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薛小平专利>正文

一种单相电压偏差保护与短路、过载保护的一体化保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1503 阅读:2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单相电压偏差保护与短路、过载保护的一体化保护器,涉及到同时具有220V单相线路短路、过载电流保护与单相线路电压偏差保护功能的装置,克服两种独立的保护器在面积有限的配电箱里装配,导致安装不便,占用空间大,成本价格较高等缺点。该一体化保护器由断路器和电压保护器组合形成,电压保护器的部件安装在与断路器主体外形一致的外壳内,并且与短路、过载保护断路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明显减小电压保护器的外壳宽度,减少外壳的高阻燃化工原料的用量,从而降低了产品的材料成本;而且在低压配电箱里安装,具有安装方便简单,占用空间小等特点。(*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低压ni类电器线路保护器,主要涉及到同时具有220V单相线路短路、过载电流保护与单相线路电压偏差保护功能的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市场上有大量类似家用电器的保护器,如公知的DZ47系列断路器、 C65系列断路器、L7系列断路器等,其功能是,当线路发生过载或短路时自动 断开线路,等解除故障以后由手动合闸接通线路。再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 CN1183664、 CN1298219的单相电压偏差保护器或自保护式全自动过欠电压保护 器(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497460),其功能为,当线路发生过电压或欠电压 时自动切断线路,当线路电压恢复正常时自动接通线路。长期的实践证明,独 立的机械式过载、短路保护的断路器(以下简称断路器)和独立的单相电压 偏差保护器(以下简称电压保护器)在当前技术下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保护 方式,但是以上两种保护器在面积有限的配电箱里独立装配,有安装不便,占用 空间大,成本价格较高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以上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单相电压偏差保护与短路、过载 保护的一体化保护器,该一体化保护器保持了断路器和电压保护器的所有功能, 主要用于单相线路的短路、过载、过电压、欠电压保护,且有体积小,材料成 本低,安装方便,保护器触点不易粘连等优点。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一体化保护器(图l) 由断路器(A)和电压保护器(B)组合形成,电压保护器的部件安装在与断路器主体外形一致的外壳内,并且与短路、过载保护断路器连接。上述一种单相电压偏差保护与短路、过载保护的一体化保护器,其特征在 于断路器与电压保护器的电气线路以外部导线连接和内置走线连接相结合的方式。上述一种单相电压偏差保护与短路、过载保护的一体化保护器,其特征在 于断路器与电压保护器的电气线路完全以内置走线连接的方式。上述一种单相电压偏差保护与短路、过载保护的一体化保护器,其特征在 于断路器与电压保护器的电气线路完全以外部导线连接的方式。上述一种单相电压偏差保护与短路、过载保护的一体化保护器,其特征在 于横穿螺丝或铆钉将单相电压偏差保护器固定在短路、过载保护断路器的侧面。上述连接方式中外部导线连接是指断路器的外部接线端子Ja引出能承载额 定电流的软导线,然后进入电压保护器的外部缺口 QK与电压保护器内部分断触 头和电压保护控制器相连接,连接后再安装导线护套HT防护;内置走线是指在 两极断路器中单极与单极断路器壳体的接触面P和断路器与电压保护器壳体的 接触面M,或只在单极断路器与电压保护器的接触面的安全合适位置,通过修改 模具开孔后在保护器内部走线连接。断路器与电压保护器进行电气连接后,再 将两者用罗丝或铆钉LG横穿固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断路器和电压保护器通过一体化组合,减少以 紫铜、铁框和罗丝组成的接线端子的使用数量,还明显减小电压保护器的外壳 宽度,减少外壳的高阻燃化工原料的用量,从而降低了产品的材料成本;而且 在低压配电箱里安装,具有安装方便简单,占用空间小等特点;采用高分断能 力的断路器和承受过载电流能力强的电压保护器大大降低了分断触头的粘连现 象。附图说明图1是电压保护器与两极断路器组成的一体化保护器的三维线框图。图2是图1的电气连接图。图3是屈1的俯视图。图4是图1完全以内置走线连接方式组成的一体化保护器俯视图。 图5是图1完全以外部导线连接方式组成的一体化保护器俯视图。 图6是电压保护器与单极断路器的电气连接图。 图7是图6完全以内置走线连接方式组成的一体化保护器俯视图。图8是图6完全以外部导线连接方式组成的一体化保护器俯视图。A-断路器,B-电压保护器,Jl-一体化保护器的相线输入端,J2-—体化保护 器的中性线输入端,J3-—体化保护器的相线输出端,J4-一体化保护器的中性线 输出端,L-相线,N-中性线,Ja-断路器的外部接线端子,QK-电压保护器的外部 缺口, HT-导线护套,LG-罗丝或铆钉,P-两极断路器中的单极与单极断路器壳 体的接触面,M-断路器与电压保护器壳体的接触面AKl-两极断路器相线分断触头,AK2-两极断路器中性线分断触头,AK3-单极 断路器内部分断触头,BK1-电压保护器的分断触头,BC-电压保护控制器,BCL-电 压保护控制器的电源相线端,BCN-电压保护控制器的电源中性线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说明一体化保护器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的电气连接图,电压保护器B连接在两极断路器A的后端,两 极断路器的进线端Jl、 J2分别为一体化保护器的相线L输入端和中性线N输入 端,电压保护器的输出端J3、 J4分别为一体化保护器的相线L输出端和中性线 N输出端。断路器相线分断触头AK1之后串联电压保护器的分断触头BK1, BK1 触头之后的输出端J3为一体化保护器的相线输出端;断路器中性线分断触头AK2 之后的输出端J4为一体化保护器的中性线输出端;电压保护控制器BC的电源 相线BCL接AK1与BK1之间,电源中性线BCN接在AK2输出线上,电压保护控 制器BC用于控制继电器触头BK1的分断与闭合。图3是图1的俯视图,Jl与J3的是通过Jl所对应的两极断路器A外部接 线端子Ja引出能承载额定电流的软导线,进入电压保护器B的外部缺口QK,连 接电压保护器的分断触头(继电器的静触头),分断触头(继电器的动触头)之 后再连接J3端子;电压保护器B内部的电压保护控制器BC的电源相线用一根 细软导线,连接电压保护器B内部的两极断路器Ja端子引出的软导线上。电源 中性线则用一根细软导线,穿过两极断路器A与电压保护器B壳体的接触面M 的孔和两个单极断路器壳体的接触面P的孔,连接在两极断路器A中性线N输 出端J4的连线上。用多根罗丝或铆钉LG将两极断路器A与电压保护器B横穿固定,再安装导线护套HT防护Ja端子与缺口 QK之间的外部导线。通过图3的组合方案可以看出, 一体化保护器的相线输入端Jl与所对应的 相线输出端J3的连接,是外部导线连接方式完成的。而电压保护控制器BC的 电源中性线与两极断路器A的中性线出线端子J4的连接,是内置走线方式完成 的。通过这种外部导线连接和内置走线连接相结合的连接方式组合的一体化保 护器,与原独立的两极断路器和独立的电压保护器相比,电压保护器的宽度明 显减小,由原来45mm减小至27mm,接线端子使用数量少了 3个,从而降低了产品材料成本。 一体化保护器在配电箱里安装时只需两根输入导线和两根输出 导线,而且保护器占用空间小。如图4所示完全以内置走线连接方式组合,Jl、 J2分别为一体化保护器的 相线L和中性线N的输入端,J3 、 J4为一体化保护器的相线L输出端和中性线 N输出端。此图是将图3中的电压保护器B外壳适当加宽,再把两极断路器A两 分断触头AK1、 AK2的输出线,通过内部穿孔分别与电压保护器B的相线输入端和中性线输入端连接。如图5所示完全以外部导线连接方式组合,此图是将图3中的两极断路器 不做任何改动或开孔,把电压保护器外壳适当加宽,在电压保护器B的外部缺 口 QK与J3端子之间增加一接线端子J4,再从两极断路器的出线端子引出两根 软导线进入电压保护器B的外部缺口 QK与电压保护器的相线输入端和中性线输 入端连接,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单相电压偏差保护与短路、过载保护的一体化保护器,由单相电压偏差保护器与短路、过载保护断路器组合成的一体化保护器,其特征为,单相电压偏差保护器的部件安装在与短路、过载保护断路器主体外形一致的外壳内,并且与短路、过载保护断路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相电压偏差保护与短路、过载保护的一体化保护器,由单相电压偏差保护器与短路、过载保护断路器组合成的一体化保护器,其特征为,单相电压偏差保护器的部件安装在与短路、过载保护断路器主体外形一致的外壳内,并且与短路、过载保护断路器连接。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一种单相电压偏差保护与短路、过载保护的一体化保护 器,其特征在于断路器与电压保护器的电气线路以外部导线连接和内置走线连 接相结合的方式。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平
申请(专利权)人:薛小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65[中国|新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