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筋混凝土桩基承载力测试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1121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3: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桩基承载力测试结构,在两个钢筋混凝土桩的桩顶分别竖向设置两排锚杆,两钢筋混凝土桩之间设一承力桩;两钢筋混凝土桩的桩顶间搭设一桁架梁,桁架梁上弦杆两端分别搭设一扁担梁,两排锚杆上端分别竖向贯穿扁担梁,并锚固在扁担梁顶面;承力桩的桩顶设置两个千斤顶,千斤顶的上端顶紧桁架梁的下弦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用于水中或软弱地质条件下的桩基承载力测试,利用已施工的桩基提供反力,测试结构简单,操作过程方便,测得桩基承载力准确。得桩基承载力准确。得桩基承载力准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筋混凝土桩基承载力测试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桥梁桩基施工
,涉及一种对钢筋混凝土桩基的承载力进行测试的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水中或软弱地质条件下的混凝土桩基施工完成后,需要对桩基承载力进行检测,以确保桩基的受力性能满足设计要求。通常的做法是采用在桩基上堆积重物的方式,通过观测桩基的下沉量来确定桩基的承载力。此方法需要大量的重物,还需要在桩顶设计堆载平台,测试过程中需要将大量重物吊放和吊离桩顶平台,不仅过程繁琐,耗时长,还容易造成堆载平台倾覆,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钢筋混凝土桩基承载力测试结构,简化桩基承载力测试方法,提高测试效率,并保证施工安全。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钢筋混凝土桩基承载力测试结构,包括两个已施工完成的钢筋混凝土桩,其特征在于:两个钢筋混凝土桩的桩顶分别竖向设置两排锚杆,两排锚杆有一定间距,每根锚杆的下端预埋到桩身混凝土中并与桩身钢筋连接,上端突出到桩顶上方一定高度;两钢筋混凝土桩之间设一承力桩;两钢筋混凝土桩的桩顶间搭设一桁架梁,桁架梁的两端分别位于两钢筋混凝土桩顶的两排锚杆之间,桁架梁的下弦杆支撑在钢筋混凝土桩顶,上弦杆顶面两端分别搭设一扁担梁,每个钢筋混凝土桩上的两排锚杆上端分别竖向贯穿所述扁担梁,并锚固在扁担梁顶面;所述承力桩的桩顶竖向设置两个千斤顶,每个千斤顶的上端顶紧所述桁架梁的下弦杆底面。
[0006]本技术用于水中或软弱地质条件下的桩基承载力测试,与常见的堆载法相比,本技术可充分利用已施工的桩基提供反力,结构简单,受力明确,测得桩基承载力准确,操作过程方便简单,材料使用量少,测试结束后,受力桩锚杆可在后续承台施工时直接深入承台内部,增加桩基与承台锚固性,其他结构拆除后可重复使用。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本技术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08]图2是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如图1、图2所示,两个已施工完成的钢筋混凝土桩1的桩顶分别竖向设置两排锚杆2,两排锚杆有一定间距,每根锚杆2的下端预埋到桩身混凝土中并与桩身钢筋连接,上端突出到桩顶上方一定高度;两钢筋混凝土桩1之间设一承力桩3,具体实施时,承力桩应位于两
混凝土桩的整中间。两钢筋混凝土桩的桩顶间搭设一桁架梁4,桁架梁4的两端分别位于两钢筋混凝土桩顶的两排锚杆2之间,桁架梁的下弦杆支撑在钢筋混凝土桩顶,上弦杆顶面两端分别搭设一扁担梁5,每个钢筋混凝土桩上的两排锚杆2上端分别竖向贯穿所述扁担梁5,并用螺母锚固在扁担梁顶面;所述承力桩的桩顶竖向设置两个千斤顶6,每个千斤顶6的上端顶紧所述桁架梁4的下弦杆底面。
[0010]本技术具体实施时,所述桁架梁4的上弦杆和下弦杆均采用工钢,上下弦杆间焊接腹杆,为增加下弦杆与千斤顶接触部位的受力性能,可在下弦杆正对承力桩部位的上下翼缘板间焊接多块加劲板7。
[0011]本技术测试两混凝土桩的受力性能时,两个千斤顶6向上顶推桁架梁4,桁架梁4两端反压两混凝土桩1,可通过千斤顶的读数直接确定两混凝土桩的承载力。测试结束后,将桁架梁卸下,后续承台施工时,两钢筋混凝土桩顶的锚杆可直接浇筑到承台混凝土中。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筋混凝土桩基承载力测试结构,包括两个已施工完成的钢筋混凝土桩,其特征在于:两个钢筋混凝土桩的桩顶分别竖向设置两排锚杆,两排锚杆有一定间距,每根锚杆的下端预埋到桩身混凝土中并与桩身钢筋连接,上端突出到桩顶上方一定高度;两钢筋混凝土桩之间设一承力桩;两钢筋混凝土桩的桩顶间搭设一桁架梁,桁架梁的两端分别位于两钢筋混凝土桩顶的两排锚杆之间,桁架梁的下弦杆支撑在钢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安文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