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风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1255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3: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便携风扇,包括壳体、收容于所述壳体内的扇轮;所述壳体位于所述扇轮的位置设有进风口,所述壳体还设有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所述扇轮之间形成进风腔,在所述进风腔内从所述壳体外到所述壳体内的方向依次间隔安装有第一防护件、第二防护件,所述第一防护件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相互间隔设置,所述第二防护件的中部设有通孔,所述第一防护件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防护件,所述第一防护件的尺寸大于所述通孔,并完全覆盖所述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便携风扇,在进风口间隔地安装了第一防护件和第二防护件,由于第一防护件和壳体之间有间隔,因此第一防护件和第二防护件构成类似双层地漏的结构,大大增加了头发被卷入的难度,方便用户使用。方便用户使用。方便用户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携风扇


[0001]本技术涉及生活家电
,特别涉及一种便携风扇。

技术介绍

[0002]在炎炎夏日,电风扇、空调等是被人们最普遍使用的降温设备,但是这些降温设备只能在室内使用,无法随身携带,当人外出或在露天休息时,就只能靠扇子或自然风给自己降温,但是很多时候没有自然风,用扇子也比较累。针对这种情况,市场上出现了一些便携式风扇,然而,现有便携式风扇容易造成头发卷绕进入扇轮内的问题,尤其是针对头发较长的用户,从而影响用户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可防止绞发的便携风扇,旨在解决以上问题的至少一项。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携风扇,包括壳体、收容于所述壳体内的扇轮;所述壳体位于所述扇轮的位置设有进风口,所述壳体还设有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所述扇轮之间形成进风腔,在所述进风腔内从所述壳体外到所述壳体内的方向依次间隔安装有第一防护件、第二防护件,所述第一防护件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相互间隔设置,所述第二防护件的中部设有通孔,所述第一防护件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防护件,所述第一防护件的尺寸大于所述通孔,并完全覆盖所述通孔。
[000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护件与所述第二防护件之间设有定位部,所述定位部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防护件和所述第二防护件。
[000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定位部的数量为若干,若干所述定位部围绕所述通孔相互间隔设置。
[000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护件朝向所述进风口的一面凸设有止挡部,所述止挡部与所述壳体的内壁相抵。
[0008]在一实施例中,当空气从所述进风口进入,被所述第一防护件阻挡后,依次经过所述第一防护件和所述第二防护件之间的间隙、所述通孔到达所述扇轮。
[000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护件与所述壳体的内壁的间距为1.5

2.5mm。
[00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防护件与所述扇轮的间距为1.5

2.5mm。
[00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防护件朝向所述进风口的一面为锥面,所述锥面朝向所述进风口逐渐变大。
[00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进风口包括若干镂空孔。
[00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镂空孔的投影完全落在所述第一防护件和所述第二防护件上。
[0014]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便携风扇,在便携风扇的进风口间隔地安装了第一防护件和第二防护件,由于第一防护件和壳体之间有间隔,因此第一防护件和第二防护件
构成类似双层地漏的结构,由于从壳体外部进入扇轮的空气经过进风腔至少需要经过第一防护件阻挡,随后还需要达到第一防护件和第二防护件之间的间隙,最后通过通孔才能达到扇轮处,大大增加了头发被卷入的难度,因此本申请提出的便携式风扇能够有效地防止头发被卷入扇轮的扇叶处,方便用户使用。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便携风扇的轴视图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中便携风扇的分解示意图;
[0017]图3为图1中便携风扇的右视示意图;
[0018]图4为图3中便携风扇的一个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0019]图5为图4中剖面示意图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0]图6为图3中便携风扇的另一个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0021]图7为图6中剖面示意图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8为图1中便携风扇的第一防护件结构示意图;
[0022]图9为图1中便携风扇的第二防护件结构示意图;
[0023]图10为图1中便携风扇的第一防护件与第二防护件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在详细描述实施例之前,应该理解的是,本技术不限于本申请中下文或附图中所描述的详细结构或元件排布。本技术可为其它方式实现的实施例。而且,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措辞及术语仅仅用作描述用途,不应作限定性解释。本文所使用的“包括”、“包含”、“具有”等类似措辞意为包含其后所列出之事项、其等同物及其它附加事项。特别是,当描述“一个某元件”时,本技术并不限定该元件的数量为一个,也可以包括多个。
[0025]如图1

10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携风扇10,可用于佩戴在人体颈部,包括壳体101、收容于壳体101内的扇轮102;壳体101位于扇轮102的位置设有进风口103,壳体还设有出风口104;进风口103与扇轮102之间形成进风腔105,在进风腔105内从壳体101外到壳体101内的方向依次间隔安装有第一防护件106、第二防护件107,第一防护件106与壳体101的内壁之间相互间隔设置,以使空气能够流通,同样地,第一防护件106与进风口103之间设有间隔,第二防护件107的中部设有通孔108,第一防护件106的尺寸小于第二防护件107,第一防护件107的尺寸大于通孔108,并完全覆盖通孔108。当使用者使用便携风扇10时,如果头发不小心进入进风口103,由于扇轮102工作,头发会被吸入并向内移动,而本技术的第一防护件106会首先对头发起到阻挡效果,即使头发越过了第一防护件106,还会受到第二防护件107的阻挡,难以再次进入通孔108而被卷入扇轮。
[0026]优选地,第一防护件106与第二防护件107之间设有定位部,定位部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防护件106和第二防护件107。
[0027]如图8、9所示,第一防护件106的周缘设有定位部109或定位孔110,第二防护件107设有对应的定位孔或定位部。其中,设置于第一防护件106的定位部109可以与设置于第二防护件107的定位孔110位置互换,通过二者定位,实现安装配合。
[0028]定位孔110和定位部109的数量均为若干,若干定位部109围绕通孔108相互间隔设置,以使空气能够进入。
[0029]如图8、9所示,定位孔110和定位部109的数量均为4。
[0030]如图5、7、8所示,第一防护件106朝向进风口103的一面凸设有止挡部111,止挡部111与壳体101的内壁相抵。具体地,止挡部111可以使第一防护件106和进风口103内壁保持间距。
[0031]如图7所示,当空气从进风口103进入,被第一防护件106阻挡后,依次经过第一防护件106和第二防护件107之间的间隙、通孔108到达扇轮102。
[0032]第一防护件106与壳体101的内壁之间的间距为1.5

2.5mm,保持第一防护件106和进风口103的间距可以防止进风口103被阻塞。
[0033]第二防护件107与扇轮102的间距为1.5

2.5mm,可以防止第二防护件107干涉扇轮102的运转。
[0034]如图10所示,第二防护件107朝向进风口103的一面为锥面112,锥面112朝向进风口逐渐变大。其中,锥面112的设置可利于空气进入。
[0035]如图2、3所示,壳体101包括相互连接的上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收容于所述壳体内的扇轮;所述壳体位于所述扇轮的位置设有进风口,所述壳体还设有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所述扇轮之间形成进风腔,在所述进风腔内从所述壳体外到所述壳体内的方向依次间隔安装有第一防护件、第二防护件,所述第一防护件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相互间隔设置,所述第二防护件的中部设有通孔,所述第一防护件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防护件,所述第一防护件的尺寸大于所述通孔,并完全覆盖所述通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件与所述第二防护件之间设有定位部,所述定位部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防护件和所述第二防护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的数量为若干,若干所述定位部围绕所述通孔相互间隔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件朝向所述进风口的一面凸设有止挡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海东杨广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好奇探索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