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的高压注水技术实现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419270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的高压注水技术实现方法,包括:根据待施工油藏区域的静态地震资料,分析当前油藏区域的井储关系、和/或静态储量与动用储量的对比结果、和/或当前动用通道的状态;根据区域分析结果,确定适应当前油藏区域的注水方式,并按照注水方式对应的施工原则,得到包括注水总量和/或注水排量的施工参数,其中,注水方式选自用于创造人工次生底水平面的仿底水高压注水技术和用于建立储量动用通道的仿压裂高压注水技术中的一种;利用施工参数,按照注水方式,对当前油藏区域实施高压注水作业。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实现低产能井或注水失效井的产能增长,满足可持续的注水开发需求,提高采收率。提高采收率。提高采收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的高压注水技术实现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油田开采
,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用于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的高压注水技术实现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的开发特征是生产初期产能高,中后期产量、能量递减快,需注水补充油藏能量。缝洞型油藏注水初期依靠经验注水满足了快速上产的发展需要,但由于缝洞型油藏的孔隙度、渗透率等基本油藏参数难以确定,导致在如何注水的理论方面一直处于艰难的探索期。在通过长期实践与理论研究后,2015年破解了断溶体油藏定量化注水的难题,实现了规模注水开发,满足了高质量的科学开发。但随着断溶体油藏长期注水开发的进行,2017年进入注水效果变差阶段。
[0003]由于针对缝洞型油藏的常规注水受限于注入总量、注水压力、和注水排量等因素,在注水过程中会优先进入优势驱替范围,无法波及整个油藏,导致注水有效期短,低注采比、低注储比失效,对于提高采收率幅度的效果有限。因此,现有技术中急需找到一种高效治理油藏区域的注水技术,进一步提高注水采收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的高压注水技术实现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根据待施工油藏区域的静态地震资料,分析当前油藏区域的井储关系、和/或静态储量与动用储量的对比结果、和/或当前动用通道的状态,得到相应的区域分析结果;根据所述区域分析结果,确定适应所述当前油藏区域的注水方式,并按照所述注水方式对应的施工原则,得到包括注水总量和/或注水排量的施工参数,其中,所述注水方式选自用于创造人工次生底水平面的仿底水高压注水技术、和用于建立储量动用通道的仿压裂高压注水技术中的一种;利用所述施工参数,按照所述注水方式,对当前油藏区域实施高压注水作业。
[0005]优选地,在根据所述区域分析结果,确定适应所述当前油藏区域的注水方式步骤中,包括:在当前施工所作用的生产井位于所述当前油藏区域内未沟通有效储集体中部位置时,并且在所述动用储量低于所述静态储量时,对所述当前油藏区域实施所述仿底水高压注水技术,以增大油藏区域的波及范围。
[0006]优选地,在确定采用所述仿底水高压注水技术对所述当前油藏区域进行注水施工时,按照如下步骤对所述施工参数进行设计:确定当前注水方式对应的第一注水总量,并根据注水时长,确定相应的第一注水排量,其中,所述第一注水总量为对所述当前油藏区域进行动用时的单位压降产液量与动用压差的乘积;确定当前注水方式对应的第一注水压力,所述第一注水压力为对所述当前油藏区域进行动用时的油藏区域平均压力与动用压差之和。
[0007]优选地,在利用所述施工参数,对当前油藏区域进行仿底水高压注水施工时,包
括:监测当前生产井井口的实时排量,保障所述实时排量保持在所述第一注水排量处;以及对所述生产井的井底流压进行实时监测,保障实时井底流压大于所述第一注水压力。
[0008]优选地,在根据所述区域分析结果,确定适应所述当前油藏区域的注水方式中,还包括:在当前施工所作用的生产井位于所述油藏区域内未沟通有效储集体边部位置时,并且在所述当前动用通道处于受损或未建立状态时,对所述当前油藏区域实施所述仿压裂高压注水技术,以建立动用通道。
[0009]优选地,在确定采用所述仿压裂高压注水技术对所述当前油藏区域进行注水施工时,按照如下步骤对所述施工参数进行设计:确定当前注水方式对应的第二注水排量;确定当前注水方式对应的第二注水压力,所述第二注水压力为所述当前油藏区域进行动用时的地层破裂压力。
[0010]优选地,在利用所述施工参数,对当前油藏区域进行仿压裂高压注水施工时,包括:对所述生产井的井底流压进行实时监测,保障实时井底流压大于或近似于所述第二注水压力;按照所述第二注水排量进行注水施工作业,记录生产井井口的实时注水量,并对所述生产井井口的实时油压和实时套压进行监测,基于此,同步绘制与当前注水施工状态相匹配的注水指示曲线,在达到所述注水指示曲线的下降段或拐点之后的第二个走缓段时,停止当前注水施工。
[0011]另外,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用于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的高压注水技术实现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油藏区域分析模块,其配置为根据待施工油藏区域的静态地震资料,分析当前油藏区域的井储关系、和/或静态储量与动用储量的对比结果、和/或当前动用通道的状态,得到相应的区域分析结果;注水参数设计模块,其配置为根据所述区域分析结果,确定适应所述当前油藏区域的注水方式,并按照所述注水方式对应的施工原则,得到包括注水总量和/或注水排量的施工参数,其中,所述注水方式选自用于创造人工次生底水平面的仿底水高压注水技术、和用于建立储量动用通道的仿压裂高压注水技术中的一种;注水施工模块,其配置为利用所述施工参数,按照所述注水方式,对当前油藏区域实施高压注水作业。
[0012]优选地,所述注水参数设计模块,包括:施工方式生成单元,其配置为在当前施工所作用的生产井位于所述当前油藏区域内未沟通有效储集体中部位置时,并且在所述动用储量低于所述静态储量时,对所述当前油藏区域实施所述仿底水高压注水技术,以增大油藏区域的波及范围。
[0013]优选地,所述注水参数设计模块,包括:施工方式生成单元,其配置为在当前施工所作用的生产井位于所述油藏区域内未沟通有效储集体边部位置时,并且在所述当前动用通道处于受损或未建立状态时,对所述当前油藏区域实施所述仿压裂高压注水技术,以建立动用通道。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方案中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以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0015]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的高压注水技术实现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及系统通过对注水替油、水驱机理、开发现象的深入研究,提出了适应于不同类型井储关系组合、和/或油藏区域内各储集体展布形态、和/或油藏区域内各储集体分布情况、和/或油藏区域内各储集体内部结构的高压注水技术,包括:通过用于模拟隔板控底水技术来
以低成本注水方式扩大波及范围的仿底水高压注水技术、以及用于模拟水力压裂技术来以低成本注水方式建立更加全面的缝网动用体系(动用通道)的仿压裂高压注水技术。本专利技术在这两项注水技术的应用下,使得治理效果变差井、注水失效井、注水无效井、低产能井等实现产能增长,满足了可持续的注水开发需求;在确保油井连续生产的同时,还能高效的补充地层能量,确保油井处于健康状态,有利于提高采收率。另外,对于国内其他裂缝型油藏或者致密性油藏,仿底水与仿压裂高压注水技术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0016]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专利技术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17]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共同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的高压注水技术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根据待施工油藏区域的静态地震资料,分析当前油藏区域的井储关系、和/或静态储量与动用储量的对比结果、和/或当前动用通道的状态,得到相应的区域分析结果;根据所述区域分析结果,确定适应所述当前油藏区域的注水方式,并按照所述注水方式对应的施工原则,得到包括注水总量和/或注水排量的施工参数,其中,所述注水方式选自用于创造人工次生底水平面的仿底水高压注水技术、和用于建立储量动用通道的仿压裂高压注水技术中的一种;利用所述施工参数,按照所述注水方式,对当前油藏区域实施高压注水作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所述区域分析结果,确定适应所述当前油藏区域的注水方式步骤中,包括:在当前施工所作用的生产井位于所述当前油藏区域内未沟通有效储集体中部位置时,并且在所述动用储量低于所述静态储量时,对所述当前油藏区域实施所述仿底水高压注水技术,以增大油藏区域的波及范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采用所述仿底水高压注水技术对所述当前油藏区域进行注水施工时,按照如下步骤对所述施工参数进行设计:确定当前注水方式对应的第一注水总量,并根据注水时长,确定相应的第一注水排量,其中,所述第一注水总量为对所述当前油藏区域进行动用时的单位压降产液量与动用压差的乘积;确定当前注水方式对应的第一注水压力,所述第一注水压力为对所述当前油藏区域进行动用时的油藏区域平均压力与动用压差之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利用所述施工参数,对当前油藏区域进行仿底水高压注水施工时,包括:监测当前生产井井口的实时排量,保障所述实时排量保持在所述第一注水排量处;以及对所述生产井的井底流压进行实时监测,保障实时井底流压大于所述第一注水压力。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所述区域分析结果,确定适应所述当前油藏区域的注水方式中,还包括:在当前施工所作用的生产井位于所述油藏区域内未沟通有效储集体边部位置时,并且在所述当前动用通道处于受损或未建立状态时,对所述当前油藏区域实施所述仿压裂高压注水技术,以建立动用通道。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文博刘培亮李军程洪蒋林甄建伟刘刚波唐博超李成刚陈明仁黄米娜付栋耿春颖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