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叠剥离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9263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3:10
提供一种生产率出色的层叠剥离容器(1)。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第1观点,提供一种具有外壳(12)和内袋(14)且随着内容物的减少,所述内袋(14)从所述外壳(12)剥离、收缩的容器主体(3)的层叠剥离容器(1),该层叠剥离容器(1)的所述容器主体(3)具有从容纳内容物的收容部(7)的底面突出的底密封突出部(27),所述底密封突出部(27)是利用圆筒状层叠型坯的吹塑成型中的所述层叠型坯的密封部且弯曲构成,所述的圆筒状层叠型坯具有构成外壳(12)的外层(11)和构成内袋(14)的内层(13)。内袋(14)的内层(13)。内袋(14)的内层(1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层叠剥离容器
[0001]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4年11月20日、申请号为201910484463.2的专利技术名称为“层叠剥离容器”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该申请号为201910484463.2的专利申请是申请日为2014年11月20日、申请号为201480064827.7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层叠剥离容器,随着内容物的减少内层从外层剥离,收缩。

技术介绍

[0003]在现有技术中,已知的层叠剥离容器,是伴随着内容物的减少,内层从外层剥离、收缩,从抑制空气进入容器内部(例如专利文献1~2)的问题。这样的层叠剥离容器具有由内层构成的内袋和由外层构成的外壳。
[0004]像这样的层叠玻璃容器一般是通过使用了圆筒状的层叠型坯的吹塑成型来制造。并且,在容器主体的底部设有焊接层叠型坯一端时的密封部,但是因为此密封部的抗冲击较弱,为了提高强度,设置为从容器的底面突出。在专利文献1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此密封部的强度,熔接使密封部的焊接层通过多数个的嵌入部相互齿合。【
技术介绍
文献】【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401519号【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3650175号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06](第1观点)为了实现专利文献1的构成,需要在模具设置挤压型坯熔接层的针而模具结构变得复杂,增加生产成本。因此,需要用结构更简单的结构强化密封部。
[0007]本专利技术的第1观点是鉴于为这样的情况而完成的,提供生产性出色的层叠剥离容器。
[0008](第2观点)层叠剥离容器通常是安装在口部安装盖帽使用,但是为了防止从盖帽和口部之间的缝隙泄露内容物,使用在口部的里面粘着有内环的盖帽。
[0009]可是,本专利技术人反复进行在层叠玻璃容器安装盖帽的试验时发现,因内环卡在口部内层而导致内层弯曲,甚至在糟糕的时候,会出现口部处的内层从外层完全剥离,使内袋脱落在外壳中的情况。
[0010]本专利技术的第2观点的鉴于为这样的情况而完成的,提供能够抑制层叠玻璃容器的口部处的内层剥离。【为了解决课题的技术手段】
[0011](第1观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1观点,提供一种层叠剥离容器,所述层叠剥离容器具有容器主体,该容器主体具有外壳和内袋,且随着内容物的减少,所述内袋从所述外壳剥离、收缩,所述容器主体具有从容纳内容物的收容部的底面突出的底密封突出部,所述底密封突出部是使用了圆筒状层叠型坯的吹塑成型中的所述层叠型坯的密封部且被弯曲,所述圆筒状层叠型坯具有构成所设外壳的外层和构成所述内袋的内层。
[0012]本专利技术人经过认真研究之后发现,通过将从容器主体收容部的底面突出的底密封突出部弯曲的简单结构,可以强化密封部,以完成本专利技术。
[0013]以下,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1观点的种种实施方式。以下表示的实施方式可以互相组合。优选所述底密封突出部从所述地面侧按照顺序具有薄壁部、壁厚比所述薄壁部厚的厚壁部。优选所述底密封突出部在所述薄壁部弯曲。优选所述底面具有凹区域和设置在所述凹区域周围的周边区域,所述底密封突出部设置在所述凹区域。优选所述底密封突出部构成为在弯曲的状态下不从由所述周边区域规定的面突出。优选所述凹区域设置为在所述底密封突出部的长边方向上横穿整个所述底面。
[0014]本专利技术,根据另外的观点,提供上述的层叠剥离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通过在所述吹塑成型之后吹热风,将所述底密封突出部软化、弯曲的工序。
[0015](第2观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2观点,提供一种层叠剥离容器,其具有容器主体,该容器主体具有容纳内容物的收容部和从所述收容部排出所述内容物的口部,且所述收容部以及所述口部具有外层和内层,随着内容物的减少,所述内层从所述外层剥离、收缩,所述层叠剥离容器的特征在于,所述口部具有设置在所述口部前端的扩径部,和设置在比所述扩径部更靠近所述收容部的位置且抑制所述内层的脱落的内层支撑部。
[0016]本专利技术人经过认真研究之后发现,现在的层叠剥离容器的口部大概为圆筒形,因为生产时的偏差等的原因,在口部的内径比内环的外径还小的情况下,口部的前端处的内环的前端,有时候会进入到内层和外层之间。鉴于这样的发现,想到在口部的前端设置扩径部,而且实际生产了这样的层叠剥离容器之后发现,能抑制内环进入到内层和外层之间,而且能抑制剥离容器口部处的内层剥离。
[0017]根据这样的方法,能防止内袋脱落到外壳的现象,但是会出现由于内层和内环的摩擦,内层剥离而内袋脱落到外壳的现象,为了更好地防止这样的现象,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之后,想到了在比扩径部更靠近主体侧的位置设置防止内层脱落的内层支撑部,完成了本专利技术。
[0018]以下,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2观点种种实施方式。以下表示的实施方式可以互相组合。优选所述收容部具有向着所述收容部的场边方向截面形状大致恒定的躯干部,和连接所述躯干部与所述口部之间的肩部,在所述肩部或者所述肩部与所述躯干部之间的边
界具有弯曲部,所述弯曲部的弯曲角度为140度以下且在所述弯曲部的容器内面侧的曲率半径为4mm。优选所述弯曲角度为120度以下。优选所述曲率半径为2mm以下。优选所述弯曲部设置在从容器中心轴到所述弯曲部的容器内面的距离是从所述容器中心轴到所述口部的容器内面的距离的1.3倍以上的位置。优选所述口部的壁厚是0.45~0.50mm,所述弯曲部的壁厚是0.25~0.30mm,所述躯干部的壁厚是0.15~0.20mm。
[001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层叠剥离容器,包括容器主体,所述容器主体具有外壳和内袋,且所述内袋随着内容物的减少而收缩。
[002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层叠剥离容器,包括容器主体和阀部件,所述容器主体具有外壳和内袋,且所述内袋随着内容物的减少而收缩,所述阀部件用于调节所述外壳和所述内袋之间的中间空间与所述容器主体的外部空间之间的空气进出。
[002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层叠剥离容器,包括容器主体,所述容器主体具有外壳和内袋,且所述内袋随着内容物的减少而收缩,其中,所述容器主体具有容纳所述内容物的收容部和从所述收容部排出所述内容物的口部,所述口部具有缩颈部。
[002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层叠剥离容器,包括容器主体,所述容器主体具有外壳和内袋,且所述内袋随着内容物的减少而收缩,其中,所述容器主体具有容纳所述内容物的收容部和从所述收容部排出所述内容物的口部,所述口部具有扩径部。
[002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层叠剥离容器,包括容器主体,所述容器主体具有外壳和内袋,且所述内袋随着内容物的减少而收缩,其中,所述容器主体具有容纳所述内容物的收容部和从所述收容部排出所述内容物的口部,所述收容部具有肩部。
[002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层叠剥离容器,包括容器主体,所述容器主体具有外壳和内袋,且所述内袋随着内容物的减少而收缩,其中,所述外壳具有连通所述外壳和所述内袋之间的中间空间与所述容器主体的外部空间的外部气体导入孔。
[002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层叠剥离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容器主体和阀部件,所述容器主体具有外壳和内袋,且所述内袋随着内容物的减少而从所述外壳剥离、收缩,所述阀部件设置于所述容器主体的收容部,用于调节所述外壳和所述内袋之间的中间空间与所述容器主体的外部空间之间的空气进出。2.一种层叠剥离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容器主体,所述容器主体具有外壳和内袋,且所述内袋随着内容物的减少而从所述外壳剥离、收缩,其中,所述容器主体具有容纳所述内容物的收容部和从所述收容部排出所述内容物的口部,所述口部具有沿着整周呈一定深度的缩颈部。3.一种层叠剥离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容器主体,所述容器主体具有外壳和内袋,且所述内袋随着内容物的减少而从所述外壳剥离、收缩,其中,所述容器主体具有容纳所述内容物的收容部和从所述收容部排出所述内容物的口部,所述口部具有扩径部,在所述口部的端面上露出所述外层和所述内层的边界。4.一种层叠剥离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容器主体,所述容器主体具有外壳和内袋,且所述内袋随着内容物的减少而从所述外壳剥离、收缩,其中,所述外壳具有连通所述外壳和所述内袋之间的中间空间与所述容器主体的外部空间的外部气体导入孔,所述外部气体导入孔设置于所述容器主体的收容部。5.一种层叠剥离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容器主体,所述容器主体具有外壳和内袋,且所述内袋随着内容物的减少而从所述外壳剥离、收缩,其中,所述容器主体具有凹部。6.一种层叠剥离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容器主体,所述容器主体具有外壳和内袋,且所述内袋随着内容物的减少而从所述外壳剥离、收缩,其中,所述外壳是由直链低密度聚乙烯,乙烯

丙烯共聚物及其混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构成的层。7.一种层叠剥离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容器主体,所述容器主体具有外壳和内袋,且所述内袋随着内容物的减少而从所述外壳剥离、收缩,其中,所述内袋是EVOH层,所述EVOH层的乙烯含量是25~32mol%。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樽野真辅
申请(专利权)人:京洛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