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疗用监护仪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398394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3: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医疗用监护仪保护装置,包括外保护壳体、内保护壳体、调节组件、减震组件和监护仪本体,所述外保护壳体呈上端开口的中空腔体设置,所述内保护壳体滑动设于外保护壳体内,所述内保护壳体呈中空腔体设置,所述调节组件设于外保护壳体内下端且设于内保护壳体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保护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是提供了一种调节组件便于调节内保护壳体的高度,方便使用或收纳监护仪本体,减震组件便于保护监护仪本体,提高保护装置的安全性,实用性高、操作简单、防护效果好、方便散热、结构稳定、使用方便、灵活便捷、稳定可靠的医疗用监护仪保护装置。医疗用监护仪保护装置。医疗用监护仪保护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疗用监护仪保护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保护装置
,具体是指一种医疗用监护仪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医疗护理监护仪是对病人的各种生理参数或某些状态进行连续的监测,予以显示报警或记录,它也可以与中央监护仪构成一个整体来进行工作,医疗护理监护仪在临床中十分常见。医疗护理监护仪通常连续工作很长时间,外壳会堆积很多灰尘及污垢,容易因机内温度过高造成机内部件的提前老化甚至损坏,因此我们确保机器有良好的散热和通风。
[0003]目前,床边监护仪没有很好的保护措施,经常就放置在病床一旁,存在安全隐患容易被碰倒,影响监护仪的检测精度和正常工作,且现有的监护仪器缺乏减震保护的功能,容易造成监护仪的损坏。所以,急需一种新型医疗用监护仪保护装置解决上述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现有难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调节组件便于调节内保护壳体的高度,方便使用或收纳监护仪本体,减震组件便于保护监护仪本体,提高保护装置的安全性,实用性高、操作简单、防护效果好、方便散热、结构稳定、使用方便、灵活便捷、稳定可靠的医疗用监护仪保护装置。
[0005]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医疗用监护仪保护装置,包括外保护壳体、内保护壳体、调节组件、减震组件和监护仪本体,所述外保护壳体呈上端开口的中空腔体设置,所述内保护壳体滑动设于外保护壳体内,所述内保护壳体呈中空腔体设置,所述调节组件设于外保护壳体内下端且设于内保护壳体下方,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支撑块、调节丝杆、调节滑套、调节支撑杆、调节滑槽和调节滑块,所述支撑块设于外保护壳体底壁中心处,所述调节丝杆转动设于外保护壳体底壁上方,所述调节丝杆一端贯通支撑块和外保护壳体侧壁,所述调节滑套滑动套设于调节丝杆侧壁且对称设于支撑块两侧,所述调节支撑杆设于调节滑套上方,所述调节支撑杆两端分别与调节滑套侧壁和内保护壳体底壁铰接,所述调节滑槽对称设于外保护壳体两内侧壁,所述调节滑块对称设于内保护壳体两端,所述调节滑块滑动设于调节滑槽内,所述减震组件设于内保护壳体内,所述减震组件包括减震支撑板、减震弹簧、减震导向杆、限位块、夹持板、伸缩杆和夹持弹簧,所述减震支撑板设于内保护壳体底壁上方,所述减震弹簧设于减震支撑板下方且设于内保护壳体底壁上方,所述减震导向杆对称设于内保护壳体底壁两端上方,所述减震导向杆贯通减震支撑板两端,所述限位块设于减震导向杆上端且设于对称减震支撑板两端上方,所述夹持板对称设于内保护壳体两端且设于减震支撑板上方,所述伸缩杆设于夹持板一侧,所述伸缩杆两端分别与内保护壳体侧壁和夹持板侧壁连接,所述夹持弹簧套设于伸缩杆侧壁且设于夹持板一侧,所述监护仪本体设于内保护壳体内,所述监护仪本体设于减震支撑板上方且设于夹持板之间。
[0006]进一步地,所述调节丝杆贯通外保护壳体侧壁的一端设有调节转盘,所述调节转
盘转动设于外保护壳体下端一侧,调节转盘便于带动调节丝杆转动。
[0007]进一步地,所述内保护壳体侧壁设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采用亚克力材料制成,亚克力材料制成的观察窗透明化度高,便于观察内保护壳体内的监护仪本体。
[0008]进一步地,所述内保护壳体上端设于防尘盖板,所述防尘盖板一端与内保护壳体铰接,防尘盖板便于保护内保护壳体内的监护仪本体。
[0009]进一步地,所述防尘盖板顶壁中心设有把手,所述把手与防尘盖板顶壁连接,把手便于打开防尘盖板,方便拿取内保护壳体内的监护仪本体。
[0010]进一步地,所述外保护壳体底壁设有自锁万向轮,所述自锁万向轮对称设于外保护壳体底壁两端,自锁万向轮便于挪动保护装置。
[0011]进一步地,所述内保护壳体上端内设有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设于监护仪本体一侧,散热风扇便于加快内保护壳体内的空气流动。
[0012]进一步地,所述内保护壳体上端侧壁设有散热网孔,散热网孔便于内保护壳体内外的空气交换。
[0013]采用上述结构本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方案医疗用监护仪保护装置,调节丝杆带动调节滑套移动,使调节支撑杆角度发生变化从而使内保护壳体在外保护壳体的位置发生变化,方便使用或收纳监护仪本体,减震组件便于保护监护仪本体,减轻监护仪本体在内保护壳体内的晃动,提高保护装置的安全性,实用性高、操作简单、防护效果好、方便散热、结构稳定、使用方便、灵活便捷、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医疗用监护仪保护装置使用状态主视图;
[0015]图2为本技术医疗用监护仪保护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1、外保护壳体,2、内保护壳体,3、调节组件,4、减震组件,5、监护仪本体,6、支撑块,7、调节丝杆,8、调节滑套,9、调节支撑杆,10、调节滑槽,11、调节滑块,12、减震支撑板,13、减震弹簧,14、减震导向杆,15、限位块,16、夹持板,17、伸缩杆,18、夹持弹簧,19、调节转盘,20、观察窗,21、防尘盖板,22、把手,23、自锁万向轮,24、散热风扇,25、散热网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如图1和2所示,本技术医疗用监护仪保护装置,包括外保护壳体1、内保护壳体2、调节组件3、减震组件4和监护仪本体5,所述外保护壳体1呈上端开口的中空腔体设置,所述内保护壳体2滑动设于外保护壳体1内,所述内保护壳体2呈中空腔体设置,所述调节组件3设于外保护壳体1内下端且设于内保护壳体2下方,所述调节组件3包括支撑块6、调节丝杆7、调节滑套8、调节支撑杆9、调节滑槽10和调节滑块11,所述支撑块6设于外保护壳体1底
壁中心处,所述调节丝杆7转动设于外保护壳体1底壁上方,所述调节丝杆7一端贯通支撑块6和外保护壳体1侧壁,所述调节滑套8滑动套设于调节丝杆7侧壁且对称设于支撑块6两侧,所述调节支撑杆9设于调节滑套8上方,所述调节支撑杆9两端分别与调节滑套8侧壁和内保护壳体2底壁铰接,所述调节滑槽10对称设于外保护壳体1两内侧壁,所述调节滑块11对称设于内保护壳体2两端,所述调节滑块11滑动设于调节滑槽10内,所述减震组件4设于内保护壳体2内,所述减震组件4包括减震支撑板12、减震弹簧13、减震导向杆14、限位块15、夹持板16、伸缩杆17和夹持弹簧18,所述减震支撑板12设于内保护壳体2底壁上方,所述减震弹簧13设于减震支撑板12下方且设于内保护壳体2底壁上方,所述减震导向杆14对称设于内保护壳体2底壁两端上方,所述减震导向杆14贯通减震支撑板12两端,所述限位块15设于减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疗用监护仪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保护壳体、内保护壳体、调节组件、减震组件和监护仪本体,所述外保护壳体呈上端开口的中空腔体设置,所述内保护壳体滑动设于外保护壳体内,所述内保护壳体呈中空腔体设置,所述调节组件设于外保护壳体内下端且设于内保护壳体下方,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支撑块、调节丝杆、调节滑套、调节支撑杆、调节滑槽和调节滑块,所述支撑块设于外保护壳体底壁中心处,所述调节丝杆转动设于外保护壳体底壁上方,所述调节丝杆一端贯通支撑块和外保护壳体侧壁,所述调节滑套滑动套设于调节丝杆侧壁且对称设于支撑块两侧,所述调节支撑杆设于调节滑套上方,所述调节支撑杆两端分别与调节滑套侧壁和内保护壳体底壁铰接,所述调节滑槽对称设于外保护壳体两内侧壁,所述调节滑块对称设于内保护壳体两端,所述调节滑块滑动设于调节滑槽内,所述减震组件设于内保护壳体内,所述减震组件包括减震支撑板、减震弹簧、减震导向杆、限位块、夹持板、伸缩杆和夹持弹簧,所述减震支撑板设于内保护壳体底壁上方,所述减震弹簧设于减震支撑板下方且设于内保护壳体底壁上方,所述减震导向杆对称设于内保护壳体底壁两端上方,所述减震导向杆贯通减震支撑板两端,所述限位块设于减震导向杆上端且设于对称减震支撑板两端上方,所述夹持板对称设于内保护壳体两端且设于减震支撑板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强姜双江
申请(专利权)人:大为医疗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