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防光涤纶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1422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3: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水防光涤纶面料,涉及纺织技术领域,旨在解决面料沾水之后透光且排湿性能差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面料本体,面料本体上设置有交错分布的遮光部以及变形部,当面料本体上的存在液体水分时,遮光部受到一个沿面料本体纬向并且远离变形部的作用力,相邻遮光部之间形成透气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吸水膨胀纱,使得面料本上存在水分时,使得与其抵触的遮光纱朝向两侧运动,遮光纱与遮光纱之间的距离减小,从而使得面料本体具有较好的遮光性能,同时,使得遮光纱与遮光纱之间发生相对远离,从而使得里层与表层之间形成通道,从而使得面料的排湿速度增快,通过设置涤纶纤维以及氨纶纤维,使得面料具有较好的弹性。具有较好的弹性。具有较好的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水防光涤纶面料


[0001]本技术涉及纺织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防水防光涤纶面料。

技术介绍

[0002]面料,采用各种纤维加捻形成纱线,将纱线按照一定顺序排列,再使另一种方向的纱线穿插在纱线上,使得纱线与纱线之间形成特定的编织结构,从而形成面料。
[0003]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穿着时,难免遇到沾水的情况,面料沾水时,容易出现透光的现象,由于纱线上的绒毛沾水后容易粘连在一起,使得纱线之间的遮挡物减少,使得纱线之间的形成较大的间隙,从而使得面料产生透光的现象,当采用吸水膨胀纱线作为面料的纱线时,当脱水后,吸水膨胀纱线尺寸变化,使得纱线之间的距离产生变化,从而使得吸水膨胀纱线附近出现较大间隙,使得部分纱线分布不均,导致出现透光现象。
[0004]本技术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面料沾水之后透光且排湿性能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水防光涤纶面料,通过设置遮光部以及变形部,使得在面料本体上存在水分时,使得遮光部远离变形部,从而使得相邻遮光部的距离相互靠近,使得面料本体具有更好的遮光性能,通过设置变形纱,使得吸水膨胀后的变形主要集中在推动遮光部远离面料本体上,使得遮光部之间沿面料厚度方向的距离增大,使得面料之间的透气性增加,从而使得面料具有较好的排湿性能。
[000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防水防光涤纶面料,包括面料本体,所述面料本体上设置有交错分布的遮光部以及变形部,当所述面料本体上存在液体水分时,所述遮光部受到一个沿面料本体纬向并且远离变形部的作用力,相邻所述遮光部之间形成透气通道。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遮光部,使得面料本体具有较好的遮光性能,当面料本体上存在液体水分时,变形部发生变形,并对遮光部施加一个远离变形部的作用力,使得遮光部以及变形部遮光的面积更大,从而使得面料上存在水分时,面料具有较好的遮光性能。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面料本体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表层与里层,所述变形部错位分布在里层以及表层上,所述里层以及表层上设置有若干遇水膨胀部,所述遮光部设置在相邻所述遇水膨胀部之间,当所述面料本体上存在液态水时,位于表层上的所述遇水膨胀部驱动位于里层上的遮光部相互远离,位于里层上的所述遇水膨胀部驱动位于表层上的遮光部相互远离。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时,雨水膨胀块吸水发生膨胀,表层上的吸水膨胀块将其两层的遮光部推动远离,膨胀的体积使得雨水膨胀部以及遮光部之间的间隙减小,使得面料本体的遮光性能提升,表层与里层的雨水膨胀部交错设置,使得遇水膨胀部推动表
层以及里层相互远离,从而使得表层的遮光部以及里层的遮光部之间形成透气通道,使得面料本体在遇水时具有更好的透气性能,增快排湿效率。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表层以及里层均采用经线以及纬线梭织而成,所述经线包括遮光纱以及吸湿膨胀纱,所述纬线包括高弹纱以及低弹纱,位于表层以及里层的两根遮光纱与一根吸湿膨胀纱交错设置,里层上的所述遮光纱与表层上的遮光纱错位设置。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遇水膨胀纱以及两根遮光纱,使得吸水膨胀纱推动两侧的遮光纱朝向两侧运动,从而使得遇水膨胀纱之间的两根遮光纱相互靠近,从而使得遮光纱之间的距离减小,使得面料本体具有更好的遮光性能,遮光纱错位设置,使得在面料本体吸水后,吸水膨胀纱推动表层与里层相互远离后仍保持较好的遮光性能。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表层与里层上设置有变形纱,所述变形纱经过吸湿膨胀纱远离遮光纱的一侧。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变形纱,并且使得变形纱经过吸湿膨胀纱远离遮光纱的一侧,使得吸水膨胀纱的变形能够集中在推动表层与里层相互远离。
[001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遮光纱采用吸湿股纱以及遮光股纱加捻而成,位于表层的所述吸湿股纱的数量大于位于里层上吸湿股纱的数量。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吸湿股纱的数量,使得表层具有更多的吸湿股纱,使得水分更加简单的集中在表层的面料上,使得面料本体具有较好的排湿速度以及降低面料本体的湿感。
[001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吸湿股纱采用粘胶纤维加捻而成,所述遮光股纱采用涤纶纤维加捻而成。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粘胶纤维,使得吸湿股纱具有较好的吸水性能以及强度,涤纶纤维使得遮光股纱具有较好的遮光性能。
[001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高弹纱设置在里层上,所述低弹纱设置在表层上,所述高弹纱采用涤纶纤维以及氨纶纤维加捻而成,所述低弹纱采用涤纶纤维加捻而成。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涤纶纤维以及氨纶纤维加捻而成的高弹丝具有较好的弹性,涤纶纤维使得低弹纱具有较好的弹性回复率,使得在面料拉伸时,面料本体难以发生变形,里层采用弹性好的纱线,使得穿着更加柔软舒适。
[002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变形纱采用尼龙纤维与棉纤维加捻而成,所述吸湿膨胀纱采用SAF高分子吸水膨胀棉加捻而成。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尼龙纤维以及棉纤维加捻而成的变形纱具有较好的强度以及舒适度,且在拉伸状态下难以发生变形,通过SAF高分子吸水膨胀棉使得吸水膨胀纱具有较好的膨胀率,使得纱线在吸水的状态下,使得表层以及里层相互远离。
[0022]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3]通过设置吸水膨胀纱,使得面料上存在水分时,吸水膨胀纱推动两侧遮光部相互远离,使得遮光部之间间隙减小,从而避免纱线吸水后绒毛吸附在纱线上使得面料透光的问题,同时遮光部沿面料厚度方向发生远离,使得内部出现透气通道,从而使得面料的透气效果增加。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图;
[0025]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1、面料本体;2、遮光纱;3、吸湿膨胀纱;4、高弹纱;5、低弹纱;6、变形纱。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0028]实施例:一种防水防光涤纶面料,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面料本体1,面料本体1包括相互固定连接在的表层以及里层,表层以及里层均采用经线以及纬线梭织而成,经线包括遮光纱2以及吸湿膨胀纱3,纬线包括高弹纱4以及低弹纱5,位于表层以及里层的两根遮光纱2与一根吸湿膨胀纱3交错设置,里层上的遮光纱2与表层上的遮光纱2错位设置。
[0029]如图2所示,遮光纱2采用吸湿股纱以及遮光股纱加捻而成,吸湿股纱采用粘胶纤维加捻而成,粘胶纤维使得吸湿股纱具有较好的吸湿性能以及强度,位于表层的吸湿股纱的数量大于位于里层上吸湿股纱的数量,使得表层吸收更多水分,使得水分的排湿速度更快,同时降低面料的湿感,使得面料穿着时更加舒适,遮光股纱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水防光涤纶面料,包括面料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本体(1)上设置有交错分布的遮光部以及变形部,当所述面料本体(1)上存在液体水分时,所述遮光部受到一个沿面料本体(1)纬向并且远离变形部的作用力,相邻所述遮光部之间形成透气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防光涤纶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本体(1)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表层与里层,所述变形部错位分布在里层以及表层上,所述里层以及表层上设置有若干遇水膨胀部,所述遮光部设置在相邻所述遇水膨胀部之间,当所述面料本体(1)上存在液态水时,位于表层上的所述遇水膨胀部驱动位于里层上的遮光部相互远离,位于里层上的所述遇水膨胀部驱动位于表层上的遮光部相互远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水防光涤纶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层以及里层均采用经线以及纬线梭织而成,所述经线包括遮光纱(2)以及吸湿膨胀纱(3),所述纬线包括高弹纱(4)以及低弹纱(5),位于表层以及里层的两根遮光纱(2)与一根吸湿膨胀纱(3)交错设置,里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旭娟夏雅婷
申请(专利权)人:吴江市青艳纺织整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