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藜麦种植用移栽补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40686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3: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藜麦种植用移栽补栽装置,包括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的顶端设置有培育腔,所述培育腔的底侧中间位置设置有支撑罩,且支撑罩与固定底座之间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罩的内侧两端均设置有传动链轮,且传动链轮与固定底座之间转动连接,两个所述传动链轮共同啮合连接有传动链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在定位板被升起后通过向下压动限位环使各个顶杆沿着内凹槽的第二侧滑槽下移,顶杆在下降时会顶动对应的限位插杆下移,以便于使限位插杆由第一侧滑槽移入斜滑槽内侧,从而便于使未展开的限位插杆被彻底展开,则便于使工作人员轻松将定位槽内的藜麦苗取出,从而方便进行移栽。从而方便进行移栽。从而方便进行移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藜麦种植用移栽补栽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藜麦种植
,尤其涉及一种藜麦种植用移栽补栽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藜麦富含的维生素、多酚、类黄酮类、皂苷和植物甾醇类物质具有多种健康功效。藜麦具有高蛋白,其所含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占83%,还是一种低果糖低葡萄糖的食物,能在糖脂代谢过程中发挥有益功效。
[0003]目前,在对藜麦苗进行载时都直接将幼苗的根部直接买入土壤内,随着幼苗的生长其根部也会不断伸入土壤的深处,因此难以轻松将幼苗从土壤中取出为后期的移栽带来了不便,此外,一些育苗人员为了后期更轻松将藜麦苗从土壤中取出,在幼苗栽种时都会将幼苗的根部实现载入一个盛有土壤的容器内,这样方法不管是栽种前填充容器还是移栽时取下容器都会增加育苗人员的工作负担,使用起来并不方便。
[000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藜麦种植用移栽补栽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藜麦种植用移栽补栽装置。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藜麦种植用移栽补栽装置,包括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的顶端设置有培育腔,所述培育腔的底侧中间位置设置有支撑罩,且支撑罩与固定底座之间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罩的内侧两端均设置有传动链轮,且传动链轮与固定底座之间转动连接,两个所述传动链轮共同啮合连接有传动链条,两个所述传动链轮的顶端中心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螺杆,且支撑螺杆延伸至支撑罩的顶侧,两个所述支撑螺杆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调节手轮,两个所述支撑螺杆靠近培育腔的一侧共同设置有晃动机构,所述培育腔的内侧设置有移栽组件。
[0007]优选的,所述晃动机构包括传动座,所述传动座的数量为二,两个所述传动座分别与两个支撑螺杆之间螺纹连接,两个所述传动座靠近培育腔的一端均转动连接有连接架,两个所述连接架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把手。
[0008]优选的,所述移栽组件包括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位于培育腔的内侧,且定位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连接架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板的外表面均匀开设有多个定位槽,多个所述定位槽的内侧壁均开设有多个内凹槽,多个所述内凹槽的两端内侧壁均开设有第一侧滑槽,多个所述第一侧滑槽的底侧均开设有斜滑槽,多个所述内凹槽的两端内侧壁靠近第一侧滑槽的位置均开设有第二侧滑槽,且第二侧滑槽的底侧与斜滑槽之间相互贯通,多个所述定位槽的顶侧均设置有限位环,多个所述限位环的底端对应内凹槽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顶杆,且顶杆与第二侧滑槽之间滑动连接,多个所述内凹槽的内侧均设置有限位插杆,且限位插杆与第一侧滑槽之间滑动连接。
[0009]优选的,多个所述斜滑槽的底侧均朝向远离定位槽中心处的一侧倾斜设置。
[0010]优选的,多个所述限位插杆的底侧均呈尖头式设置,且限位插杆的底侧向着定位槽的中心处倾斜设置。
[0011]优选的,所述培育腔的两端内侧壁均装设有喷头,所述培育腔的外侧壁装设有接水头,所述接水头的两侧均装设有导水管,且导水管与喷头之间相互贯通。
[0012]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藜麦种植用移栽补栽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3](1)本技术提供一种藜麦种植用移栽补栽装置,通过驱动定位板下降,使各个限位插杆的底端插入土壤内侧,因此便于使土壤表层在每个定位槽内限位插杆的作用下形成一个个凹槽,从而便于在这些凹槽内插入藜麦苗,通过喷头向着土壤浇上大量的水,因此培育腔内的土壤会十分潮湿,潮湿的泥土逐渐渗入各个凹槽内,以便于覆盖藜麦苗的根部,以便于减轻工作人员的栽种负担,方便了补栽。
[0014](2)本技术提供一种藜麦种植用移栽补栽装置,当藜麦苗需要移栽时,在将定位板升起后,通过晃动把手即可使连接架带动定位板来回摆动,从而便于使限位插杆以及幼苗根部将土壤松动,接着将定位板升起,由于幼苗根茎在生产时会部分缠绕在限位插杆外侧,因此在定位板上移时通过定位槽以及限位插杆的限位即可轻松将幼苗拔起。
[0015](3)本技术提供一种藜麦种植用移栽补栽装置,在定位板被升起后通过向下压动限位环使各个顶杆沿着内凹槽的第二侧滑槽下移,顶杆在下降时会顶动对应的限位插杆下移,以便于使限位插杆由第一侧滑槽移入斜滑槽内侧,从而便于使未展开的限位插杆被彻底展开,则便于使工作人员轻松将定位槽内的藜麦苗取出,从而方便进行移栽。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定位板三维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定位板侧剖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培育腔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标号:1、固定底座;2、培育腔;3、支撑罩;4、传动链轮;5、传动链条;6、支撑螺杆;7、调节手轮;8、晃动机构;801、传动座;802、连接架;803、把手;9、定位板;10、定位槽;1001、内凹槽;1002、第一侧滑槽;1003、斜滑槽;1004、第二侧滑槽;11、限位环;12、顶杆;13、限位插杆;14、喷头;15、接水头;16、导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2]请结合参阅附图1

4,一种藜麦种植用移栽补栽装置,包括固定底座1,固定底座1的顶端设置有培育腔2,培育腔2的底侧中间位置设置有支撑罩3,且支撑罩3与固定底座1之间固定连接,支撑罩3的内侧两端均设置有传动链轮4,且传动链轮4与固定底座1之间转动连接,两个传动链轮4共同啮合连接有传动链条5,两个传动链轮4的顶端中心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螺杆6,且支撑螺杆6延伸至支撑罩3的顶侧,两个支撑螺杆6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调节手轮7,两个支撑螺杆6靠近培育腔2的一侧共同设置有晃动机构8,培育腔2的内侧设置有移栽组件。
[0023]进一步的方案中,晃动机构8包括传动座801,传动座801的数量为二,两个传动座801分别与两个支撑螺杆6之间螺纹连接,两个传动座801靠近培育腔2的一端均转动连接有连接架802,两个连接架802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把手803,通过转动支撑螺杆6得以带动传动座801以及连接架802进行高度的调节,通过晃动把手803即可使连接架802带动定位板9来回摆动,从而便于使限位插杆13以及幼苗根部将土壤松动,进而便于更轻松取出幼苗。
[0024]进一步的方案中,移栽组件包括定位板9,定位板9位于培育腔2的内侧,且定位板9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连接架802之间固定连接,定位板9的外表面均匀开设有多个定位槽10,多个定位槽10的内侧壁均开设有多个内凹槽1001,多个内凹槽1001的两端内侧壁均开设有第一侧滑槽1002,多个第一侧滑槽1002的底侧均开设有斜滑槽1003,多个内凹槽1001的两端内侧壁靠近第一侧滑槽1002的位置均开设有第二侧滑槽1004,且第二侧滑槽1004的底侧与斜滑槽1003之间相互贯通,多个定位槽10的顶侧均设置有限位环11,多个限位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藜麦种植用移栽补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底座(1),所述固定底座(1)的顶端设置有培育腔(2),所述培育腔(2)的底侧中间位置设置有支撑罩(3),且支撑罩(3)与固定底座(1)之间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罩(3)的内侧两端均设置有传动链轮(4),且传动链轮(4)与固定底座(1)之间转动连接,两个所述传动链轮(4)共同啮合连接有传动链条(5),两个所述传动链轮(4)的顶端中心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螺杆(6),且支撑螺杆(6)延伸至支撑罩(3)的顶侧,两个所述支撑螺杆(6)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调节手轮(7),两个所述支撑螺杆(6)靠近培育腔(2)的一侧共同设置有晃动机构(8),所述培育腔(2)的内侧设置有移栽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藜麦种植用移栽补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晃动机构(8)包括传动座(801),所述传动座(801)的数量为二,两个所述传动座(801)分别与两个支撑螺杆(6)之间螺纹连接,两个所述传动座(801)靠近培育腔(2)的一端均转动连接有连接架(802),两个所述连接架(802)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把手(80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藜麦种植用移栽补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栽组件包括定位板(9),所述定位板(9)位于培育腔(2)的内侧,且定位板(9)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连接架(802)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板(9)的外表面均匀开设有多个定位槽(10),多个所述定位槽(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邬朝宝朵红林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祁连谷雨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