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少热斑效应的智能接线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9386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3: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光伏组件接线盒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减少热斑效应的智能接线盒。包括壳体、电路板,电路板的一端设置有不少于两个的汇流接线端,电路板的另一端设置有输出缆,相邻两个汇流接线端分别连接有MOS管的源极和漏极,MOS管的栅极连接控制单元,控制单元连接有监测单元,监测单元用于对单个组件正负极电压、时时发电功率和接线盒温度进行监测,控制单元电性连接有zigbee通信模块,zigbee通信模块用于将光伏组件的工作状态发送给总控单元。MOS管的发热能耗远远低于同情况下二极管的发热能耗,正常工作时MOS管的反向漏电流对比于二极管也大大减小,由于整个过程中的能量损耗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得到了提高。提高。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少热斑效应的智能接线盒


[0001]本技术涉及光伏组件接线盒
,尤其涉及一种减少热斑效应的智能接线盒。

技术介绍

[0002]为防止太阳能电池在强光下由于遮挡造成其中一部分光伏组件因为得不到光照而成为负载产生严重发热受损,因此需要在每个光伏组件单元中并联一个旁路二极管。两个光伏组件单元再串联组成一个发电光伏板组件,当电池片正常工作时,旁路二极管反向截止,对电路不产生任何作用;若与旁路二极管并联的电池片组存在一个非正常工作的电池片时,整个线路电流将由最小电流电池片决定,而电流大小由电池片遮蔽面积决定,若反偏压高于电池片最小电压时,旁路二极管导通,此时,非正常工作电池片被短路。
[0003]但是现有的这种旁路二极管不仅发热量大易损坏还会导致与该组件相串联的其他光伏组件因为电流的减小使得发电量减小,导致这一串光伏组件同其他串之间发生失配,严重影响光伏系统的整体发电效率;同时现有光伏组件出现故障时不易被及时发现影响整体光伏系统的发电效率,当接线盒发生故障时由于整体采用了灌胶处理,造成接线盒更换困难,需要对整个发电组件进行更换造成了极大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了一种减少热斑效应的智能接线盒,采用通过设置的控制单元与MOS管、监测单元、zigbee通信模块、总控单元进行配合时时检测光伏组件单元的发现状态,及时通过MOS管及时短路问题组件单元,解决了现有旁路二极管发热量大,光伏组件失配严重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减少热斑效应的智能接线盒,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的一端设置有不少于两个的汇流接线端,所述电路板的另一端设置有输出缆,相邻两个所述汇流接线端分别连接有MOS管的源极和漏极,所述MOS管的栅极连接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有监测单元,所述监测单元用于对单个组件正负极电压、时时发电功率和接线盒温度进行监测,所述控制单元电性连接有zigbee通信模块,所述zigbee通信模块用于将光伏组件的工作状态发送给总控单元。通过设置的控制单元与MOS管、监测单元、zigbee通信模块、总控单元进行配合时时检测光伏组件单元的发现状态,及时通过MOS管及时短路问题组件单元,并通过设置的zigbee通信模块将异常发电信息发送给总控单元,可及时发现问题光伏板。同时,MOS管的发热能耗远远低于同情况下二极管的发热能耗,正常工作时MOS管的反向漏电流对比于二极管也大大减小,由于整个过程中的能量损耗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得到了提高。
[0006]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电路板设置在安装座中,所述安装座与所述汇流接线端对应的一侧设置有底部倾斜的接口腔,所述底部倾斜较低的一侧与所述壳体的底开口相对应,光伏组件的汇流带通过底开口穿入壳体内,所述汇流带通过螺钉与贴合在接口腔
底部的汇流接线端连接,所述接口腔与所述电路板之间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壳体分割成两个腔。通过将接口腔的底部设置为倾斜的,可方便的实现汇流带穿入到壳体内后与汇流接线端连接。
[0007]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MOS管的一侧设置有金属散热片,所述金属散热片朝向所述壳体的顶部。可提高MOS管的散热效率。
[0008]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壳体设置有电路板的一侧腔体内填充有密封保护胶。汇流接线端设置在未填充密封保护胶的一侧,可方便的拧动螺钉实现接线盒的拆装。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一种减少热斑效应的智能接线盒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0]图2为一种减少热斑效应的智能接线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1]图3为图2中A

A处的剖视图。
[0012]图中:1、壳体;101、底开口;2、安装座;201、接口腔;202、隔板;3、电路板;30、汇流接线端;31、输出缆;301、控制单元;302、MOS管;3021、金属散热片;303、zigbee通信模块;304、监测单元;4、汇流带;5、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的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
[0014]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技术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一个”、“一”或者“该”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0015]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图1

3所示,一种减少热斑效应的智能接线盒,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电路板3,所述电路板3的一端设置有三个汇流接线端30,三个汇流接线端30分别与串联的两个光伏发电单元连接,所述电路板3的另一端设置有输出缆31,相邻两个所述汇流接线端30分别连接有MOS管302的源极和漏极,所述MOS管302的栅极连接控制单元301,所述MOS管302的一侧设置有金属散热片3021,所述金属散热片3021朝向所述壳体1的顶部。所述控制单元301连接有监测单元304,所述监测单元304用于对单个光伏发电单元组件的正负极电压、时时发电功率和接线盒温度进行监测,所述控制单元301电性连接有zigbee通信模块303,所述zigbee通信模块303用于将光伏组件的工作状态发送给总控单元。所述电路板3设置在安装座2中,所述安装座2与所述汇流接线端30对应的一侧设置有底部倾斜的接口腔201,所述底部倾斜较低的一侧与所述壳体1的底开口101相对应,光伏组件的汇流带4通过底开口101穿入壳体1内,所述汇流带4通过螺钉5与贴合在接口腔201底部的
汇流接线端30连接,所述接口腔201与所述电路板3之间设置有隔板202,所述隔板202将所述壳体1分割成两个腔。所述壳体1设置有电路板3的一侧腔体内填充有密封保护胶。
[0016]使用时,控制单元301接收监测单元304的实时信息,将与汇流接线端30连接的光伏发电单元正负极电压、时时发电功率和接线盒温度反馈给控制单元301,当控制单元301发现某个光伏发电单元发电功率异常时通过设置的MOS管302将该光伏发电单元短路,避免严重影响整个发电系统的发电功率。结合图1

3所示,当需要更换接线盒时,只需松开螺钉5顺着接口腔201底部倾斜的方向在汇流接线端30中拔出接线盒即可,安装新的接线盒顺序与拆除顺序相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少热斑效应的智能接线盒,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电路板(3),所述电路板(3)的一端设置有不少于两个的汇流接线端(30),所述电路板(3)的另一端设置有输出缆(31),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汇流接线端(30)分别连接有MOS管(302)的源极和漏极,所述MOS管(302)的栅极连接控制单元(301),所述控制单元(301)连接有监测单元(304),所述监测单元(304)用于对单个组件正负极电压、时时发电功率和接线盒温度进行监测,所述控制单元(301)电性连接有zigbee通信模块(303),所述zigbee通信模块(303)用于将光伏组件的工作状态发送给总控单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少热斑效应的智能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3)设置在安装座(2)中,所述安装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纪伟王永巴义敏王海涛吕井成冯丹丹章含
申请(专利权)人:唐山海泰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