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体结构及烹饪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0383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3:26
本申请公开了盖体结构和烹饪设备,盖体结构包括导汽腔,导汽腔的导汽出口配置为与烹饪腔连通;蒸汽发生结构,包括储液器,储液器设置在导汽腔内,且储液器的内部与导汽腔连通,储液器内产生的蒸汽能够流入至导汽腔内并通过导汽出口进入到烹饪腔内。本申请通过在盖体结构上设置导汽腔,并在导汽腔内设置储液器,在烹饪过程中,储液器内可生成水蒸汽,此水蒸汽可先从储液器的内部流入至导汽腔内,再通过导汽腔的导汽出口流入至烹饪腔内,实现烹饪过程中的蒸汽补饮功能,即:提升烹饪后食材内的水分,降低食材中水分的流失,从而可提高烹饪后食材的口感。食材的口感。食材的口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盖体结构及烹饪设备


[0001]本公开涉及烹饪
,具体涉及一种盖体结构及烹饪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的烹饪设备,例如:烤串机,在烹饪食材过程中由于高温烹调,食材会失去水分,因此,会导制烹饪后的食材变得干燥而影响口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盖体结构及烹饪设备,旨在实现烹饪设备具有蒸汽补引的功能,实现对烹饪过程中的食材进行蒸汽补引,降低食材烹饪过程中水分的损失,改善烹饪食材的口感。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本申请一方面提出一种盖体结构,用于烹饪设备,所述烹饪设备具有烹饪腔,所述盖体结构包括:
[0006]导汽腔,所述导汽腔的导汽出口配置为与所述烹饪腔连通;
[0007]蒸汽发生结构,包括储液器,所述储液器设置在所述导汽腔内,且所述储液器的内部与所述导汽腔连通,所述储液器内产生的蒸汽能够流入至所述导汽腔内并通过所述导汽出口进入到所述烹饪腔内。
[0008]根据本申请一技术方案,所述盖体结构包括:
[0009]盖体,包括安装通孔;
[0010]导汽罩,安装于所述安装通孔处,且相对于所述盖体的上表面呈凸出设置,所述导汽罩包括罩顶壁和环绕所述罩顶壁设置的罩侧壁,所述罩侧壁的外表面与所述安装通孔的内表面至少部分连接,所述罩侧壁的内表面与所述罩顶壁的下表面围成所述导汽腔,且所述导汽腔远离于所述罩顶壁的一侧具有所述导汽出口。
[0011]根据本申请一技术方案,所述罩侧壁的下表面相对所述盖体的下表面呈凸出设置。
[0012]根据本申请一技术方案,所述导汽罩还包括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位于所述导汽腔内,且所述连接柱的上表面与所述罩顶壁的下表面连接,所述连接柱还与所述储液器连接。
[0013]根据本申请一技术方案,所述储液器环绕所述连接柱设置,且所述储液器与所述连接柱可拆卸连接。
[0014]根据本申请一技术方案,所述储液器包括:
[0015]内环壁,环绕所述连接柱设置,所述内环壁的上表面与所述罩顶壁的下表面之间具有间隔;
[0016]外环壁,环绕所述内环壁并与所述内环壁间隔设置,且所述外环壁的上表面与所述罩顶壁的下表面之间具有间隔,所述外环壁的外表面与所述罩侧壁的内表面具有间隔;
[0017]底壁,分别与所述内环壁的下表面和所述外环壁的下表面连接,并与所述内环壁
和所述外环壁围成用于容纳液体介质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通过其与所述底壁相对的槽口和所述导汽腔连通。
[0018]根据本申请一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柱位于所述导汽腔的中心区域,且所述内环壁、所述外环壁及所述连接柱共轴线设置。
[0019]根据本申请一技术方案,所述安装通孔的内表面设有多个沿其周向间隔排布的卡槽,所述卡槽包括两个在所述周向上间隔排布的限位通孔及位于两个所述限位通孔之间的连通孔,所述连通孔连通两个所述限位通孔,所述限位通孔配置为限制签子移动。
[0020]根据本申请一技术方案,所述蒸汽发生结构还包括发热组件,所述发热组件设置在所述储液器的所述底壁的下方,并配置为对所述容纳槽内的液体介质进行加热,以产生蒸汽。
[0021]根据本申请一技术方案,所述发热组件包括发热盘和设于所述发热盘下表面的接电端子,所述发热盘的上表面与所述储液器的所述底壁的下表面相接触,且所述发热盘相对所述盖体的下表面呈凸出设置。
[0022]根据本申请一技术方案,所述发热组件还包括隔热板,所述隔热板环绕所述发热盘设置,且所述隔热板的上表面与所述储液器的所述底壁的下表面连接。
[0023]根据本申请一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柱设有中空腔,所述中空腔沿所述连接柱的中心轴向设置,且所述中空腔的顶端贯穿所述罩顶壁。
[0024]本申请另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烹饪设备,其包括:
[0025]外壳,具有烹饪腔,所述烹饪腔的上端呈敞开状;
[0026]盖体结构,设置在所述烹饪腔的上端,所述盖体结构包括导汽腔和蒸汽发生结构,所述导汽腔的导汽出口与所述烹饪腔连通;所述蒸汽发生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导汽腔内的储液器,且所述储液器的内部与所述导汽腔连通,所述储液器内产生的蒸汽能够流入至所述导汽腔内并通过所述导汽出口进入到所述烹饪腔内。
[0027]根据本申请一技术方案,所述烹饪设备还包括加热结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烹饪腔内,且所述加热结构的上方设置有所述储液器,所述加热结构配置为对所述烹饪腔内的食材进行加热,且还配置为对所述储液器内的液体介质进行加热,以使所述储液器内产生蒸汽。
[0028]根据本申请一技术方案,所述加热结构包括电热管,所述电热管的上表面设置有接电插槽;
[0029]所述蒸汽发生结构还包括发热盘和设于所述发热盘下表面的接电端子,所述发热盘设于所述储液器的底壁的下表面与所述电热管的上表面之间,且所述发热盘的上表面与所述储液器的底壁的下表面相接触,所述接电端子插入所述接电插槽,所述发热盘配置为对所述储液器内的液体介质进行加热,以产生蒸汽。
[0030]根据本申请一技术方案,所述加热结构还包括套设在所述电热管外部的防护罩,所述防护罩设有供所述接电端子穿过的过孔,且所述防护罩设有多排在所述电热管的轴向上等间隔排布的传热通孔组,每排所述传热通孔组具有多个沿周向等间隔排布的传热通孔。
[0031]根据本申请一技术方案,所述烹饪设备包括底座和接油盘,所述接油盘支撑在所述底座上,且所述接油盘环绕所述加热结构;
[0032]其中,所述外壳的所述烹饪腔的下端呈敞开状,且所述外壳的下端支撑在所述接油盘的上表面上。
[0033]根据本申请一技术方案,所述盖体结构还包括盖体,所述盖体还具有多个沿所述导汽腔的周向间隔排布的限位通孔,所述限位通孔配置为与签子相卡合;
[0034]所述烹饪设备还包括多个沿所述加热结构的周向间隔排布的签头座,所述签头座设置在所述接油盘的上表面,每个所述签头座与一所述限位通孔相对应,且所述签头座配置为支撑所述签子。
[0035]根据本申请一技术方案,所述接油盘包括:
[0036]支撑部,环绕所述加热结构设置,所述支撑部的上表面设置有所述签头座;
[0037]凹陷部,位于所述支撑部远离所述加热结构的一侧,所述凹陷部环绕所述加热结构且相对所述支撑部呈凹陷设置。
[0038]根据本申请一技术方案,
[0039]所述底座具有底板和环绕所述底板设置的侧板;
[0040]所述凹陷部的外侧壁的上端形成有外翻边,所述外翻边搭在所述侧板的上表面,以使所述接油盘支撑在所述底座上。
[0041]根据本申请一技术方案,所述侧板开设有装配通孔;
[0042]所述凹陷部的底部设有与所述烹饪腔连通的漏油通孔;
[0043]所述烹饪设备还具有接油盒,所述接油盒包括盒体和设置在所述盒体外周面上的把手,所述盒体穿过所述装配通孔并位于所述底座的内部,所述盒体与所述漏油通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盖体结构,用于烹饪设备(100),所述烹饪设备(100)具有烹饪腔(1051),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结构包括:导汽腔(1021),所述导汽腔(1021)的导汽出口(1021a)配置为与所述烹饪腔(1051)连通;蒸汽发生结构,包括储液器(103),所述储液器(103)设置在所述导汽腔(1021)内,且所述储液器(103)的内部与所述导汽腔(1021)连通,所述储液器(103)内产生的蒸汽能够流入至所述导汽腔(1021)内并通过所述导汽出口(1021a)进入到所述烹饪腔(1051)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结构包括:盖体(101),包括安装通孔;导汽罩(102),安装于所述安装通孔处,且相对于所述盖体(101)的上表面呈凸出设置,所述导汽罩(102)包括罩顶壁(1022)和环绕所述罩顶壁(1022)设置的罩侧壁(1023),所述罩侧壁(1023)的外表面与所述安装通孔的内表面至少部分连接,所述罩侧壁(1023)的内表面与所述罩顶壁(1022)的下表面围成所述导汽腔(1021),且所述导汽腔(1021)远离于所述罩顶壁(1022)的一侧具有所述导汽出口(1021a)。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盖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侧壁(1023)的下表面相对所述盖体(101)的下表面呈凸出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盖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汽罩(102)还包括连接柱(1024),所述连接柱(1024)位于所述导汽腔(1021)内,且所述连接柱(1024)的上表面与所述罩顶壁(1022)的下表面连接,所述连接柱(1024)还与所述储液器(103)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盖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器(103)环绕所述连接柱(1024)设置,且所述储液器(103)与所述连接柱(1024)可拆卸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盖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器(103)包括:内环壁(1031),环绕所述连接柱(1024)设置,所述内环壁(1031)的上表面与所述罩顶壁(1022)的下表面之间具有间隔;外环壁(1032),环绕所述内环壁(1031)并与所述内环壁(1031)间隔设置,且所述外环壁(1032)的上表面与所述罩顶壁(1022)的下表面之间具有间隔,所述外环壁(1032)的外表面与所述罩侧壁(1023)的内表面具有间隔;底壁(1033),分别与所述内环壁(1031)的下表面和所述外环壁(1032)的下表面连接,并与所述内环壁(1031)和所述外环壁(1032)围成用于容纳液体介质的容纳槽(1034),所述容纳槽(1034)通过其与所述底壁(1033)相对的槽口和所述导汽腔(1021)连通。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盖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1024)位于所述导汽腔(1021)的中心区域,且所述内环壁(1031)、所述外环壁(1032)及所述连接柱(1024)共轴线设置。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盖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通孔的内表面设有多个沿其周向间隔排布的卡槽,所述卡槽包括两个在所述周向上间隔排布的限位通孔(1011)及位于两个所述限位通孔(1011)之间的连通孔(1012),所述连通孔(1012)连通两个所述限位通孔(1011),所述限位通孔(1011)配置为限制签子移动。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盖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发生结构还包括发热组件(104),所述发热组件(104)设置在所述储液器(103)的所述底壁(1033)的下方,并配置为对
所述容纳槽(1034)内的液体介质进行加热,以产生蒸汽。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盖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组件(104)包括发热盘(1041)和设于所述发热盘(1041)下表面的接电端子(1041a),所述发热盘(1041)的上表面与所述储液器(103)的所述底壁(1033)的下表面相接触,且所述发热盘(1041)相对所述盖体(101)的下表面呈凸出设置。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盖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组件(104)还包括隔热板(1042),所述隔热板(1042)环绕所述发热盘(1041)设置,且所述隔热板(1042)的上表面与所述储液器(103)的所述底壁(1033)的下表面连接。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盖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1024)设有中空腔(1024a),所述中空腔(1024a)沿所述连接柱(1024)的中心轴向设置,且所述中空腔(1024a)的顶端贯穿所述罩顶壁(1022)。13.一种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05),具有烹饪腔(1051),所述烹饪腔(1051)的上端呈敞开状;盖体结构,设置在所述烹饪腔(1051)的上端,所述盖体结构包括导汽腔(1021)和蒸汽发生结构,所述导汽腔(1021)的导汽出口(1021a)与所述烹饪腔(1051)连通;所述蒸汽发生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导汽腔(1021)内的储液器(103),且所述储液器(103)的内部与所述导汽腔(1021)连通,所述储液器(103)内产生的蒸汽能够流入至所述导汽腔(1021)内并通过所述导汽出口(1021a)进入到所述烹饪腔(1051)内。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设备(100)还包括加热结构(106),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烹饪腔(1051)内,且所述加热结构(106)的上方设置有所述储液器(103),所述加热结构(106)配置为对所述烹饪腔(1051)内的食材进行加热,且还配置为对所述储液器(103)内的液体介质进行加热,以使所述储液器(103)内产生蒸汽。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结构(106)包括电热管(1061),所述电热管(1061)的上表面设置有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博文肖伏凤姚亮王团许智波丁宏斌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