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催化裂化烟气脱硫废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40886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3: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催化裂化烟气脱硫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沉降器,脱硫废水送至沉降器,所述沉降器从上到下依次为清水区、斜管沉降区以及浓缩区,废水进入沉降器后向上进入斜管沉降区完成泥液分离,分离出的上清液进入清水区,污泥下沉至浓缩区;污泥浓缩缓冲罐设置在沉降器的下方,与浓缩区连通,供浓缩区内的污泥排入后进一步沉淀;脱水机设置在污泥浓缩缓冲罐的下方,将污泥浓缩缓冲罐内排出的污泥脱水形成泥饼;氧化罐设置在沉降器的下方,与清水区连通,供清水区内的上清液排入,完成上清液氧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沉降器沉降效果好,能够长期稳定运行,且氧化罐的外排水满足SS指标要求。排水满足SS指标要求。排水满足SS指标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催化裂化烟气脱硫废水处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催化裂化烟气脱硫废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催化裂化脱硫单元送来的废水首先送入胀鼓式过滤器进行固液分离,经分离后的浓浆液从胀鼓式过滤器底部排到渣浆缓冲罐进行浓缩,浓缩后浆液含固率提高到10wt%~20wt%,再通过渣浆泵输送到脱水机脱水,经脱水机脱水后,含固量率约40%的泥饼用汽车运出厂外处理。渣浆缓冲罐和脱水机的上清液回流到浆液缓冲池。胀鼓式过滤器的上清液进入氧化罐,通过设置在氧化罐内的氧化风管和搅拌器,利用空气对清液中假性COD进行氧化,氧化处理后清液自流至排液池,通过排液池泵排至厂区污水处理厂。
[0003]原脱硫废水处理单元SS(悬浮物)不能稳定达标,随着环保要求越来越高,外排水SS指标要求小于50mg/L,现有的催化裂化烟气脱硫废水处理装置难以满足SS设计的处理要求,另外,催化裂化脱硫废水的处理难点是废水中的催化剂颗粒的去除,常规电厂和锅炉采用的湿法脱硫工艺,也会外排脱硫废水,但其悬浮物主要为石灰石、石膏和烟尘,较好处理。而催化裂化再生烟气脱硫废水的悬浮物为催化剂颗粒,催化剂颗粒粒径较小,小于5μm以上的占80%以上,且颗粒物硬度,胀鼓式过滤器磨蚀严重,检维修频繁,在长期运行过程中滤膜容易破损从而导致出口SS难以达标,因此,需要对脱硫废水处理单元进行改造。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沉降器能够长期稳定运行且SS指标满足要求的新型催化裂化烟气脱硫废水处理装置。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催化裂化烟气脱硫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0006]沉降器,脱硫废水送至沉降器,所述沉降器从上到下依次为清水区、斜管沉降区以及浓缩区,废水进入沉降器后向上进入斜管沉降区完成泥液分离,分离出的上清液进入清水区,污泥下沉至浓缩区;
[0007]污泥浓缩缓冲罐,设置在沉降器的下方,与浓缩区连通,供浓缩区内的污泥排入后进一步沉淀;
[0008]脱水机,设置在污泥浓缩缓冲罐的下方,将污泥浓缩缓冲罐内排出的污泥脱水形成泥饼;
[0009]氧化罐,设置在沉降器的下方,与清水区连通,供清水区内的上清液排入,完成上清液氧化。
[0010]为利于污泥的沉降,作为优选,所述斜管沉降区内设置有多根相对水平面倾斜的斜管,各所述斜管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50~70
°

[0011]为增加斜管的插设面积,作为优选,所述斜管沉降区的横截面为矩形或者正方形,所述浓缩区的横截面为矩形或者正方形的内切圆。
[0012]为利于污泥的排出,作为优选,所述浓缩区的底端呈直径逐渐减小的锥形,污泥从浓缩区的底部排出。
[0013]作为优选,还包括絮凝剂添加装置,所述絮凝剂添加装置将絮凝剂添加到脱硫废水中,然后送至沉降器内。在脱硫废水进入沉降器之前,添加絮凝剂,进入沉降器后先进行混凝絮凝反应,使小颗粒形成大的絮体,完成絮凝反应后的废水向上进入沉降区,大的颗粒可以自然沉降,小的颗粒絮凝后絮体较轻,沉降速度慢,在斜管沉淀填料内自然沉降,提高了固液分离效率。
[0014]为利于污泥从污泥浓缩缓冲罐内排出,作为优选,所述污泥浓缩缓冲罐的底部设置有对污泥进行搅拌的搅拌器。
[0015]作为优选,所述脱水机为离心脱水机、真空带式脱水机、转鼓脱水机中的一种。
[0016]作为优选,所述沉降器与污泥浓缩缓冲罐之间设置有控制排泥的控制阀,所述控制阀与控制装置电连接,控制装置操控控制阀的开启和关闭。控制装置(DCS)可根据时间设计自动排泥程序,如每200分钟自动开启控制阀,30秒后关闭控制阀,如此循环,实现无人操作,间隔时间和排泥时间可根据沉降器内污泥沉降情况进行调整。
[0017]作为优选,所述沉降器上设置有监控沉降器内液位的液位计,所述液位计的数据实时通过信号送至控制装置。液位计用来记录每次排泥时污泥的下降量,将信号送至控制装置后,控制装置能够计算出排泥量,根据排泥量操控控制阀。
[0018]作为优选,所述氧化罐出口设置有pH在线监测仪,所述氧化罐入口设置有碱液自动投加阀,所述pH在线监测仪和碱液自动投加阀的数据实时通过信号送至控制装置。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中脱硫废水先进入沉降器,废水向上进入斜管沉降区,采用重力沉降的方式实现泥液分离,分离出的上清液进入清水区,上清液在重力作用下排出到氧化罐完成上清液氧化,污泥下沉至浓缩区。污泥在重力作用下从沉降器排出到污泥浓缩缓冲罐内沉降浓缩,浓缩后的上清液外排,浓浆从污泥浓缩缓冲罐底部输送到脱水机脱水,将沉降器、氧化罐、污泥浓缩缓冲罐、脱水机分层设置,实现废水和污泥全流程重力流。该沉降器沉降效果好,可替代胀鼓列管式过滤器,解决胀鼓列管式过滤器不能长周期稳定运行的问题,且氧化罐的外排水满足SS指标要求。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2]参见图1所示为新型催化裂化烟气脱硫废水处理装置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该新型催化裂化烟气脱硫废水处理装置包括沉降器1、污泥浓缩缓冲罐2、脱水机3、氧化罐4、絮凝剂添加装置7以及控制装置6。
[0023]沉降器1从上到下依次为清水区11、斜管沉降区12以及浓缩区13,脱硫单元10废水进入沉降器1后向上进入斜管沉降区12完成泥液分离,分离出的上清液进入清水区11,上清液一部分返回脱硫单元10循环利用,一部分进入氧化罐4进行后续处理。污泥下沉至浓缩区13;斜管沉降区12内设置有多根相对水平面倾斜的斜管,各斜管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
60
°
。斜管沉降区12的横截面为正方形,浓缩区13的横截面为正方形的内切圆。浓缩区13的底端呈直径逐渐减小的锥形,污泥从浓缩区13的底部排出。
[0024]沉降器1上设置有监控沉降器1内液位的液位计7。沉降器1正常数量为1台,数量可根据水质水量和现场实际布置情况调整。
[0025]污泥浓缩缓冲罐2设置在沉降器1的下方,与浓缩区13连通,供浓缩区13内的污泥排入后进一步沉淀;污泥浓缩缓冲罐2的底部设置有对污泥进行搅拌的搅拌器8。沉降器1与污泥浓缩缓冲罐2之间设置有控制排泥的控制阀5。污泥浓缩缓冲罐2中浓缩后的泥浆含固率提高到8wt%~15wt%,上清液外排。污泥浓缩缓冲罐2的罐体上不同高度设置排液口和排液阀。污泥浓缩缓冲罐2的数量可根据水质水量计算调整,通常设两台相互切换使用。
[0026]脱水机3设置在污泥浓缩缓冲罐2的下方,将污泥浓缩缓冲罐2内排出的污泥脱水形成泥饼;本实施例采用的是真空带式脱水机,过滤脱水后,泥饼含固量40%以上,泥饼用汽车运出厂外处理。脱水机正常设两台,相互切换使用,数量可调整。
[0027]氧化罐4设置在沉降器1的下方,与清水区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催化裂化烟气脱硫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沉降器(1),脱硫废水送至沉降器(1),所述沉降器(1)从上到下依次为清水区(11)、斜管沉降区(12)以及浓缩区(13),废水进入沉降器(1)后向上进入斜管沉降区(12)完成泥液分离,分离出的上清液进入清水区(11),污泥下沉至浓缩区(13);污泥浓缩缓冲罐(2),设置在沉降器(1)的下方,与浓缩区(13)连通,供浓缩区(13)内的污泥排入后进一步沉淀;脱水机(3),设置在污泥浓缩缓冲罐(2)的下方,将污泥浓缩缓冲罐(2)内排出的污泥脱水形成泥饼;氧化罐(4),设置在沉降器(1)的下方,与清水区(11)连通,供清水区(11)内的上清液排入,完成上清液氧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催化裂化烟气脱硫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管沉降区(12)内设置有多根相对水平面倾斜的斜管,各所述斜管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50~70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催化裂化烟气脱硫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管沉降区(12)的横截面为矩形或者正方形,所述浓缩区(13)的横截面为矩形或者正方形的内切圆。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催化裂化烟气脱硫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浓缩区(13)的底端呈直径逐渐减小的锥形,污泥从浓缩区(13)的底部排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德苏邹杰严奇伟薛仙鸽杨璐婷孙晓怡
申请(专利权)人: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