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前放电式防雷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1957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提前放电式防雷模块,应用于安全防雷领域。包括:容身于外壳中且相互并联的触发电路与放电组件,所述触发电路包括触发线圈、气体放电管、隔离电容、限流电阻及RC振荡电路,而所述放电组件包括定位套、电极安装盖、电极安装座、电极安装套、沉头螺钉、主电极、螺钉、压件、左右主件、档板、灭弧板与辅助电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市售防雷器比较,具有通流容量大、使用寿命长且残压低、体积小的优点,安装维护也更加简化,保护能力进一步加强。(*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提前放电式防雷模块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大量的防雷器产品普遍采用限压型电涌保护器的模式,它基 本上都使用氧化锌压敏电阻瓷片,所用瓷片通常几何尺寸大、通流容量小、残 压高、寿命短。压敏电阻劣化失效表现是动作电压不断降低,泄漏电流持续增 大。当泄漏电流持续增大至几十毫安到几安培,温度就会不断升高,此时若不 能切断电路,芯片将被热熔击穿,成为一个阻值很低的导体,造成系统短路, 严重的会造成起火燃烧、损坏设备的后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要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为社会提供一种提 前放电式防雷模块,它应具备通流容量大、使用寿命长、残压低且体积小等优 点o本技术所谓的一种提前放电式防雷模块包括容身于外壳中且相互并联的触发电路与放电组件,所述的触发电路包括触发线圈Ll与L2、气体放电管 GDT、隔离电容C2、限流电阻MOV,还有由电阻R1、电容C,l组成的RC振 荡电路;而所述的放电组件则包括定位套1、电极安装盖2、电极安装座3、电 极安装套4、沉头螺钉5、主电极P1与P3、螺钉7、压件8、左主件9、右主件 10、档板ll、灭弧板12和辅助电极P2。本技术自带触发电路的作用是当被保护线路有浪涌产生时,在防雷器 两放电电极间产生一个电火花,相当于提供了一个导电通道,于是大量的电涌 能量便由放电组件泄放,从而转移、减轻了II级(C级)电涌保护器的负荷,实现了 I级(B级)与II级(C级)电涌保护器的能量匹配。其有益效果是通流 容量大、使用寿命长且残压低、体积小,比普通的加退耦器件更能有效地保护 设备,对设备电路不产生任何影响。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带触发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图2是本技术所带'.:.:放电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图4是图2的D-D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l一定位套,2—-电极安装盖,3—电极安装座,4一电极安装套,5—沉 头螺钉,7—螺钉,8—压件,9—左主件,IO—左主件,ll一档板,12—灭弧板, C1—电容,C2—隔离电容,GDT—气体放电管,Ll、 L2—触发线圈,MOV— 限流电阻,Pl、 P3—主电极,P2—辅助电极,Rl—电阻。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在本技术的触发电路中,隔离电容C2有通高频、阻低频 的作用,当线路正常时,它可隔离主电路和防雷模块,以免后者误触发;而调 节限流电阻M0V的大小能够改变本技术的触发电压。当本技术两极Pl 与P3间电压瞬间上升到一定值时,气体放电管GDT导通放电,通过RC振荡电 路的作用,在变压器的原线圈上产生一个电压振荡,结果在主电极P1与辅助P2 间产生一个高电压,该高电压使主电极P1与辅助电极P2之间产生电火花,从 而形成一个导电通道,将雷电流从主电极Pl与P3间泄放。本技术是一种电压开关型、带提前放电功能的电涌保护器,它采用了密 封和触发技术,通过一个触发电路来控制放电间隙的触发电压,具有小于等于1.0KV和小于等于1.5KV两类电压保护水平的产品可供选用。且产品体积小,电 涌泄放能力大,电压保护水平低,响应速度快,续流小、寿命长。实现了 I级 (B级)和II级(C级)电涌保护器的直接并联安装,取消了级间连接导线长度 的限制和退耦器的安装,也消除了由加装退耦器所带来的工作电流的限制,节 省安装空间,简化安装过程,縮短了导线连接长度。电涌保护器的放电间隙用 抗电弧烧蚀优异的合金材料制作,又可通过触发电路控制触发电压。有适当箝位电压的n级(c级)电涌保护器(压敏电阻型)在泄放电涌过程中箝位电压达到设定值时,与其直接并联的放电间隙将被触发放电,大量的电涌能量通过放电间隙泄放,从而转移、减轻了压敏电阻上的负荷,实现了 i级(B级)与n级 (c级)电涌保护器的能量匹配。实际测试表明,当有触发电路时,防雷器两极&与P3间的放电电压在1KV左 右;而无触发电路时,放电电压在3KV左右(测试在lkv/s的上升电压波下 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提前放电式防雷模块,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容身于外壳中且相互并联的触发电路与放电组件,所述的触发电路包括触发线圈(L1)与(L2)、气体放电管(GDT)、隔离电容(C2)、限流电阻(MOV),还有由电阻(R1)、电容(C1)组成的RC振荡电路;而所述的放电组件则包括定位套(1)、电极安装盖(2)、电极安装座(3)、电极安装套(4)、沉头螺钉(5)、主电极(P1)与(P3)、螺钉(7)、压件(8)、左主件(9)、右主件(10)、档板(11)、灭弧板(12)和辅助电极(P2)。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提前放电式防雷模块,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容身于外壳中且相互并联的触发电路与放电组件,所述的触发电路包括触发线圈(L1)与(L2)、气体放电管(GDT)、隔离电容(C2)、限流电阻(MOV),还有由电阻(R1)、电容(C1)组成的RC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普天中普防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