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刚柔气动元件融合的机器人、控制系统、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40380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3: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刚柔气动元件融合的机器人、控制系统、控制方法,属于机器人技术领域。机器人主要由气缸、气动肌肉、下底板、侧面骨、中间骨、连杆、大腿侧面板、小腿侧面板、气动马达以及控制系统组成。多根气缸驱动胸关节直线运动与转动,肩关节的多根气缸既驱动关节的转动,同时协助胸关节的运动。肘关节由薄壁气缸与两组四杆机构组合而成。髋关节、踝关节在外侧由多组气动肌肉驱动,在中间则由一根或者多根气动肌肉连接,既可以协助驱动,也可以起到球铰的作用,膝关节由两根气动肌肉协同运动。本发明专利技术以气动肌肉与气缸驱动,具有刚性柔性兼顾、自由度多、工作空间大的特点,可用于教学演示、工业自动化生产线、餐饮点菜等商业服务。务。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刚柔气动元件融合的机器人、控制系统、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刚柔气动元件融合的机器人、控制系统、控制方法,属于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气动技术清洁,另外空气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优势,同时气动与液压相比具有成本低的优势,在工业自动化产线得以广泛运用。
[0003]气动元件主要包括刚性元件气缸、柔性元件气动肌肉;气缸既可以提供拉力,又可以提供推力,而气动肌肉仅可以提供拉力,但是气动肌肉在充气后可以提供支撑力,相当于具有一定刚度的气缸。如果多根气动肌肉协同提供拉力,可以达到推力的效果。
[0004]中国专利CN110561457A、CN107283413A、CN107550688A、CN108466256A分别提出在关节处采用球铰连接,采用气动肌肉或者气动肌肉驱动关节转动的气动机器人;但是这些机器人的运动范围仅可以转动,运动的空间和运动自由度受到极大的限制;这些机器人在复杂工作环境中,碰撞不可避免,势必对关节的球铰造成损坏,改变关节的摩擦系数,甚至改变摩擦力,对关节的伺服控制及其不利。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刚柔气动元件融合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双上肢系统(1)、胸关节系统(2)、双下肢系统(3),双上肢系统(1)可转动连接在胸关节系统(2)上端的左右两侧,双下肢系统(3)可转动连接在胸关节系统(2)下端,胸关节系统(2)包括中间骨(16)及设在中间骨(16)左右两侧且结构完全相同的左部胸关节(2

1)、右部胸关节(2

2),双下肢系统(3)包括结构完全相同的左下肢(3

1)、右下肢(3

2),双上肢系统(1)、胸关节系统(2)、双下肢系统(3)中所有的气缸、气动肌肉、气动马达构成执行部件(4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刚柔气动元件融合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左部胸关节(2

1)中:中间骨(16)下端与下底板(12)固定连接,气缸六(11)、气缸九(15)两端分别与侧面骨(10)、下底板(12)可转动连接,气缸七(13)、气缸八(14)两端分别与侧面骨(10)、中间骨(16)可转动连接,在侧面骨(10)外侧,气缸三(7)、气缸四(8)、气缸五(9)两端分别与大臂骨(6)、下底板(12)可转动连接,在侧面骨(10)上侧,气缸一(4)、气缸二(5)两端分别与大臂骨(6)、中间骨(16)可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刚柔气动元件融合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双上肢系统(1)中:左侧四杆机构(20)包括连杆一(17

1)、连杆二(17

2)、连杆二(18)、连杆四(19

1)、连杆五(19

2),右侧四杆机构(25)结构与左侧四杆机构(20)结构完全一致,薄壁气缸(21)在左侧四杆机构(20)、右侧四杆机构(25)的中间,薄壁气缸(21)的缸体与小臂骨(22)固定连接,薄壁气缸(21)的气缸杆与大臂骨(6)可转动连接,连杆一(17

1)、连杆二(17

2)两端分别与大臂骨(6)、连杆三(18)可转动连接,连杆四(19

1)、连杆五(19

2)两端分别与连杆三(18)、小臂骨(22)可转动连接,气动马达(23)的壳体与小臂骨(22)固定连接,气动马达(23)的转动轴与叶片(24

2)固定连接,气动马达(23)的外罩(24

1)与小臂骨(22)固定连接,气动马达(23)带动叶片(24

2)旋转,同时在外罩(24

1)开孔充入压缩空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刚柔气动元件融合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左下肢(3

1)中:大腿气动肌肉二(27)、大腿气动肌肉三(28)两端分别与下底板(12)、大腿侧面板一(29)可转动连接,大腿气动肌肉四(30)、大腿气动肌肉五(31)两端分别与下底板(12)、大腿侧面板二(32)可转动连接,大腿气动肌肉一(26)的上端与下底板(12)可转动连接,下端两侧分别与大腿侧面板一(29)、大腿侧面板二(32)可转动连接,小腿气动肌肉一(36)、小腿气动肌肉二(37)两端分别与小腿侧面板一(35)、脚(43)可转动连接,在右侧,小腿气动肌肉五(41)、小腿气动肌肉六(42)两端分别与小腿侧面板二(40)、脚(43)可转动连接,小腿侧面板一(35)与小腿侧面板二(40)固定连接,小腿气动肌肉三(38)、小腿气动肌肉四(39)的上端分别与小腿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庆伟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