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教学实验用重力小车赛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0259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3: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教学实验用重力小车赛道,属于教学设备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技术的教学实验用重力小车赛道不能同时发射多辆重力小车的问题,包括:赛道构件,赛道构件包括平直轨道、设置于平直轨道一端的斜面轨道、一端与斜面轨道连接的多组弧形轨道,弧形轨道另一端与平直轨道连接,斜面轨道与水平面夹角为α,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教学实验用重力小车赛道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教学设备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教学实验用重力小车赛道。

技术介绍

[0002]模型是一项传统的科技项目,因为其独有的知识性、趣味性,深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而在一般的教学实验中,特别是物理实验中,各种小车模型是探究物理原理的必备要件,其能够通过小车模拟运动过程,让学生们进一步探寻运动模型的科学本质。
[0003]如申请号:CN201710356609.6。
[0004]基于上述专利的检索,以及结合现有技术中的设备发现,现有技术轨道不能解决同时发射多辆重力小车的问题。
[0005]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教学实验用重力小车赛道,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教学实验用重力小车赛道,以解决现有技术的教学实验用重力小车赛道不能同时发射多辆重力小车的问题。
[0007]本专利技术一种教学实验用重力小车赛道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教学实验用重力小车赛道,其特征在于:包括:赛道构件(1),所述赛道构件(1)包括平直轨道(11)、设置于平直轨道(11)一端的斜面轨道(12)、一端与斜面轨道(12)连接的多组弧形轨道(13),所述弧形轨道(13)另一端与平直轨道(11)连接,所述斜面轨道(12)与水平面夹角为α,0
°
<α<90
°
;发车机构(2),所述发车机构(2)包括固定连接于斜面轨道(12)的发车支架(21)、与发车支架(21)转动连接的转轴(22)、阵列固定连接于转轴(22)的多个档杆(221),所述档杆(221)沿所述转轴(22)的轴向分布,所述档杆(221)传动连接有转动机构;所述斜面轨道(12)上并排放置有多个重力小车(5),所述重力小车(5)放置于档杆(221)后部;所述发车支架(21)上设置有起点位置传感器(24),所述起点位置传感器(24)能够检测所述转轴(22)的转动位置,所述平直轨道(11)另一端设置有终点支架(3),所述终点支架(3)上安装有多个终点位置传感器(31),所述终点位置传感器(31)数量与重力小车(5)数量一致并一一对应,多个所述终点位置传感器(31)分别检测对应位置的小车到达终点支架(3)的时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教学实验用重力小车赛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直轨道(11)和斜面轨道(12)为一个轨道单元(10)组成或由两个以上轨道单元(10)拼接而成,所述轨道单元(10)包括平板(103)、设置于平板(103)两侧的侧挡板(101)、横向排列的多个引导凸部(102),所述引导凸部(102)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凸条(102a),两个所述凸条(102a)引导小车的移动方向。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教学实验用重力小车赛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轨道(13)为弧形连接构件,所述弧形连接构件包括两个内侧弧形挡块(131)和两个外侧弧形挡块(132),两个所述内侧弧形挡块(131)设置于两个所述外侧弧形挡块(132)之间,所述内侧弧形挡块(131)的弧面一端与平直轨道(11)的凸条(102a)平滑连接,所述内侧弧形挡块(131)的弧面另一端与斜面轨道(12)的凸条(102a)平滑连接,所述内侧弧形挡块(131)的弧面宽度与凸条(102a)宽度一致。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教学实验用重力小车赛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轨道(13)为弧形连接座,所述弧形连接座包括支撑部(133)、固定连接于支撑部(133)上部的轨道弧面(134)、横向排列于轨道弧面(134)的多个导轨部(135),所述导轨部(135)上部与斜面轨道(12)的凸条(102a)平滑连接,所述导轨部(135)下部与平直轨道(11)的凸条(102a)平滑连接,所述导轨部(135)宽度与凸条(102a)宽度一致。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教学实验用重力小车赛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轨道(13)为柔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超赵亮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冲壳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