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播种机的下秧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417083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稻播种机的下秧盘装置,属于播种机领域,解决传统播种机人工搬运至田中而导致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的问题。该下秧盘装置包括第一输送带,所述第一输送带的一端与机体的下部铰接相连,所述的第一输送带通过液压缸与机体的上部连接,且所述液压缸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输送带、机体铰接相连,所述第一输送带的另一端还设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的一端与第一输送带铰接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下秧盘装置,能够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保证播种工作的安全性。保证播种工作的安全性。保证播种工作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稻播种机的下秧盘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水稻播种机,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水稻播种机的下秧盘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水稻在种植的过程中,一般需要经过育秧,而育秧的初始工作是播种。对于水稻的播种,传统的方式人工播种,即人工将种子铺洒在水泥浆中,此过程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工作效率低。因此,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水稻播种机逐步被应用到水稻种植中。现有的播种机在播种时,将秧盘放置在输送带上,经过泥浆斗进行填浆再送到种子斗播种,最后把秧盘放置田中育秧。其秧盘是通过人工搬运的方式下放至田里,在播种的过程中,需要人跟随着播种机移动搬运秧盘,其劳动强度很大、效率也低,并且还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水稻播种机的下秧盘装置,能够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保证播种工作的安全性。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水稻播种机的下秧盘装置,包括第一输送带,所述第一输送带的一端与机体的下部铰接相连,所述的第一输送带通过液压缸与机体的上部连接,且所述液压缸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输送带、机体铰接相连,所述第一输送带的另一端还设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的一端与第一输送带铰接相连。
[0005]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的第一输送带中部设有支撑架,所述的支撑架内设有可向秧盘进行两次播种的两级播种机构。
[0006]进一步地,所述的两级播种机构包括锥形的种子斗,所述的种子斗顶部与支撑架连接,所述的种子斗底部通过锥形板分隔为两个沿第一输送带运动方向并列布置的料仓,每个所述料仓的底部均设有将种子播下的落料机构。
[0007]进一步地,所述的落料机构包括落料轴,所述的落料轴与种子斗转动连接,所述的落料轴外壁均匀设有多个凹槽。
[0008]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输送带上位于泥浆斗的一侧还设有用于拨平泥浆的拨平机构。
[0009]进一步地,所述的拨平机构包括支架、固定轴和拨料板,所述的支架安装在第一输送带的两侧,所述的固定轴安装在两个支架之间,所述的拨料板转动套设在固定轴上。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输送带的两侧还设有将泥土回填的拨土组件。
[0011]进一步地,所述的拨土组件包括连接轴、拨土板和拉杆,所述的连接轴安装在第一输送带上,所述拨土板的一端转动安装在连接轴上,所述拉杆的一端与拨土板的另一端铰接相连,所述的第一输送带上远离连接轴的一端转动设有套筒,所述拉杆的另一端活动插接在套筒内,且所述套筒一端的拉杆上设有限位板。
[0012]进一步地,所述的拨平机构还包括扭簧,所述的扭簧套设在固定轴外围,且所述的扭簧两端分别与固定轴、拨料板连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的下秧盘装置还包括第二输送带,所述的第二输送带位于泥浆斗下方的机体上,且所述第二输送带的一端与机体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输送带铰接相连。
[0014]有益效果
[0015]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16]1、本技术的下秧盘装置,通过将第一输送带与机体铰接相连,并利用液压缸带动第一输送带的另一端沿机体摆动,使第一输送带的另一端贴近田中,并通过导向板的设置,在实际下秧盘时,通过液压缸带动第一输送带的另一端贴近田中,然后将秧盘放置在第一输送带上,经过泥浆斗进行填浆,第一输送带再将秧盘送到种子斗播种,最后输送到第一输送带另一端的导向板上,由导向板平稳过渡到田中,无需人工参与搬运秧盘,能够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保证播种工作的安全性。
[0017]2、本技术采用导向板与田中的泥土接触,一方面可以避免第一输送带直接与泥土接触而导致泥土飞溅的问题,有效延长第一输送带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导向板随机体的运动,可将播种机行走后的凹坑内的泥土有效拨平,使得秧盘落在较为平整的泥浆面上,方便后期的育秧,进一步提高种子的成活率。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中两级播种机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中拨平机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中拨土组件的俯视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2]其中:1

第一输送带、2

机体、3

液压缸、4

导向板、5

支撑架、6

秧盘、7

两级播种机构、8

泥浆斗、9

拨平机构、10

第二输送带、71

种子斗、72

锥形板、73

料仓、74

落料轴、75

凹槽、91

支架、92

固定轴、93

拨料板、111

连接轴、112

拨土板、113

拉杆、114

套筒、115

限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
[0024]参阅图1

4,本技术的一种水稻播种机的下秧盘装置,包括第一输送带1,该第一输送带1的一端与机体2的下部铰接相连,第一输送带1通过液压缸3与机体2的上部连接,且液压缸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输送带1、机体2铰接相连,具体的,第一输送带1与各个部件的连接均是通过其自身的机架连接,即第一输送带1对应的机架与机体2的下部、以及液压缸3铰接,在第一输送带1的另一端还设有导向板4,导向板4的一端与第一输送带1铰接相连,具体的,导向板4是与第一输送带1对应的机架铰接。
[0025]本技术的下秧盘装置,通过将第一输送带1与机体2铰接相连,并利用液压缸3带动第一输送带1的另一端沿机体2摆动,使第一输送带1的另一端贴近田中,并通过导向板4的设置,在实际下秧盘时,通过液压缸3带动第一输送带1的另一端贴近田中,然后将秧盘6放置在第一输送带1上,经过泥浆斗8进行填浆,第一输送带1再将秧盘6送到种子斗71播种,最后输送到第一输送带1另一端的导向板4上,由导向板4平稳过渡到田中,无需人工参与搬运秧盘,能够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保证播种工作的安全性。
[0026]其中,该下秧盘装置采用导向板4与田中的泥土接触,一方面可以避免第一输送带1直接与泥土接触而导致泥土飞溅的问题,有效延长第一输送带1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导向板4随机体2的运动,可将播种机行走后的凹坑内的泥土有效拨平,使得秧盘落在较为平整的泥浆面上,方便后期的育秧,进一步提高种子的成活率。
[0027]优选的,在第一输送带1中部设有支撑架5,在支撑架5内设有可向秧盘6进行两次播种的两级播种机构7,采用两级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稻播种机的下秧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输送带(1),所述第一输送带(1)的一端与机体(2)的下部铰接相连,所述的第一输送带(1)通过液压缸(3)与机体(2)的上部连接,且所述液压缸(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输送带(1)、机体(2)铰接相连,所述第一输送带(1)的另一端还设有导向板(4),所述导向板(4)的一端与第一输送带(1)铰接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播种机的下秧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输送带(1)中部设有支撑架(5),所述的支撑架(5)内设有可向秧盘(6)进行两次播种的两级播种机构(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稻播种机的下秧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级播种机构(7)包括锥形的种子斗(71),所述的种子斗(71)顶部与支撑架(5)连接,所述的种子斗(71)底部通过锥形板(72)分隔为两个沿第一输送带(1)运动方向并列布置的料仓(73),每个所述料仓(73)的底部均设有将种子播下的落料机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稻播种机的下秧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落料机构包括落料轴(74),所述的落料轴(74)与种子斗(71)转动连接,所述的落料轴(74)外壁均匀设有多个凹槽(7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播种机的下秧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输送带(1)上位于泥浆斗(8)的一侧还设有用于拨平泥浆的拨平机构(9)。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水稻播种机的下秧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拨平机构(9)包括支架(91)、固定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成王宁黄俊温柱
申请(专利权)人:陆川县永成家庭农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