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范围角度自适应均速管流量计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测量测试
,具体涉及一种大范围角度自适应均速管流量计。
技术介绍
[0002]流量作为一种基础物理量,广泛存在于各类科研生产和生活中,研究流量测量技术与装备对于工业生产、能源传输、电力工程等方面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0003]其中均速管流量计因其插入式结构,管道截面多点测量等特点,使其得到快速的发展与应用,特别是在DN200口径以上的大直径管道中,均速管流量计的应用比例更是高达到50%以上。
[0004]均速管流量计是基于毕托管测速原理发展演化而来的,为了使均速管流量计具有更加稳定的流量系数、更大的输出压力、相对较小的阻力损失以及更佳的防堵性能,研究人员针对均速管流量计的截面形状、取压孔位置、取压孔数量、取压孔形状和大小进行了大量的数值或者实验研究。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均以假定均速管流量计测压孔方向与流动方向无偏转为前提,但是在实际使用中管路内流动的流体不可避免的具有一定的偏角,而且在实际安装过程中工作人员也无法确保均速管流量计取压孔与来流方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范围角度自适应均速管流量计,其特征在于,包括感压元件和测量装置,所述感压元件包括感压体(1)和破涡器(2),所述测量装置包括自动换向三通阀(8)、压差传感器(9)和流量显示器(10);所述感压体(1)包括一体的安装基座(11)、感应部(12)和测压部(13),所述感应部(12)和测压部(13)分别同轴设置在安装基座(11)的两侧;所述安装基座(11)截面为圆形,所述感应部(12)的外形为圆柱状,内部沿轴向设置有三个互不连通的均压腔,分别为第一均压腔(61)、第二均压腔(62)和第三均压腔(63),所述第一均压腔(61)和第二均压腔(62)沿感应部(12)直径和轴线所构成的平面对称设置,所述第三均压腔(63)与第一均压腔(61)和第二均压腔(62)平行设置;所述感应部(12)外侧沿周向设置由奇数个平行的薄片式破涡器(2),所述破涡器(2)长度与感应部(12)轴向长度一致,沿感应部(12)直径和轴线所构成的平面对称设置,正中位置的破涡器(2)设置在第一均压腔(61)和第二均压腔(62)之间隔离面朝向感应部(12)外侧的延长线上;所述第一均压腔(61)、第二均压腔(62)和第三均压腔(63)分别沿轴向设置有感压孔,连通腔体和感应部(12)外部,所述第一均压腔(61)、第二均压腔(62)和第三均压腔(63)上设置的感压孔分别为第一高压感压孔(31)、第二高压感压孔(32)和低压感压孔(4),所述第一高压感压孔(31)和第二高压感压孔(32)位于破涡器(2)形成的高压区,关于过前滞点的中心线对称,所述低压感压孔(4)位于感应部(12)的低压区,与前滞点沿周向呈180
°
夹角;所述测压部(13)和安装基座(11)内还设置有引压腔,所述引压腔包括第一引压腔(71)、第二引压腔(72)和第三引压腔(73),所述测压部(13)上沿圆周方向设置有第一测压孔(51)、第二测压孔(52)和第三测压孔(53);所述第一引压腔(71)与第一均压腔(61)同轴设置,连通第一测压孔(51)和第一均压腔(61);所述第二引压腔(72)与第二均压腔(62)同轴设置,连通第二测压孔(52)和第二均压腔(62);所述第三引压腔(73)与第三均压腔(63)同轴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平昌,石航,侯京锋,高飞,郝岩研,窦雪川,王冲,周兴广,杨志鹏,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