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VR3的一端连接;所述L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路的另一端连接,所述L2的另一端与所述 VR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VR4与所述VR3并联;所述VR4的一端分别通过差模电感L3和L4与电源模块Ml的输入端 VIN+以及电源模块M2的输入端VIN+连接;所述VR4的另一端分别直接与电源模块Ml的输入端VIN-和使能端 CNT,以及与电源模块M2的输入端VIN-和使能端CNT连接。所述的用于直流电源的防雷电路还包括电f兹干i尤电路;保险丝F2;所述L1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电磁干扰电路的一个输入端与所述VR3的一端 连接;所述L2的另 一端通过所述电》兹干扰电路的另 一个输入端与所述VR3的另 一端连接;所述L2的一端通过所述保险丝F2与所述第二电i 各的另一端连接。6所述电感退耦电路的退耦电感为磁芯电感。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直流电源,包括 直S危电源电赠4反;设置在所述直流电源电路板上的D级防雷电路; 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直流电源电路板上的C级防雷电路;以及 设置在所述直流电源电路板上的差模形式的电感退耦电路; 所述D级防雷电i 各与所述C级防雷电路通过所述退耦电路串联。 所述电感退耦电路的退耦电感为;兹芯电感。所述C级防雷电路包括压敏电阻VR1、 VR2、放电管FV1和保险丝Fl; 所述D级防雷电i 各包括压敏电阻VR3、 VR4; 所述退耦电路包括差模电感L1、 L2;所述VR1构成的第一电路的一端与电源正端连接,另一端通过串联的保 险丝F1与电源负端连接;所述VR2与所述FV1串联组成的第二电路与所述第一电路并联;所述VR2与所述FV1的共同端与接地端子PE连接;所述L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路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VR3的一端连接;所述L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路的另一端连接,所述L2的另一端与所述 VR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VR4与所述VR3并联;所述VR4的一端分别通过差模电感L3和L4与电源模块Ml的输入端 VIN+以及电源模块M2的输入端VIN+连接;所述VR4的另一端分别直接与电源模块Ml的输入端VIN-和使能端 CNT,以及与电源模块M2的输入端VIN-和使能端CNT连接。所述的直流电源还包括 电》兹干护L电^各; 保险丝F2;所述L1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电^f兹干扰电路的一个输入端与所述VR3的一端连接;所述L2的另 一端通过所述电^兹干扰电路的另 一个输入端与所述VR3的另 一端连接;所述L2的一端通过所述保险丝F2与所述第二电^各的另一端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将C级防雷电路通过退耦电路与D级防雷电路串联,组成了 用于直流电源的两级防雷电路,在有雷击时,不仅实现了设备自身的过电压防 护,而且能够有效的保护直流电源不受损坏。本技术的结构简单,成本较 低,可以广泛的应用于直流型基站的电源板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两级防雷电路的结构示意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电路图3为反击和正击时的雷电流和负载电流的流向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属于过电压保护装置,是针对电源端口的防雷电入侵波所采取 的保护措施,适用于雷电电磁场产生的感应雷区的防护,应用于分区防雷的 LPZ1 LPZ2区。本技术在保留原有的D级防雷电路的基础上,将C级防雷电路引入 直流电源印刷电路板(PCB, Printed circuit board ),并且在C级防雷电路和 D级防雷电路之间串联退耦电路,以确保施加感应雷在输入端时C级防雷电 路先动作。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当雷击时,系统耦合部分雷击电流,为了保证大部分雷击电流通过前级(C 级)防雷器泄放,而后级(D级)只泄放小部分,这就需要前、后级协调从而 完成能量分配(能量配合),下面参考图1的方框图来对分级防雷说明如下 图1为本技术两级防雷电路的结构示意图,D级防雷电路通过退耦电路与 C级防雷电路串联。其中,退耦电路是由差模电感构成,用以完成C级与D级雷击电流的级间匹配和能量分配,以确保先C级泄》《后D级泄放。C级与 D级防雷电路分别采用了 C级与D级电涌保护器(Surge Protection Device, SPD)。参考图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电路图。图2中的压敏电阻VR1、 VR2、放电管FV1和保险丝Fl构成C级防雷电路;压敏电阻VR3、 VR4构 成D级防雷电路,在两级电路之间串联的差模电感Ll、 L2用来完成C级与 D级雷击电流的级间匹配和能量分配,以确保C级先泄放,D级再泄放。差模电感Ll 、 L2与D级防雷之间进一步串联有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EMI)电路,EMI电路一般包括两级差模滤波电路和共冲莫滤波 电路,这两级电路均属于非功率转换电路。该电路在作用是防止电网的辐射不 进入系统中,同时,系统的辐射也不进入到电网中,即起到防止辐射、隔离的 作用。VR1构成的第一电路的一端与VCC48VGND连接,另一端通过串联的保 险丝F1与VCC48VN连接。VR2与FV1串联组成的第二电路与第一电路并联。 VR2与FV1的共同端与接地端子PE连接。Ll的一端与第二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直流电源的防雷电路,包括: D级防雷电路;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C级防雷电路;以及 差模形式的电感退耦电路; 所述C级防雷电路、D级防雷电路和退耦电路均设置在所述直流电源的电路板上; 所述D级防 雷电路与所述C级防雷电路通过所述退耦电路串联。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用于直流电源的防雷电路,包括D级防雷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C级防雷电路;以及差模形式的电感退耦电路;所述C级防雷电路、D级防雷电路和退耦电路均设置在所述直流电源的电路板上;所述D级防雷电路与所述C级防雷电路通过所述退耦电路串联。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直流电源的防雷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C 级防雷电路包括压敏电阻VR1、 VR2、放电管FV1和保险丝F1;所述D级防雷电路包括压敏电阻VR3、 VR4; 所述退耦电路包括差模电感L1、 L2;所述VR1构成的第一电路的一端与电源正端连接,另一端通过串联的保 险丝F1与电源负端连接;所述VR2与所述FV1串联组成的第二电路与所述第 一电路并耳关;所述VR2与所述FV1的共同端与接地端子PE连接;所述L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路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VR3的一端连接;所述L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路的另一端连接,所述L2的另一端与所述 VR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VR4与所述VR3并联;所述VR4的一端分别通过差才莫电感L3和L4与电源才莫块Ml的输入端 VIN+以及电源模块M2的输入端VIN+连接;所述VR4的另一端分别直接与电源模块Ml的输入端VIN-和使能端 CNT,以及与电源模块M2的输入端VIN-和使能端CNT连接。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直流电源的防雷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电》兹干4尤电^各;保险丝F2;所述L1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电磁干扰电路的一个输入端与所述VR3的一端 连接;所述L2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电磁千扰电路的另一个输入端与所述VR3的另 一端连4妻;所述L2的一端通过所述保险丝F2与所述第二电路的另一端连接。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直流电源的防雷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 感退耦电路的退耦电感为磁芯电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党晓社窦弟符梦蛟李占富喻晓袁雪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