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性能玄武岩纤维增强增韧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40246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3: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混凝土,尤其涉及一种高性能玄武岩纤维增强增韧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混凝土包括:玄武岩纤维;所述玄武岩纤维是由玄武岩纤维单丝组成的纤维束,所述纤维束的直径为0.6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性能玄武岩纤维增强增韧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混凝土,尤其涉及一种高性能玄武岩纤维增强增韧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混凝土是由胶凝材料,颗粒状集料(也称为骨料),水,以及必要时加入的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制,经均匀搅拌,密实成型,养护硬化而成的一种人工石材。混凝土因其抗压强度较高、耐久性较好、抗压强度等级范围较宽等特点,在土木工程、造船业、机械工业、海洋开发、地热工程等领域得以广泛应用。
[0003]然而,由于混凝土在抗拉强度和韧性等方面存在不足,导致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一系列开裂和裂纹迅速扩展问题,从而严重影响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0004]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该混凝土具有优异的抗折强度和韧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该混凝土的制备方法。
[0006]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混凝土,其包括:玄武岩纤维;
[0008]所述玄武岩纤维是由玄武岩纤维单丝组成的纤维束,所述纤维束的直径为0.6

0.9mm,长度为4

5cm;
[0009]所述玄武岩纤维单丝的直径不小于5μm,弹性模量不小于40GPa,抗拉强度不小于900MPa,密度不小于2100kg/m3;
[0010]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所述玄武岩纤维的掺量不小于5kg。
>[0011]本专利技术发现,采用上述方式,可提高混凝土的抗折强度和韧性。
[0012]本领域人员可按照公知常识设置配方中的其他组分和工艺中的参数,其均可以得到与本专利技术上述描述相当的效果。不过,关于其他组分和参数也存在更优的技术方案,为此,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进行了探究并得到如下的优选方案。
[0013]作为优选,所述混凝土还包括:粗骨料;
[0014]所述粗骨料的最大粒径小于16mm;优选所述粗骨料的粒径在5

16mm之间;其中,以所述粗骨料的总量为基准,粒径为5

10mm的粗骨料占比不大于25%,针片状颗粒含量小于1%;
[0015]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所述粗骨料的掺量为1000

1200kg。
[0016]作为优选,所述混凝土还包括:细骨料;
[0017]所述细骨料选自河砂、石灰石机制砂、卵石机制砂、尾矿砂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细骨料的细度模数介于2.3

3.0之间,属于二区中砂;
[0018]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所述细骨料的掺量为750

900kg。
[0019]另外,细骨料的其他性能满足相关国家或行业标准要求即可。
[0020]作为优选,所述混凝土还包括:水泥;
[0021]所述水泥由硅酸盐水泥熟料配制而成;优选所述水泥选自PI型硅酸盐水泥、PII型硅酸盐水泥、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中的一种或几种;
[0022]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所述水泥的掺量≥250kg。
[0023]作为优选,所述混凝土还包括:粉料;
[0024]所述粉料选自硅灰、粉煤灰、矿粉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所述粉料为粉煤灰;
[0025]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所述粉料的掺量为50

100kg。
[0026]另外,粉料的其他性能满足相关国家或行业标准要求即可。
[0027]作为优选,所述混凝土还包括:外加剂;
[0028]所述外加剂为聚羧酸减水剂;
[0029]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所述外加剂的掺量为5

10kg。
[0030]作为优选,所述混凝土还包括:水;
[0031]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所述水的掺量≤170kg,且水胶比≤0.5。
[0032]作为较佳的技术方案,每立方米混凝土包括如下组分:
[0033]玄武岩纤维5kg以上,粗骨料1000

1200kg,细骨料750

900kg,PI型硅酸盐水泥250kg以上,粉煤灰70

90kg,聚羧酸减水剂5

7kg,水小于170kg。
[0034]如此,本专利技术即提供了一种高性能玄武岩纤维增强增韧混凝土,其抗压强度等级为C30,该混凝土中,水灰比为0.50,砂率0.42,单方混凝土水泥用量250kg左右,单方混凝土胶凝材料总量320kg左右,单方混凝土聚羧酸减水剂(固含量20%)用量3kg左右。
[003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以上所述的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36](1)将水泥、粗骨料、细骨料和粉料混合,搅拌均匀,得混合料I;
[0037](2)将60

70%的外加剂、40

60%的水和所述混合料I混合,搅拌均匀,得混合料II;
[0038](3)将剩余部分外加剂、剩余部分水和所述混合料II混合,搅拌均匀,得混合料III;
[0039](4)将玄武岩纤维和所述混合料III混合,搅拌均匀,即得所述混凝土。
[0040]本专利技术发现,采用上述混合方式,可使物料更加均匀,有利于提高混凝土各方面性能。
[0041]作为优选,步骤(1)

(4)中,所述搅拌均在自落式搅拌机中进行,所述混凝土的出机塌落度不小于10cm。
[004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4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混凝土具有优异的抗折强度、开裂后残余强度、裂纹宽度控制能力和韧性,服务极限状态条件下0.4≤f
R1k
/f
Lk
≤1.5,强度极限状态条件下f
R3k
/f
R1k
>0.5。
附图说明
[0044]图1为实施例1的混凝土标准试件的企口梁应力

裂口位移关系示意图;
[0045]图2为实施例1的混凝土标准试件的抗折应力

应变曲线;
[0046]图3为实施例2的混凝土标准试件的抗折应力

应变曲线;
[0047]图4为实施例3的混凝土标准试件的抗折应力

应变曲线;
[0048]图5为实施例4的混凝土标准试件的抗折应力

应变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49]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50]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技术或条件者,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所描述的技术或条件,或者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通过正规渠道商购买得到的常规产品。
[0051]实施例1
[005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混凝土,每立方米混凝土包括如下组分:
[0053]玄武岩纤维5kg,粗骨料1059kg,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玄武岩纤维;所述玄武岩纤维是由玄武岩纤维单丝组成的纤维束,所述纤维束的直径为0.6

0.9mm,长度为4

5cm;所述玄武岩纤维单丝的直径不小于5μm,弹性模量不小于40GPa,抗拉强度不小于900MPa,密度不小于2100kg/m3;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所述玄武岩纤维的掺量不小于5kg。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粗骨料;所述粗骨料的最大粒径小于16mm;优选所述粗骨料的粒径在5

16mm之间;其中,以所述粗骨料的总量为基准,粒径为5

10mm的粗骨料占比不大于25%,针片状颗粒含量小于1%;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所述粗骨料的掺量为1000

1200kg。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细骨料;所述细骨料选自河砂、石灰石机制砂、卵石机制砂、尾矿砂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细骨料的细度模数介于2.3

3.0之间;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所述细骨料的掺量为750

900kg。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水泥;所述水泥由硅酸盐水泥熟料配制而成;优选所述水泥选自PI型硅酸盐水泥、PII型硅酸盐水泥、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中的一种或几种;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所述水泥的掺量≥250kg。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粉料;所述粉料选自硅灰、粉煤灰、矿粉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所述粉料为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艳军王肇嘉徐瑞来韩康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