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调节式5G基站用固定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0962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3: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调节式5G基站用固定支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顶部设有5G基站本体,所述5G基站本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使用时,通过支撑杆、从动齿轮、传动齿轮和第一伺服电机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带动5G基站本体进行旋转,且通过第二伺服电机、传动锥形齿轮、从动锥形齿轮、蜗杆、蜗轮、圆管和第一螺纹杆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对承重板进行升降,从而便于工作人员对5G基站本体进行检修和维护,通过活动板、竖板、滚轮、转轴、第一滑块、第一滑槽、侧板、第二滑块、第二滑槽、卡块、卡槽、第二螺纹杆和手摇轮之间的相互配合通过调节滚轮的高度,便于推动支架进行移动,便于搬运,省时省力。省时省力。省时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调节式5G基站用固定支架


[0001]本技术涉及5G基站
,尤其涉及一种调节式5G基站用固定支架。

技术介绍

[0002]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简称5G,是最新一代蜂窝移动通信技术,是4G、3G和2G系统后的延伸,5G的性能目标是高数据速率、减少延迟、节省能源、降低成本、提高系统容量和大规模设备连接,5G基站的运用可大大推动远程医疗、工业控制、远程驾驶、智慧城市、智慧家居等应用的普及,而5G基站用固定支架是5G基站使用的装置之一。
[0003]现有的5G基站用固定支架,不具有调节功能,无法对5G基站的高度和方向角度进行调节,从而不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检修维护和降低了5G基站的实用性,且现有的5G基站用固定支架,由于其灵活性差,搬运时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调节式5G基站用固定支架。
[0005]本技术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调节式5G基站用固定支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顶部设有5G基站本体,所述5G基站本体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底部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壳体的顶部设有承重板,且所述承重板的底部与壳体的顶部贴合,所述承重板的顶部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所述支撑杆的底端插接在第一轴承内腔,所述支撑杆的右侧设有调节机构,所述壳体的内腔设有升降机构,所述壳体的底部靠近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壳体上设有滚动机构。
[0007]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从动齿轮,且所述从动齿轮套设在支撑杆上靠近底端处,所述从动齿轮的右侧啮合有传动齿轮,所述承重板的顶部靠近右侧处固定连接有防护壳,且所述防护壳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与传动齿轮底部圆心处固定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两个圆管,且两个所述圆管分别位于壳体的内腔靠近左右两侧处,所述壳体的底部靠近左右两侧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两个所述圆管的底端分别插接在相邻的第二轴承内腔,两个所述圆管的内腔顶端均插接有第一螺纹杆,两个所述圆管的内腔均开设有与第一螺纹杆相互匹配的内螺纹,且两个所述第一螺纹杆通过内螺纹与圆管活动连接,所述壳体的顶部靠近左右两侧处均开设有通孔,两个所述第一螺纹杆的顶端分别贯穿相邻的通孔内腔,并与承重板的底部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圆管的外侧靠近底端处均套设有蜗轮,两个所述蜗轮的后侧共同啮合有蜗杆,所述壳体内腔左右两侧靠近底部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三轴承,所述蜗杆的左右两端分别插接在相邻的第三轴承内腔,所述蜗杆上靠近中间位置处套设有从动锥形齿轮,且所述从动锥形齿轮的底部啮合有传动锥形齿轮,所述壳体的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伺服电机,且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动
力输出端与传动锥形齿轮底部圆心固定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左右两侧靠近顶部处均开设有若干个散热孔,且若干个所述散热孔均为倾斜设置。
[0010]进一步的,所述滚动机构包括两个活动板,且两个所述活动板分别位于壳体左右两侧靠近底部处,两个所述活动板相邻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壳体左右两侧靠近底部处均开设有第一滑槽,且两个所述第一滑块分别活动连接在相邻的第一滑槽内腔,两个所述活动板的底部靠近前后两侧处均固定连接有竖板,相邻的两个所述竖板相邻一侧均设有滚轮,两个所述活动板的底部均设有转轴,两个所述转轴的前后两端分别贯穿相邻的滚轮内腔,并与相邻的竖板活动连接。
[0011]进一步的,两个所述活动板的顶部靠近中间位置处均设有侧板,且所述侧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两个所述活动板的顶部均开设有第二滑槽,且两个所述第二滑块分别活动连接在相邻的第二滑槽内腔,两个所述侧板相邻一侧靠近顶部处均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壳体左右两侧靠近底部处均开设有卡槽,两个所述侧板相远离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四轴承,且所述第四轴承内腔插接有第二螺纹杆,两个所述活动板顶部相远离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且所述固定板上固定连接有螺纹套,两个所述第二螺纹杆远离第四轴承的一端分别贯穿相邻的螺纹套内腔,并固定连接有手摇轮。
[0012]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卡块分别位于相邻的卡槽的顶部,两个所述第二滑块分别活动连接在两个第二滑槽内腔相远离的一侧。
[0013]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4]1、通过支撑杆、从动齿轮、传动齿轮和第一伺服电机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带动5G基站本体进行旋转,从而调节其方向角度,实用性强,且通过第二伺服电机、传动锥形齿轮、从动锥形齿轮、蜗杆、蜗轮、圆管和第一螺纹杆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对承重板进行升降,从而便于工作人员对5G基站本体进行检修和维护;
[0015]2、通过活动板、竖板、滚轮、转轴、第一滑块、第一滑槽、侧板、第二滑块、第二滑槽、卡块、卡槽、第二螺纹杆和手摇轮之间的相互配合通过调节滚轮的高度,便于推动支架进行移动,便于搬运,省时省力。
[0016]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部件壳体左视图;
[0019]图3为部件蜗轮俯视图;
[0020]图4为图1中A处放大图。
[0021]图中:1、壳体;2、5G基站本体;3、支撑座;4、支撑杆;5、承重板;6、从动齿轮;7、传动齿轮;8、第一伺服电机;9、圆管;10、散热孔;11、蜗轮;12、蜗杆;13、从动锥形齿轮;14、传动锥形齿轮;15、第二伺服电机;16、支撑块;17、第一螺纹杆;18、侧板;19、手摇轮;20、竖板;21、滚轮;22、转轴;23、活动板;24、第二螺纹杆;25、卡块;26、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0023]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24]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调节式5G基站用固定支架,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顶部设有5G基站本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5G基站本体(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座(3),所述支撑座(3)底部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支撑杆(4),所述壳体(1)的顶部设有承重板(5),且所述承重板(5)的底部与壳体(1)的顶部贴合,所述承重板(5)的顶部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所述支撑杆(4)的底端插接在第一轴承内腔,所述支撑杆(4)的右侧设有调节机构,所述壳体(1)的内腔设有升降机构,所述壳体(1)的底部靠近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块(16),所述壳体(1)上设有滚动机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调节式5G基站用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从动齿轮(6),且所述从动齿轮(6)套设在支撑杆(4)上靠近底端处,所述从动齿轮(6)的右侧啮合有传动齿轮(7),所述承重板(5)的顶部靠近右侧处固定连接有防护壳,且所述防护壳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伺服电机(8),所述第一伺服电机(8)的动力输出端与传动齿轮(7)底部圆心处固定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调节式5G基站用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两个圆管(9),且两个所述圆管(9)分别位于壳体(1)的内腔靠近左右两侧处,所述壳体(1)的底部靠近左右两侧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两个所述圆管(9)的底端分别插接在相邻的第二轴承内腔,两个所述圆管(9)的内腔顶端均插接有第一螺纹杆(17),两个所述圆管(9)的内腔均开设有与第一螺纹杆(17)相互匹配的内螺纹,且两个所述第一螺纹杆(17)通过内螺纹与圆管(9)活动连接,所述壳体(1)的顶部靠近左右两侧处均开设有通孔,两个所述第一螺纹杆(17)的顶端分别贯穿相邻的通孔内腔,并与承重板(5)的底部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圆管(9)的外侧靠近底端处均套设有蜗轮(11),两个所述蜗轮(11)的后侧共同啮合有蜗杆(12),所述壳体(1)内腔左右两侧靠近底部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三轴承,所述蜗杆(12) 的左右两端分别插接在相邻的第三轴承内腔,所述蜗杆(12)上靠近中间位置处套设有从动锥形齿轮(13),且所述从动锥形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春宇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贝迪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