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挂篮的安全监控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安全监控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挂篮的安全监控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挂篮是悬臂施工中的主要设备,按结构形式可分为桁架式、斜拉式、型钢式及混合式4种,根据混凝土悬臂施工工艺要求及设计图纸对挂篮的要求,综合比较各种形式挂篮特点、重量、采用钢材类型、施工工艺等,挂篮设计原则,自重轻、结构简单、坚固稳定、前移和装拆方便、具有较强的可重复利用性,受力后变形小等特点,并且挂篮下空间充足,可提供较大施工作业面,利于钢筋模板施工操作,为了保证挂篮的使用安全,因此用于挂篮的安全监控装置是一种重要的建筑施工装置,
[0003]专利号为201921697555.0公开了一种挂篮安全监控装置,通过在前锚吊点处设置监控前锚的受力大小及受力变化的第二称重传感器,在后锚吊点处设置监控后锚的受力大小及受力变化的第一称重传感器,在底模的前端设置第二倾角传感器,底模的后端设置第一倾角传感器,以监控底模水平倾角的变化,由控制中心接收第一称重传感器、第二称重传感器、第一倾角传感器、第二倾角传感器的信号,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挂篮的安全监控装置,其特征是:包含有设置在挂篮本体的菱形桁架(10)上的光路测量装置,光路测量装置包含有红外线发射器(1)、第一反光镜(2)、第二反光镜(3)、挡板(4)和红外线接收器(5)或第一反光镜(2)、第二反光镜(3)、激光测距仪(11)和反射棱镜(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挂篮的安全监控装置,其特征是: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光路测量装置上,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PLC控制器(8)、第一电源模块(9)、无线信号发射器(91)、无线信号接收器(92)、报警模块(93)和第二电源模块(94),或,还包含有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在光路测量装置上,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支座(6),或,还包含有第三附件装置并且第三附件装置设置在挂篮本体上,第三附件装置设置为倾角传感器(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挂篮的安全监控装置,其特征是:在挂篮本体上分别设置有红外线发射器(1)、第一反光镜(2)、第二反光镜(3)、红外线接收器(5)和倾角传感器(7),在挂篮本体与红外线发射器(1)之间、挂篮本体与第一反光镜(2)之间、挂篮本体与第二反光镜(3)之间、挂篮本体与挡板(4)之间、挂篮本体与红外线接收器(5)之间分别设置有支座(6)并且在红外线接收器(5)和第二反光镜(3)之间设置有挡板(4),在红外线发射器(1)和第二反光镜(3)之间设置有第一反光镜(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挂篮的安全监控装置,其特征是:挂篮本体设置为包含有菱形桁架(10)、锚杆(20)、轨道梁(30)、底模板(40)、前吊带(50)、后吊带(60)和竖杆(70)并且在菱形桁架(10)上分别设置有前上节点部(101)、后上节点部(102)、前下节点部(103)和后下节点部(104),轨道梁(30)设置在已浇筑梁段的上端端面部并且竖杆(70)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后上节点部(102)联接,竖杆(70)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前下节点部(103)联接并且后下节点部(104)设置为通过锚杆(20)与轨道梁(30)和已浇筑梁段联接,底模板(40)的内端头设置为通过后吊带(60)与已浇筑梁段的下端端面部联接,底模板(40)的外端头设置为与前吊带(50)的其中一个端头联接,前吊带(50)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前上节点部(101)联接,前上节点部(101)设置为通过支座(6)与红外线发射器(1)联接并且后上节点部(102)设置为通过支座(6)与第一反光镜(2)联接,前下节点部(103)设置为通过支座(6)与第二反光镜(3)联接并且挡板(4)和红外线接收器(5)分别设置为与后下节点部(104)相对应分布,底模板(40)设置为与倾角传感器(7)联接,或,红外线发射器(1)设置为红外线光束发射器并且红外线发射器(1)的壳体设置为与支座(6)联接,红外线发射器(1)的输出端口部设置为与第一反光镜(2)相对应分布,或,第一反光镜(2)设置为平面反射镜并且第一反光镜(2)的壳体设置为与支座(6)联接,第一反光镜(2)设置为与红外线发射器(1)和第二反光镜(3)相对应分布,或,第二反光镜(3)设置为平面反射镜并且第二反光镜(3)的壳体设置为与支座(6)联接,第二反光镜(3)设置为与第一反光镜(2)和挡板(4)相对应分布,或,在挡板(4)的板部(41)的中心部设置有透漏孔体(42)并且板部(41)设置为与支座(6)联接,透漏孔体(42)设置为与第二反光镜(3)和红外线接收器(5)相对应分布并且板部(41)设置为具有黑色涂层的圆形片状体,透漏孔体(42)设置为圆形孔状体,
或,红外线接收器(5)的壳体设置为与支座(6)联接并且红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窦松涛,李俞凛,解庆贺,毕研美,孙启河,孙启金,胡佩清,郭洪彬,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