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后油茶果产地处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1531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3: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采后油茶果产地处理设备。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部安装有剥壳机构,机架上位于剥壳机构的下方设置有振动筛分机构,机架下方设置有滚筒筛分机构;剥壳机构上设置有进料口,剥壳机构的出口对准振动筛分机构,振动筛分机构的出口对准滚筒筛分机构的入口;剥壳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机架上的底座,所述底座里面设置有辊子,底座上以所述辊子的主轴为轴心设置有一组呈下半圆型分布的栅杆;每个栅杆与所述辊子的主轴平行,每个所述的栅杆两端通过栅杆轴承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辊子的外表面焊接有一组与所述辊子主轴平行的纹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既能实现茶果脱壳,又能高效分离籽中果壳,提高清选率及作业效率。提高清选率及作业效率。提高清选率及作业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采后油茶果产地处理设备


[0001]本技术属于农业机械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后油茶果产地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油茶是我国特有的食用木本油料作物,广泛种植于长江流域以及以南的14个省(市、区),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和利用历史。油茶果由果壳(皮)和其包裹的茶籽组成,一般为大小不一的球形或椭球形,内含的茶籽是榨取茶油的直接原料。由茶籽压榨制得的山茶油被誉为“东方橄榄油”,是一种现阶段重点推广的健康型高级食用油。然而果壳不含油脂,为保证出油质量,榨油工艺要求均需对油茶果进行脱壳以及清选处理,以得到纯净的茶籽原材料。
[0003]传统油茶果脱壳采用纯人工方式,采摘后的新鲜油茶果在堆沤几天后再进行风干、晾晒,待茶果开裂后进行人工分拣茶籽,费时费力,且不能满足大规模生产加工需求。现阶段,市面上少量不同结构功能的油茶果脱壳或清选机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机械化生产,但都存在着与籽尺寸相近的壳混在籽中不易分离的问题,总体的清选率不足,仍需人工进行二次壳籽分离,不能真正满足油茶产业发展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技术设计一种采后油茶果产地处理设备。整机既能实现茶果脱壳,又能高效分离籽中果壳,提高清选率及作业效率,实现节本增效的目的。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采后油茶果产地处理设备,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部安装有剥壳机构,所述机架上位于所述剥壳机构的下方设置有振动筛分机构,所述机架下方设置有滚筒筛分机构;所述剥壳机构上设置有进料口,所述剥壳机构的出口对准所述振动筛分机构,所述振动筛分机构的出口对准所述滚筒筛分机构的入口;所述剥壳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机架上的底座,所述底座里面设置有辊子,所述底座上以所述辊子的主轴为轴心设置有一组呈下半圆型分布的栅杆;每个所述的栅杆与所述辊子的主轴平行,每个所述的栅杆两端通过栅杆轴承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辊子的外表面焊接有一组与所述辊子主轴平行的纹杆。
[0007]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一组滑槽,所述栅杆轴承安装在所述滑槽中并通过固定件固定。
[0008]进一步地,所述振动筛分机构设置有两层筛网,包括上层筛网和下层筛网,所述上层筛网的筛上出口用于排出大果壳,所述下层筛网的筛上出口对准所述滚筒筛分机构的入口,下层筛网的筛下出口用于碎壳排出。
[0009]进一步地,所述滚筒筛分机构包括滚筒支架,所述滚筒支架外套装有滚筒筛网,所述滚筒筛网内壁设置有螺旋蛟龙。
[0010]进一步地,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上设置有三个皮带轮,三个皮带轮分别通过皮带连接剥壳机构的主轴、振动筛分机构的凸轮机构以及滚筒筛分机
构的驱动轴。
[0011]进一步地,所述振动筛分机构通过弹簧钢与所述机架连接。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焊接有纹杆的辊子旋转,与固定的栅杆相对运动,对油茶果进行挤压、揉搓以完成破壳;脱壳后的大果皮通过振动筛分进行一次去壳,碎小果皮通过滚筒筛分进行二次筛分,其脱壳效果好,伤籽率低,清选率高,不需人工进行再次分离。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三维结构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剥壳机构的爆炸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的滚筒筛分机构的结构图;
[0016]其中附图的标记为:
[0017]图中: 1

机架,2

剥壳机构,3

电机,4

振动筛分机构,5

弹簧钢,6

上层筛网的筛上出口,7

下层筛网的筛上出口,8

滚筒筛分机构的入口,9

滚筒筛分机构,10

轴承,11

皮带,12

进料口,13

主轴,14

辊子,15

纹杆,16

皮带轮,17

轴承座,18

栅杆,19

底座,20

滚筒支架,21

螺旋绞龙,22

滚筒筛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技术,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19]本技术提供的采后油茶果产地处理设备的结构如图1

3所示,由剥壳机构2、振动筛分机构4以及滚筒筛分机构9组成,各机构均固定安装在机架1上。其中,油茶果由进料口12进入,通过剥壳机构中辊子14与栅杆18的相对运动,对油茶果进行挤压和揉搓完成脱壳。所述的辊子13上为增大挤压和揉搓力焊接有纹杆15,且安装栅杆18的底座19上开有滑槽,以致辊子14与栅杆18的间距可调,以适应不同品种或不同大小等级的油茶果。辊子14的传动动力是由固定在其中心的主轴13连接的皮带轮16通过皮带11与电机3上小皮带轮连接获得的,主轴13由安装于底座处的两侧轴承座17支撑。
[0020]经过剥壳机构后的油茶壳籽混合物从栅杆间隙落下,进入振动筛分机构6,振动筛网由于凸轮的偏心转动而实现直线的往复运动,这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图中未标明其详细结构,由于振动筛网与机架呈一定角度,本技术采用15
°‑
30
°
,混合壳籽料由于重力分力从一侧运动至另一侧,所述振动筛网通过四个套有轴承17的弹簧钢5悬挂连接。由于上层筛网网眼的直槽口形网眼,大果壳会从上层筛网的筛上出口6出料,而其他混合物会落入下层筛网,碎壳下层筛网的筛下排出,而籽和与籽大小相近的壳通过下层筛网的筛上出口7,落入滚筒筛分机构的入口8,进入滚筒筛分机构9进行进一步筛分。
[0021]利用籽的圆度要比与籽相近大小碎壳的圆度要大,虽籽大径与之相近,但小径要比其大的特点进行二次筛分。滚筒筛分机构通过焊接圆柱形滚筒支架20,两侧由轴承座支撑,由皮带轮与电机3传动获得旋转动力,而滚筒支架20上焊接的滚筒筛网22是保持合适间距的钢条,以达到利于保籽出壳的目的。滚筒筛网22内部焊接有螺旋绞龙21,目的是为了当滚筒支架20朝一个方向旋转时,对壳籽混合物的运动进行导向,最终二次筛分后得到的纯
净籽从滚筒筛分机构的另一侧出料。
[002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采后油茶果产地处理方案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便于维护,而且清选率高、伤籽率低。
[0023]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内容仅仅说明了本技术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均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后油茶果产地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部安装有剥壳机构,所述机架上位于所述剥壳机构的下方设置有振动筛分机构,所述机架下方设置有滚筒筛分机构;所述剥壳机构上设置有进料口,所述剥壳机构的出口对准所述振动筛分机构,所述振动筛分机构的出口对准所述滚筒筛分机构的入口;所述剥壳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机架上的底座,所述底座里面设置有辊子,所述底座上以所述辊子的主轴为轴心设置有一组呈下半圆型分布的栅杆;每个所述的栅杆与所述辊子的主轴平行,每个所述的栅杆两端通过栅杆轴承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辊子的外表面焊接有一组与所述辊子主轴平行的纹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后油茶果产地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一组滑槽,所述栅杆轴承安装在所述滑槽中并通过固定件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洪喆杨雪松攸宝旗李磊王涛李兴鹏周宏平施明宏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林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