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柱体顶升纠偏结构及施工工艺
[0001]本申请涉及建筑
,尤其是涉及一种柱体顶升纠偏结构及施工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现在的建筑多为混凝土结构,混凝土柱体作为主要的承重结构,在建筑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使用过程中,混凝土柱体可能会因结构强度低或负载力不足而出现崩裂,容易使得混凝土柱体的上部建筑发生倾斜,不仅影响美观度,存在不小的安全隐患,久而久之,柱体可能会出现崩断的情况,因此需要进行修复。
[0003]目前主要的修复手段是向崩裂处注入修复液,但是注液只能作为临时的修补手段来将柱体的裂缝堵住,修复效果不理想,柱体的仍存在结构强度低的情况,柱体的崩裂问题仍未得到解决,柱体仍有发生崩裂的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对柱体进行有效修复,本申请提供一种柱体顶升纠偏结构及施工工艺。
[0005]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施工工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将主柱体周侧地坪凿除并挖空,将主柱体的根部露出;s2:在主柱体的根部外壁浇筑基础承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主柱体周侧地坪凿除并挖空,将主柱体的根部露出;s2:在主柱体的根部外壁浇筑基础承台(1)成型;s3:在反力平台钢筋的周侧浇筑新浇反力平台(4)成型,使新浇反力平台(4)与主柱体连接成整体;s4:对主柱体位于基础承台(1)与新浇反力平台(4)之间的区域进行截断与凿除,将主柱体分为上部柱体(3)与下部柱体(2),并使主柱体内部的钢筋条暴露在外,对钢筋条进行切断,使钢筋条分成上原纵筋(32)与下原纵筋(22);s5:在基础承台(1)与新浇反力平台(4)之间安装顶升驱动件(6);s6:驱动顶升驱动件(6)对新浇反力平台(4)与上部柱体(3)进行顶升;s7:在基础承台(1)与新浇反力平台(4)之间加入钢楔作支撑;s8:拆除顶升驱动件(6);s9:在上部柱体(3)与下部柱体(2)之间加入新接连接筋(51),并将新接连接筋(51)的两端分别与上原纵筋(32)以及下原纵筋(22)相固定;s10:在上部柱体(3)与下部柱体(2)之间浇筑新浇连接柱(5)成型,上部柱体(3)、新浇连接柱(5)与下部柱体(2)连接成整体;s11:对新浇反力平台(4)进行拆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与s2之间加入步骤s1a:在地坪挖空处设置预埋锚杆(12),并在地坪挖空处预留桩位孔;所述步骤s2与s3之间加入步骤s2a:在基础承台(1)的顶部用预埋锚杆(12)对预应力桩(13)进行压桩,使预应力桩(13)穿出基础承台(1)的底面并插入桩位孔内,对预应力桩(13)的顶部以及预埋锚杆(12)的顶部进行截断,在基础承台(1)的顶部安装固定钢筋(14),并使固定钢筋(14)抵接在预应力桩(13)的顶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a与s3之间加入步骤s2b:在固定钢筋(14)的周侧安装封装钢筋网(15),在基础承台(1)的顶面追加浇筑混凝土,使预应力桩(13)、固定钢筋(14)与封装钢筋网(15)均位于基础承台(1)的内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1之后加入步骤s12:在上部柱体(3)、新浇连接柱(5)与下部柱体(2)的外壁浇筑加大界面层(7)成型。5.一种柱体顶升纠偏结构,应用于上述权利要求1
‑
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伟坚,林启辉,陈浅然,潘景斌,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建科建筑工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