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谢景文专利>正文

防窃电过压漏电保安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9439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窃电过压漏电保安器,它是由窃电信号采样器、过压信号采样器、零序电流互感器、或门、继电器线圈、继电器触点、低压电源、自保器和阀值调节器组成,其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具有防窃电、过压保护和漏电保安三种功能,过压保护范围为245~280伏,漏电动作电流为6~30毫安,可调,触、漏电动作时间小于0.1秒。(*该技术在199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路开关器件,具体说是一种防窃电过压漏电保安器。目前,随着家用电器的增多,出现了用电量增加、窃电者增多;触、漏电几率增多,危及人身安全;昂贵的家用电器需要过压保护。但是市售的防窃电装置功能单一,不能同时起到防窃电、过压保护和触电保安作用,而且有的防窃电装置在正常用电时,其本身耗电量偏大,而耗电量少的装置是在电表前、后各设一个感应线圈,通过其付线圈收集窃电信号,控制电路断开起防窃电作用,但是当用户采用断开电表电压线圈或脱离电表,表外接线窃电时,无法防窃电。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同时具有防窃电、触电保安和过压保护三种功能的防窃电过压漏电保安器。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防窃电过压漏电保安器由窃电信号采样器、过压信号采样器、零序电流互感器、或门、继电器线圈、继电器触点、低压电源、自保器、阈值调节器组成,窃电信号采样器、过压信号采样器的输出端及零序电流互感器付边的一端分别与或门的三个输入端相接,或门的输出端与自保器的输入端及继电器线圈相接,窃电信号采样器的输入端与电表的电压线圈串接,过压信号采样器、阈值调节器的输入端与低压电源的输出端相连接,零序电流互感器原边一端与继电器触点的一端相接,原边的另一端与负载相接,继电器触点的另一端及低压电源的输入端与电表出线相接,自保器及阈值调节器的输出端与零序电流互感器付边的另一端相连接。本技术有以下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防窃电过压漏电保安器结构框图;图2是防窃电过压漏电保安器线路原理图;图3是防窃电过压漏电保安器与电表连接图。现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具体描述如图1、图2所示,防窃电过压漏电保安器有Ⅰ、Ⅱ、Ⅲ三对接线柱。接线柱Ⅰ与电表的出线相接,接线柱Ⅱ与用电负载相接,接线柱Ⅲ与电表的电压线圈串接。窃电信号采样器5由变压器CT2、三极管BG3、BG4,二极管D1、D12,电阻R1、R2、R3,电容C1,开关K3组成。变压器CT2的原边为窃电信号采样器5的输入端,与一对接线柱Ⅲ相接,变压器CT2付边的一端与二极管D12、D1的正端相接,二极管D12、D1的负端分别与三极管BG3的基极、三极管BG4的集电极相接,电阻R1、R2的一端与低压电源2的正端相接,另一端分别与三极管BG3、BG4的集电极相接,电阻R3一端与三极管BG3的集电极相接,另一端与三极管BG4的基极相接,电容C1正端与三极管BG3集电极相接,另一端接地,开关K3一端与三极管BG4基极相接,另一端接地,变压器CT2付边的另一端、三极管BG3、BG4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BG3的集电极为窃电信号采样器5的输出端,它与或门7的二极管D2正端相接。变压器CT2原边压降尽可能小,付边感应电压为1.5~3伏,本实施例中变压器CT2铁芯截面为0.5~0.8平方厘米,原边采用直径为0.1~0.12毫米漆包线,70~100匝,付边采用直径为0.06~0.08毫米漆包线,2000~3000匝,三极管BG3、BG4选用VCEO≥24伏的NPN型晶体管,如3DG6D晶体管,二极管D1选用2AP型,D12选用2CP型,电容C1选用22μF/25V,电阻R1、R2的阻值为10千欧姆,功率为1/4瓦,电阻R3阻值为5.1千欧姆,功率为1/4瓦,K3为单向开关。过压信号采样器6由稳压管D7和电位器W2串接组成,其输入端与低压电源2的输出端相接,输出端为电位器W2中间抽头,与或门7的二极管D6正端相接,稳压管D7稳压范围为20~24伏,本实施例采用2CW115型。零序电流互感器4作为漏、触电信号采样器,是公知的器件,其原边二个绕组的一端与一对接线柱Ⅱ相接,另一端与继电器触点3相接,付边一端与阈值调节器11的电位器W1中心抽头相接,另一端与或门7的二极管D13的正端相接。或门7有三个输入端、一个输出端,它由三极管BG1、BG2,二极管D2、D6、D13,电阻R5、R6组成,二极管D2、D6、D13的负端与三极管BG1的基极相接,电阻R5一端与低压电源2正端相接,另一端与三极管BG1集电极相接,三极管BG1的发射极接地,电阻R6一端与三极管BG1集电极相接,另一端与三极管BG2基极相接,三极管BG2的发射极与低压电源2正端相接,三极管BG2的集电极为或门7的输出端,它与继电器线圈8一端相接。继电器线圈8与起保护作用的二极管D5并联后,一端与或门7的输出端相接,另一端接地。继电器触点3采用二个常闭触点,常闭触点的一端与一对接线柱Ⅰ相接,另一端与零序电流互感器4原边二个绕组的另一端相接。本实施例中采用JQX-10B2Z继电器自保器10由电阻R7和二极管D3串联组成,其输入端与或门7的输出端相接,输出端为二极管D3的负端,它与零序电流互感器4的付边一端相接。利用自保器10起断电自保作用。阈值调节器11由电位器W1、二极管D4、电阻R4、电容C3、开关K2组成,电位器W1和二极管D4并联后与电阻R4串联,电容C3和开关K2并联,电容C3的正端与电位器W1的中间抽头相接,电容C3的负端和二极管D4的负端接地,电阻R4的另一端与低压电源2的正端相接,电位器W1的中间抽头与零序电流互感器4的付边一端相接,本实施例中电位器W1选用1.8~2.2千欧姆,二极管D4为2CP型,电阻R4为6.8千欧姆,电容C3为22μF/6.3V。利用阈值调节器11在6~30毫安范围内选择触、漏电动作电流。开关K2是漏电、过压故障排除后,恢复供电的复位开关。防窃电过压漏电保安器工作原理如下正常用电时,窃电信号采样器5中的变压器CT2原边通过的电流与电表1电压线圈中的电流相同,付边感应出2.5伏的电压,使三极管BG3导通,三极管BG3的集电极也就是窃电信号采样器5的输出端为低电平,不能触发或门7中的三极管BG1导通。或门7输出低电平,继电器线圈8无电流,继电器常闭触点3闭合,正常供电。但是当用户采用断开电表1电压线圈或折除电表1连线,通过表外连线窃电时,窃电信号采样器5中的变压器CT2原边无电流,付边感应电压为零,三极管BG3截止。窃电信号采样器5输出高电平,触发或门7中的三极管BG1导通,或门7输出高电平,继电器线圈8有电流通过,继电器常闭触点3断开用户电源,不供电。与此同时,窃电信号采样器5中的三极管BG4也导通,通过二极管D1维持三极管BG3截止,在此情况下,用户即使恢复正常用电接线,变压器CT2付边感应出的2.5伏电压也被封锁,不能使三极管BG3导通,亦即将复位开关K2合上也不能恢复供电,只有在打开防窃电过压漏电保安器的外壳,接通在里面的开关K3,解除窃电封锁后,再合上开关K2才能恢复正常供电。由于窃电信号采样器5中的变压器CT2原边在正常供电时只有0.11伏电压,为220伏的二千分之一,对电表1影响可忽略不计。过压保护的原理是由于通过电位器W2中的电流基本上与市电电压成线性关系,所以电位器W2中心抽头,即过压信号采样器6的输出端电压也与市电电压成线性关系,电压正常时,过压信号采样器6输出的电压小于0.7伏,不能触发或门7中的三极管BG1导通。如果市电电压升高,过压信号采样器6输出电压也高,当它输出电压大于0.7伏时,触发或门7中的三极管BG1导通,或门7输出高电平,继电器线圈8有电流,继电器常闭触点自动断开用户电源,防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窃电过压漏电保安器,其特征是由窃电信号采样器5、过压信号采样器6、零序电流互感器4、或门7、继电器线圈8、继电器触点3、低压电源2、自保器10、阈值调节器11组成,窃电信号采样器5、过压信号采样器6的输出端及零序电流互感器4付边的一端分别与或门7的三个输入端相接,或门7的输出端与自保器10的输入端及继电器线圈8相接,窃电信号采样器5的输入端与电表1的电压线圈串接,过压信号采样器6、阈值调节器11的输入端与低压电源2的输出端相接,零序电流互感器4原边一端与继电器触点3一端相接,原边的另一端与负载9相接,继电器触点3的另一端及低压电源2的输入端与电表1出线相接,自保器10及阈值调节器11的输出端与零序电流互感器4付边的另一端相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窃电过压漏电保安器,其特征是由窃电信号采样器5、过压信号采样器6、零序电流互感器4、或门7、继电器线圈8、继电器触点3、低压电源2、自保器10、阈值调节器11组成,窃电信号采样器5、过压信号采样器6的输出端及零序电流互感器4付边的一端分别与或门7的三个输入端相接,或门7的输出端与自保器10的输入端及继电器线圈8相接,窃电信号采样器5的输入端与电表1的电压线圈串接,过压信号采样器6、阈值调节器11的输入端与低压电源2的输出端相接,零序电流互感器4原边一端与继电器触点3一端相接,原边的另一端与负载9相接,继电器触点3的另一端及低压电源2的输入端与电表1出线相接,自保器10及阈值调节器11的输出端与零序电流互感器4付边的另一端相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窃电过压漏电保安器,其特征是所说的窃电信号采样器5由变压器CT2、三极管BG3、BG4,二极管D1、D12,电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景文
申请(专利权)人:谢景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