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温变试验装置的循环通道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40031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3: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快速温变试验装置的循环通道结构,属于环境试验设备领域,包括前循环通道和后循环通道;前循环风通道和后循环风通道为前后设置;前循环风通道包括第一送风电机、第一送风叶轮、第一通道架和前循环风道调风口;后循环风通道包括第二送风电机、第二通道架、第二送风叶轮和后循环风道调风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快速温变试验装置的循环通道结构,通过设计双通道的循环风通道,送风结构实现前后两个通道互不干涉,在试验空间较小的情况下,仍能保证设备的整体美观性,前后两个通道可单独控制,适应不同的降温速度,节能减排;保证设备美观整洁;能做更快速率的温度变化。能做更快速率的温度变化。能做更快速率的温度变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快速温变试验装置的循环通道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快速温变试验装置的循环通道结构,属于环境试验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快速温变试验适用于电子元气件的安全性能测试,提供可靠性试验、产品筛选试验等;同时,通过快速温变试验可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进行产品的质量控制。快速温变试验是航空、汽车、家电、科研等领域必备的测试,考核和确定电工、电子、汽车电器、材料等产品在进行高低温试验的温度环境冲击变化后的参数及性能使用的适应性,适用于学校、工厂、军工、研位等单位。
[0003]分析有关技术文件的要求,应用装备(产品)订购过程中实施GJB4239得出的成果,确定装备寿命期内快速温变环境出现的阶段,根据下列环境效应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本试验。当确定需要进行快速温变试验,且快速温变试验与其他环境试验使用同一试件时,还需确定快速温变试验与其他试验的先后顺序。
[0004]温度冲击通常对靠近装备外表面的部分影响更严重,离外表面越远,温度变化越慢,影响越不明显。运输箱、包装等还会减小温度冲击对封闭装备的影响。急剧的温度变化可能会暂时或永久的影响装备的工作。下面是装备暴露于快速温变环境时可能引发的问题,考虑到以下典型问题有助于确定快速温变试验是否适用于受试装备:典型物理效应有:玻璃容器和光学仪器的破碎,运动部件的卡紧或松弛,爆炸物中固态药丸或药柱产生裂纹,不同材料的收缩或膨胀率、或诱发应变速率不同,零部件的变形或破裂,表面涂层开裂,密封舱泄漏,绝缘保护失效;典型化学效应有:各组分分离,化学试剂保护失效;典型电效应有:电器和电子元器件的变化,快速冷凝水或结霜引起电子或机械故障,静电过量。
[0005]目前的快速温变试验设备的试验循环风通道都是只有一个通道,这样的话,当要求降温速率较快时,比如15℃/min,通道尺寸要求将非常大,如果做小体积的设备,将会显得设备非常奇怪(类似一个大大的凸字形的形状),而且还不一定能较好地实现快速降温的效果。
[0006]因此,提供一种快速温变试验装置的循环通道结构,通过设计双通道的循环风通道,实现前后两个通道互不干涉,在试验空间较小的情况下,仍能保证设备的整体美观性,就成为该
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速温变试验装置的循环通道结构,通过设计双通道的循环风通道,实现前后两个通道互不干涉,在试验空间较小的情况下,仍能保证设备的整体美观性。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0009]一种快速温变试验装置的循环通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循环通道和后循环
通道;前循环风通道和后循环风通道为前后设置;前循环风通道包括第一送风电机、第一送风叶轮、第一通道架和前循环风道调风口;后循环风通道包括第二送风电机、第二通道架、第二送风叶轮和后循环风道调风口。
[0010]优选地,所述第一送风叶轮和第二送风叶轮上下分开设置。
[0011]优选地,所述第一送风叶轮位置偏上,第二送风叶轮位置偏下。
[0012]优选地,所述第一通道架和第二通道架前后设置。
[0013]优选地,所述前循环通道调风口和后循环通道调风口,上下分开设置,前部循环通道出风口位于下方,后部循环风道出风口位于上方,两个风口独立调节,互不干涉。
[0014]本技术的优点:
[0015]本技术的快速温变试验装置的循环通道结构,通过设计双通道的循环风通道,送风结构实现前后两个通道互不干涉,在试验空间较小的情况下,仍能保证设备的整体美观性,这样,前后通道可单独控制,可以适应不同的降温速度,节能减排;保证设备美观整洁;能做更快速率的温度变化。
[0016]下面通过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但并不意味着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快速温变试验装置的循环通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8]主要零部件名称:
[0019]101 第一送风电机
ꢀꢀꢀꢀꢀꢀꢀꢀꢀꢀꢀꢀꢀꢀꢀꢀꢀꢀ
102 第二送风电机
[0020]103 第一送风叶轮
ꢀꢀꢀꢀꢀꢀꢀꢀꢀꢀꢀꢀꢀꢀꢀꢀꢀꢀ
104 第一通道架
[0021]105 第二通道架
ꢀꢀꢀꢀꢀꢀꢀꢀꢀꢀꢀꢀꢀꢀꢀꢀꢀꢀꢀꢀ
106 第二送风叶轮
[0022]107 后循环风道调风口
ꢀꢀꢀꢀꢀꢀꢀꢀꢀꢀꢀꢀꢀꢀ
108 前循环风道调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3]本技术可以根据以下实例实施,但不限于此,这些实施例只是为了举例说明本技术实施过程,而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以下的实施例中,未详细描述的各种过程和方法是本领域中公知的常规方法。
[0024]实施例1
[0025]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快速温变试验装置的循环通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01为第一送风电机,102为第二送风电机,103为第一送风叶轮,104为第一通道架,105为第二通道架,106为第二送风叶轮,107为后循环风道调风口,108为前循环风道调风口;本技术实施例1的快速温变试验装置包括第一送风电机101、第二送风电机102、第一送风叶轮103、第一通道架104、第二通道架105、第二送风叶轮106、后循环风道调风口107、前循环风道调风口108;第一送风电机101、第一送风叶轮103、第一通道架104和前循环风道调风口108组成前循环风通道;第二送风电机102、第二通道架105、第二送风叶轮106和后循环风道调风口107组成后循环风通道;前循环风通道和后循环风通道为前后设置;第一送风叶轮103和第二送风叶轮106上下分开设置,第一送风叶轮103位置偏上,第二送风叶轮106位置偏下;第一通道架104和第二通道架105为前后设置,第一通道架104安装于前部,第
二通道架105安装于后部;后循环风道调风口107安装于第二通道架105前方,第一通道架104上方;前循环风道调风口108安装于第一通道架104上方,后循环风道调风口107下方。
[0026]本技术实施例1的快速温变试验装置的循环通道结构采用了一前一后的通道设计,前后两个通道循环风互不干扰。
[0027]本技术的快速温变试验装置的循环通道结构,通过设计双通道的循环风通道,送风结构实现前后两个通道互不干涉,在试验空间较小的情况下,仍能保证设备的整体美观性,前后两个通道可单独控制,适应不同的降温速度,节能减排;保证设备美观整洁;能做更快速率的温度变化。
[0028]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制,有关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结构调整和器件更换,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技术的范畴和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速温变试验装置的循环通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循环通道和后循环通道;前循环风通道和后循环风通道为前后设置;前循环风通道包括第一送风电机、第一送风叶轮、第一通道架和前循环风道调风口;后循环风通道包括第二送风电机、第二通道架、第二送风叶轮和后循环风道调风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温变试验装置的循环通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送风叶轮和第二送风叶轮上下分开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志罡侯文茹李成张文梅刘美子钱琨吴承骏李璞
申请(专利权)人:国合通用测试评价认证股份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