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抢修已损坏交通工具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0765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3: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抢修已损坏交通工具的车辆,涉及道路救援技术领域,包括车体;所述车体的后侧顶部开设有矩形凹槽结构;车体还包括有承重板,承重板采用L形板结构,且承重板的后侧顶部开设有梯形凹槽结构;承重板的底部两侧均固定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采用U形板结构;安装板还包括有第二滑块,第二滑块采用楔形块结构,第二滑块设置于第一滑杆的顶部;第二顶块,第二顶块采用楔形块结构,第二顶块的顶部开设有贯穿式的圆形槽孔结构;能够避免损坏车辆装车后发生位移,便于后续工作人员对车辆进行进一步的固定,增加了工作人员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性,解决了车辆固定效果较差,在人员进行固定的过程中,有一定安全隐患的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抢修已损坏交通工具的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道路救援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抢修已损坏交通工具的车辆。

技术介绍

[0002]当车辆在路上出现损坏时,通常需要进行道路救援,道路救援指汽车道路紧急救援,为故障车提供现场小修等服务;同时也指交通事故道路救援,包括伤员救治、道路疏导等,严重时还需要对损坏车辆进行拖车救援。
[0003]然而,就目前的道路救援车辆而言,还存在以下不足:1、在拖车的过程中,通常需要人工将车辆固定在拖车斗的顶部,而单纯的通过绳索进行固定,对车辆自身的固定效果有限,而且在对车辆固定时,需要人员靠近进行操作,此时由于车辆未完全固定,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2、在出现交通事故进行道路救援时,现场通常会出现大量的车辆零件碎屑,现有的道路救援车辆不便于对于碎屑进行快速清理,导致清理效率较慢,不利于交通的快速恢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抢修已损坏交通工具的车辆,其具有第一顶块和第二顶块,通过第一顶块和第二顶块的配合,能够在车辆上车后自行对车辆的两侧前轮进行固定,初步起到对车辆的固定作用。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抢修已损坏交通工具的车辆,具体包括:车体;所述车体的后侧顶部开设有矩形凹槽结构;车体的两侧均固定设置有侧板;车体的后侧底部设置有千斤顶结构;车体还包括有:承重板,承重板采用L形板结构,承重板的前侧顶部两侧均开设有贯穿式的矩形槽孔,且承重板的后侧顶部开设有梯形凹槽结构;承重板顶部后侧的梯形凹槽内固定设置有固定杆;承重板的底部两侧均固定设置有安装板;第一顶块,第一顶块采用楔形块结构,第一顶块共设置有两组,且两组第一顶块分别固定设置于承重板的前侧顶部两侧;所述安装板采用U形板结构,且安装板的前侧开设有贯穿式的圆形槽孔结构;安装板还包括有:第一滑杆,第一滑杆采用圆柱形结构,第一滑杆固定设置于安装板的顶部前侧,且第一滑杆的外侧套设有弹簧;第二滑块,第二滑块采用楔形块结构,第二滑块的顶部开设有贯穿式的圆形槽孔结构,且第二滑块的后侧开设有齿槽结构,第二滑块滑动设置于第一滑杆的顶部;第二滑杆,第二滑杆采用圆柱形结构,第二滑杆固定设置于安装板的顶部后侧,且第二滑杆的外侧套设有弹簧;第二顶块,第二顶块采用楔形块结构,第二顶块的顶部开设有贯穿式的圆形槽孔结构,第二顶块的前侧开设有齿槽结构,且第二顶块滑动设置于第二滑杆的顶部。
[0006]可选地,所述车体还包括有:顶缸,顶缸共设置有两组,且两组顶缸分别旋转设置于车体后侧的矩形凹槽内侧;导轨架,导轨架采用矩形框架结构,导轨架旋转设置于车体的后侧顶部,且导轨架的前侧底部与顶缸传动连接;滑动架,滑动架滑动设置于导轨架的内
侧,且滑动架的顶部固定设置于承重板;绞盘,绞盘旋转设置于承重板的顶部前侧,且绞盘的外侧缠绕设置有钢丝绳。
[0007]可选地,所述固定杆采用圆柱形结构,且固定杆的外侧两端均套设有弹簧;固定杆还包括有:第一滑块,第一滑块采用梯形块结构,第一滑块共设置有两组,且两组第一滑块分别滑动设置于固定杆的两端外侧,第一滑块的一侧开设有贯穿式的圆形槽孔结构;限位辊,限位辊采用圆柱形结构,限位辊的外侧开设有环形凹槽结构,限位辊共设置有两组,且两组限位辊分别旋转设置于两组第一滑块的顶部。
[0008]可选地,所述安装板还包括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通过铰连接设置于安装板的顶部,且第一齿轮与第二滑块和第二顶块的齿槽结构啮合连接;卡齿,卡齿固定设置于第二顶块的前侧;第三滑杆,第三滑杆采用圆柱形结构,第三滑杆滑动设置于安装板前侧的圆形槽孔处,且第三滑杆的外侧套设有弹簧;卡块,卡块采用楔形块结构,且卡块固定设置于第三滑杆的前侧,卡块与卡齿卡合连接。
[0009]可选地,所述侧板采用T形块结构,且侧板的外侧端前后两侧均开设有矩形槽结构,侧板的外侧端前后两侧均开设有贯穿式的圆形槽孔结构;侧板还包括有:卷收辊,卷收辊采用圆柱形结构,卷收辊共设置有两组,且两组卷收辊分别旋转设置于侧板两侧的矩形槽内,卷收辊的外侧开设有圆环形凹槽结构,卷收辊的外侧缠绕设置有警戒线;标杆,标杆采用圆柱形结构,标杆设置有两组,且两组标杆设置于侧板前后两侧的圆形槽孔内,标杆与卷收辊外侧的警戒线固定连接。
[0010]可选地,所述千斤顶结构的顶端固定连接设置于车体的后侧底部;千斤顶结构还包括有:吸尘机,吸尘机与千斤顶结构的底部固定连接,且吸尘机的吸尘口朝下设置;固定块,固定块采用U形块结构,固定块固定设置于吸尘机的底部,且固定块的底部开设有贯穿式的圆形槽孔结构。
[0011]可选地,所述千斤顶结构还包括有:双齿条,双齿条采用U形板结构,且双齿条的左右两侧均为齿条结构,双齿条的前侧开设有贯穿式的螺孔结构;连接杆,连接杆采用圆柱形结构,连接杆固定设置于双齿条的底部,且连接杆的后侧端穿过固定块底部的圆形槽孔。
[0012]可选地,所述千斤顶结构还包括有:螺杆,螺杆旋转设置于固定块后侧,且螺杆的后侧端穿过双齿条的螺孔;第二齿轮,第二齿轮共设置有两组,且两组第二齿轮分别旋转设置于吸尘机的底部两侧,两组第二齿轮分别与双齿条的两侧啮合连接;清理条,清理条采用矩形板结构,清理条共设置有两组,且两组清理条分别固定设置于两组第二齿轮的底部,清理条的底部设置有硬毛刷。
[0013]有益效果1.通过第一顶块、第二滑块、第二顶块和卡块的设置,能够在损坏车辆进行装车的过程中,通过前侧车轮与第二滑块的接触,带动第二顶块向上升起,并通过卡块对第二顶块的位置进行限位,通过第一顶块和第二顶块的配合,能够对损坏车辆的前轮从前后两侧进行固定限位,从而能够在车辆装车后自行对车辆进行一定的固定限位,避免损坏车辆装车后发生位移,便于后续工作人员对车辆进行进一步的固定,增加了工作人员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性。
[0014]2.通过千斤顶结构、吸尘机和清理刷配合,通过千斤顶结构控制吸尘机和清理刷在车体底部的工作高度,同时通过螺杆带动双齿条运动控制清理刷展开的角度,从而通过
两组清理刷的配合将地面上的碎屑收拢到两组清理刷之间,并通过吸尘机对碎屑进行收集清理,从而便于快速对道路上损坏车辆的零件碎屑进行清理收集,无需进行人工清理,提高了清理的速度和效率,有利于交通的快速恢复。
[0015]3.通过设置卷收辊和标杆,在进行道路救援时,可通过标杆连接卷收辊外侧的警示带,并将四组标杆呈矩形阵列状摆放在车体的前后两侧的适当距离位置处,通过警示带对过往的行人和车辆进行提醒,避免行人过于靠近救援现场,便于救援工作的展开,同时能够降低安全隐患。
[0016]4.通过设置固定杆、第一滑块和限位辊,在通过绞盘对车辆进行救援时,如果在钢丝绳与车辆连接的过程中出现意外掉落,由于此时钢丝绳的张紧力较大,可能会导致钢丝绳的前端出现快速回弹摆动的现象,容易对周围的人员造成伤害,通过限位辊和固定杆外侧两端的弹簧的配合,能够对钢丝绳的摆动力度进行吸收并对钢丝绳的摆动幅度进行一定的限位,从而降低钢丝绳打到人的几率,进一步提高装车过程中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抢修已损坏交通工具的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1);所述车体(1)的后侧顶部开设有矩形凹槽结构;车体(1)的两侧均固定设置有侧板(4);车体(1)的后侧底部设置有千斤顶结构(5);车体(1)还包括有:承重板(104),承重板(104)采用L形板结构,承重板(104)的前侧顶部两侧均开设有贯穿式的矩形槽孔,且承重板(104)的后侧顶部开设有梯形凹槽结构;承重板(104)顶部后侧的梯形凹槽内固定设置有固定杆(2);承重板(104)的底部两侧均固定设置有安装板(3);第一顶块(106),第一顶块(106)采用楔形块结构,第一顶块(106)共设置有两组,且两组第一顶块(106)分别固定设置于承重板(104)的前侧顶部两侧;所述安装板(3)采用U形板结构,且安装板(3)的前侧开设有贯穿式的圆形槽孔结构;安装板(3)还包括有:第一滑杆(301),第一滑杆(301)采用圆柱形结构,第一滑杆(301)固定设置于安装板(3)的顶部前侧,且第一滑杆(301)的外侧套设有弹簧;第二滑块(302),第二滑块(302)采用楔形块结构,第二滑块(302)的顶部开设有贯穿式的圆形槽孔结构,且第二滑块(302)的后侧开设有齿槽结构,第二滑块(302)滑动设置于第一滑杆(301)的顶部;第二滑杆(303),第二滑杆(303)采用圆柱形结构,第二滑杆(303)固定设置于安装板(3)的顶部后侧,且第二滑杆(303)的外侧套设有弹簧;第二顶块(304),第二顶块(304)采用楔形块结构,第二顶块(304)的顶部开设有贯穿式的圆形槽孔结构,第二顶块(304)的前侧开设有齿槽结构,且第二顶块(304)滑动设置于第二滑杆(303)的顶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抢修已损坏交通工具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还包括有:顶缸(101),顶缸(101)共设置有两组,且两组顶缸(101)分别旋转设置于车体(1)后侧的矩形凹槽内侧;导轨架(102),导轨架(102)采用矩形框架结构,导轨架(102)旋转设置于车体(1)的后侧顶部,且导轨架(102)的前侧底部与顶缸(101)传动连接;滑动架(103),滑动架(103)滑动设置于导轨架(102)的内侧,且滑动架(103)的顶部固定设置于承重板(104);绞盘(105),绞盘(105)旋转设置于承重板(104)的顶部前侧,且绞盘(105)的外侧缠绕设置有钢丝绳。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抢修已损坏交通工具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2)采用圆柱形结构,且固定杆(2)的外侧两端均套设有弹簧;固定杆(2)还包括有:第一滑块(201),第一滑块(201)采用梯形块结构,第一滑块(201)共设置有两组,且两组第一滑块(201)分别滑动设置于固定杆(2)的两端外侧,第一滑块(201)的一侧开设有贯穿式的圆形槽孔结构;限位辊(202),限位辊(202)采用圆柱形结构,限位辊(202)的外侧开设有环形凹槽结构,限位辊(202)共设置有两组,且两组限位辊(202)分别旋转设置于两组第一滑块(201)的顶部。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抢修已损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聪聪姬海李现琳亓新凤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交通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