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雾霜包装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0079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3: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包装瓶,旨在提供一种防雾霜包装瓶。其瓶盖、瓶身和瓶底为三个各自独立的部件;瓶身的底部呈开口状,在瓶身的上端设有细长管状瓶口;瓶盖和瓶身均为不可变形的硬质塑料制成,瓶底为可变形的软质塑料制成;瓶底与瓶身下段之间、瓶盖与瓶身上段之间各自通过相互配合的螺纹实现连接,或者是通过能相互嵌套的环状凹槽和环状凸起实现连接。该产品有效避免了当前液态防雾产品存在的冰冻、漏液、涂覆不易控制等问题;管状瓶口易于控制防雾霜单次用量,避免防雾剂过量带来的堆积、不均匀残留等问题,保证了防雾膜外观通透性和防雾效果;瓶底与瓶身嵌套的应力设计、双环状凸起与凹槽的咬合构造,实现防雾霜灌装后的有效封装。装。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雾霜包装瓶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包装瓶,特别涉及一种防雾霜包装瓶。

技术介绍

[0002]日常生活中,人们配戴的眼镜、泳镜、滑雪镜、护目镜等会在一定温湿度环境条件下发生结雾,妨碍人们视线,甚至产生安全隐患。目前,直接面向终端用户的防雾剂产品具有简单、便捷、成本低等特点,在市场上占据了主导地位,主要形式分为喷涂型和擦拭头型。
[0003]喷涂型防雾剂是利用包装瓶自带按压式喷头将防雾液喷涂到镜片表面,再用擦拭工具擦拭,但喷涂过程中防雾剂用量不易控制,容易造成防雾材料在镜片表面的大量堆积,影响镜片外观和防雾效果,并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提高了使用成本。擦拭头型防雾剂是在装液态防雾剂瓶子的瓶盖上装上擦拭头,通过瓶盖端面的贯穿孔将瓶内的防雾剂引入并润湿擦拭头,再对基材进行擦拭防雾处理,但大多数擦拭头擦拭效果欠佳、易从瓶盖上脱落,且贯穿孔太大或瓶体倒置后会导致擦拭头过度润湿,对基材防雾处理后表面易产生纹路。此外,在冬季北方地区运输过程中,液态防雾剂会出现冰冻并发生体积膨胀,导致包装瓶破损。而在长期使用及携带过程中,液态防雾剂也存在漏液的风险。
[0004]将防雾产品制成霜剂的形式不失为一种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可以避免含表面活性剂随水流失,延长防雾时效性;有效避免易冰冻破损、漏液等不良问题。但目前尚无针对霜剂形式防雾产品的包装瓶。因此,本技术拟就霜剂防雾产品提出一种全新的包装瓶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防雾霜包装瓶。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取的措施如下:
[0007]提供一种防雾霜包装瓶,包括瓶盖、瓶身和瓶底;所述瓶盖、瓶身和瓶底为三个各自独立的部件;瓶身的底部呈开口状,在瓶身的上端设有细长管状瓶口;瓶盖和瓶身均为不可变形的硬质塑料制成,瓶底为可变形的软质塑料制成;瓶底与瓶身下段之间、瓶盖与瓶身上段之间各自通过相互配合的螺纹实现连接,或者是通过能相互嵌套的环状凹槽和环状凸起实现连接。
[0008]作为一种改进方案,所述瓶身上段至瓶口之间为逐渐收缩的渐变的过渡结构。
[0009]作为一种改进方案,所述瓶身上段的外缘设有外螺纹,瓶盖的内缘设有相互配合的内螺纹;或者,所述瓶身上段的外缘设有环状凹槽,瓶盖的内缘设有能相互嵌套的环状凸起;或者,所述瓶身上段的外缘设有环状凸起,瓶盖的内缘设有能相互嵌套的环状凹槽。
[0010]作为一种改进方案,所述瓶身下段的内缘设有内螺纹,瓶底的外缘设有相互配合的外螺纹;或者,瓶身下段的内缘设有环状凹槽,所述瓶底的外缘设有能相互嵌套的环状凸起;或者,瓶身下段的内缘设有环状凸起,所述瓶底的外缘设有能相互嵌套的环状凹槽。
[0011]作为一种改进方案,所述瓶底与瓶身下段之间通过能相互嵌套的双环状凹槽和双环状凸起实现固定连接。
[0012]作为一种改进方案,在瓶身上设有瓶盖定位面。
[0013]作为一种改进方案,在瓶身下段内缘设有瓶底定位面,同时在瓶底外缘设有瓶身定位面。
[0014]作为一种改进方案,所述瓶盖端部内表面设有梯形环状凹槽,其中心呈(梯形)圆台状凸起;当瓶盖旋转到位后,圆台状凸起嵌入瓶口孔中,并与瓶口内壁相互贴合用以塞紧瓶口;同时管状瓶口嵌入环状凹槽中,并与凹槽内壁相互贴合以实现密封。
[0015]作为一种改进方案,所述圆台状凸起的自由端略高于瓶盖端部内表面;环状凹槽的外边缘与瓶盖端部内表面的连接处略微隆起,形成圆环状凸起。
[0016]作为一种改进方案,所述圆台状凸起与瓶盖连接端的直径为a、自由端的直径为b,梯形环状凹槽底部宽度为c、开口端宽度为d,梯形环状凹槽底部到瓶盖下端面的距离为e;瓶身管状瓶口顶端孔径为f,瓶身上段瓶盖定位面到管状瓶口顶端面的距离为g,瓶身下段瓶底定位面到瓶壁端面的距离为h,瓶身下段端面的内径为i、外径为j;瓶底上端面的外径为k、下端面的外径为m,瓶底上瓶身定位面到瓶底上端面的距离为n;其相互间的关系为:
[0017]a>b;c<d;a≥f;f≤2;0≤e-g<0.3;h≥n;0.2<k-i<0.5;j=m
[0018]其中,各个长度的单位均为mm。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0](1)该产品能与防雾霜的特性相匹配,实现对现有防雾液产品的升级换代,有效避免了当前液态防雾产品存在的冰冻、漏液、涂覆不易控制等问题;
[0021](2)通过设计与防雾霜匹配的管状瓶口,易于控制防雾霜单次用量,避免防雾剂过量带来的堆积、不均匀残留等问题,保证了防雾膜外观通透性和防雾效果;
[0022](3)通过在瓶盖端部设置梯形圆台状凸起和梯形环状凹槽,实现与管状瓶口的充分贴合,有利于防雾霜使用后的密封保存,减少长期存放的变质风险;
[0023](4)通过瓶底与瓶身嵌套的应力设计、双环状凸起与凹槽的咬合构造,实现防雾霜灌装后的有效封装。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为:1瓶盖,11环状凹槽,12圆台状凸起,13内螺纹,2瓶身,21管状瓶口,22外螺纹,23瓶盖定位面,24瓶底定位面,25双环状凹槽,3瓶底,31双环状凸起,32瓶身定位面。
[0026]图2是瓶盖局部尺寸的标识图;
[0027]图3是瓶身局部尺寸的标识图;
[0028]图4是瓶底局部尺寸的标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参考附图,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方法进行详细描述。
[0030]以下通过实例进一步对本技术进行描述。
[0031]如图1所示,该实施例中的防雾霜包装瓶,包括三个各自独立的部件:瓶盖1、瓶身2和瓶底3;瓶身2的底部呈开口状,在瓶身2的上端设有细长管状瓶口21,瓶身上段至瓶口21之间为逐渐收缩的渐变的过渡结构。瓶盖1和瓶身2均为不可变形的硬质塑料材料制成,瓶底3为可变形的软质塑料材料制成;瓶身上段的外缘设有外螺纹,瓶盖1的内缘设有相互配合的内螺纹,瓶盖1与瓶身2通过螺纹连接;瓶身下段的内缘设有环状凹槽,所述瓶底的外缘设有能相互嵌套的环状凸起,为保证稳固连接和密封效果,瓶身2与瓶底3通过双环状凹槽

凸起结构实现固定连接。
[0032]当然,上述连接关系也可以采用其它替代方案。例如,在瓶身上段的外缘设环状凹槽,瓶盖的内缘设能相互嵌套的环状凸起;或者,在瓶身上段的外缘设环状凸起,瓶盖的内缘设能相互嵌套的环状凹槽。在瓶身下段的内缘设内螺纹,瓶底的外缘设相互配合的外螺纹;或者,在瓶身下段的内缘设环状凸起,瓶底的外缘设能相互嵌套的环状凹槽。总之,只要是能够实现连接或固定的方式,都是本技术可接受的方案。
[0033]为连接定位需要,在瓶身2上设有瓶盖定位面23。在瓶底3外缘设瓶身定位面32,同时在瓶身2下段的内缘设有瓶底定位面24。
[0034]在瓶盖1的端部内表面设有梯形环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雾霜包装瓶,包括瓶盖、瓶身和瓶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瓶盖、瓶身和瓶底为三个各自独立的部件;瓶身的底部呈开口状,在瓶身的上端设有细长管状瓶口;瓶盖和瓶身均为不可变形的硬质塑料制成,瓶底为可变形的软质塑料制成;瓶底与瓶身下段之间、瓶盖与瓶身上段之间各自通过相互配合的螺纹实现连接,或者是通过能相互嵌套的环状凹槽和环状凸起实现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雾霜包装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瓶身上段至瓶口之间为逐渐收缩的渐变的过渡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雾霜包装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瓶身上段的外缘设有外螺纹,瓶盖的内缘设有相互配合的内螺纹;或者,所述瓶身上段的外缘设有环状凹槽,瓶盖的内缘设有能相互嵌套的环状凸起;或者,所述瓶身上段的外缘设有环状凸起,瓶盖的内缘设有能相互嵌套的环状凹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雾霜包装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瓶身下段的内缘设有内螺纹,瓶底的外缘设有相互配合的外螺纹;或者,瓶身下段的内缘设有环状凹槽,所述瓶底的外缘设有能相互嵌套的环状凸起;或者,瓶身下段的内缘设有环状凸起,所述瓶底的外缘设有能相互嵌套的环状凹槽。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雾霜包装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瓶底与瓶身下段之间通过能相互嵌套的双环状凹槽和双环状凸起实现固定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雾霜包装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奕人陈志华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梵因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