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高茂生专利>正文

双电源延时家电保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9289 阅读:2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对家电实施过压、欠压、过流及漏电保护的双电源延时家电保护器。电源电路由2组相同的稳压电源组成分别对继电器和控制电路供电。出口电路的运算放大器有阻容组成延时电路。过流保护、欠压保护除对家用电器实施保护外,可以保证用电器的正常启动。(*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对家用电器实施过压、欠压、过流及漏电保护的双电源延时家用保护器。目前市场上的家电保护器,偏重了对用电器的保护功能而忽视了家用电器的正常使用。在用电器特别是空调机一类家电,起动时往往电流较大、电压下降,则往往因保护器的使用而不能启动。在大多家电保护器中对控制电路和工作电路共用一个电源而影响工作的可靠性。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作可靠的家电保护器,能对家用电器实施多种如过压、欠压、过流及漏电保护,同时能保证用电器正常启动。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以继电器控制主开关的对家电实施过压、欠压、过流及漏电保护的双电源延时家电保护器,包括电源电路、出口电路和欠压、过压、过流、漏电取样电路。电源电路由2组相同的稳压电源组成,分别对继电器J和控制电路供电,即由电容C1降压,D2、D3、C3整流滤波得出直流电压,再由三极管V1、V2及稳压管DW1、电阻R3、R16,二极管D6组成简易开关电源,经C5滤波得到稳定直流电源供继电器J使用;由电容C2、C4、C6,二极管D4、D5、D7,三极管V3、V4及稳压管DW2组成另一组稳压电源,经DW3稳压后经运算放大器A2、A6、A7同相端及A1、A3、A4、A8反相端提供标准电位,经DW4稳压后给A5同相端提供标准电位。出口电路由运算放大器A6、A7、A8,三极管V5及继电器J组成,A6的输出端分别与A7的反相端、A8的同相端及V5的基极相连,V5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连接继电器J,A7、A8的输出端分别接有发光二极管LED5、LED6,A6的反相端分别接有电阻R13和电容C13组成延时电路。由电源输入端串接二极管D1、电阻R5分别与可调电位器W1及可调电位器W2组成欠压取样和过压取样电路,W1的滑动端与A1同相端相接,中间经电容C10接地,W2的滑动端与A2的反相端相接,中间经电容C11接地。过流保护电路包括串接在电源输入端的线圈L1及与之匹配的干式舌簧管JAG,干簧管JAG的一端接地另一端经电阻R6与A3同相端相连,中间通过C15接地,A3的输出端经电阻R9与A4的同相端相连,中间通过C12接地。漏电保护电路包括零序互感器L2经倍压整流后由可调电位器W3的滑动端与A5的反相端相接。A1、A2、A4、A5的输出端分别经二极管D11、D12、D13、D14与A6的反相端相连。电阻R12限流分压分别给LED1、LED2、LED3、LED4供电。本技术由2组电源分别对继电器和控制电路供电,电路工作可靠。对家用电器的保护无论是在各种状态下都有一个延迟的时间,除实现保护功能外,不会因用电器启动时的短瞬电压电流变化引起误动作,保证了用电器正常启动工作。下面结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子,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本技术电路图。图2——实施例二过流取样部分电路图。图3——实施例三过流取样部分电路图。A1、A2、A3、A4、A5、A6、A7、A8——集成运算放大器;R1~R22——电阻;C1~C16——电容;V1、V2、V3、V4、V5、V6——三极管,D1~D17——二极管;W1、W2、W3——可调电位器;DW1、DW2、DW3、DW4——稳压管;LED1、LED2、LED3、LED4、LED5、LED6——发光二极管;J——继电器;JK——继电器常闭触点;L2——零序电流互感器;L1——线圈;JAG——干式舌簧管;Z——变压器。图1展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一。正常工作时,A1、A2、A3、A4、A5、A7输出高电平,A6、A8输出低电平,发光二极管LED5亮,其他发光二极管灭,显示正常工作,V5截止,继电器J不得电。当电源不正常时,运算放大器A1、A2、A4、A5至少有一个输出低电平,使A6输出高电平,V5导通,继电器J得电,切断电源,同时A7输出低电平LED5灭,A8输出高电平,LED6亮显示电路进延时状态,由于A6反相端有R13和C13组成的延时电路,A6经设定的延时时间后才翻转变为低电平输出,以保证对家用电器的延时保护。调W1使电源电压低于设定电压时A1输出低电平,推动A6翻转,切断电源,同时LED1亮显示欠压保护。由于C10存在,可延迟所设定时间,以解决瞬时启动电压下滑所带来的启动困难问题。调整W2使电源电压大于设定电压时,A2输出低电平,推动A6翻转,切断电源,同时LED2亮显示过压保护。当线圈L1上电流超过保护器设定保护电流时,L1产生的磁场使干式舌簧管JAG吸合,由C15、R6、R7和C12、R9、R8组合的延时电路对于超过设定时间的过电流给予保护,对于用电器瞬间启动电流不予保护,以保证用电器正常启动。当电路中有漏电电流时,零序电流互感器L2上感应出电压,经倍压整流在W3上取电压和DW4上标准电位比较,当W3上的电压大于标准电压时A5输出低电平,推动A6翻转,切断电源,同时LED4亮显示漏电保护。实施例二,在过流保护电路中将线圈L1及干式舌簧管JAG更换为变压器Z,即由变压器Z取出过流信号,经二极管D16电容G15,整流滤波后由可调电位器W4的滑动端接至A3的同相端。其他与实施例一相同。实施例三,在过流保护电路中将线圈L1及干式舌簧管JAG更换为串联在电源输入端的电阻R21取出过流信号,经电容R16耦合,三极管V6放大,再经整流滤波后输至A3同相端。其他与实施例一相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以继电器控制主开关的对家电实施过压、欠压、过流及漏电保护的双电源延时家电保护器,包括电源电路、出口电路和欠压、过压、过流、漏电取样电路,其特征在于:1)电源电路由2组相同的稳压电源组成,分别对继电器J和控制电路供电,即由电容C↓[1 ]降压,D↓[2]、D↓[3]、C↓[3]整流滤波得到直流电压,再由三极管V↓[1]、V↓[2]及稳压管DW↓[1]、电阻R↓[3]、R↓[16],二极管D6组成简易开关电源,经C↓[5]滤波得到稳定直流电源供继电器J使用;由电容C↓[2]、C↓[4]、C↓[6],二极管D↓[4]、D↓[5]、D↓[7],三极管V↓[3]、V↓[4]及稳压管DW↓[2]组成另一组稳压电源,经DW↓[3]稳压后给运算放大器A↓[2]、A↓[6]、A↓[7]同相端及A↓[1]、A↓[3]、A↓[4]、A↓[8]反相端提供标准电位,经DW↓[4]稳压后给A↓[5]同相端提供标准电位;2)出口电路由运算放大器A↓[6]、A↓[7]、A↓[8]、三极管V↓[5]及继电器J组成,A↓[6]的输出端分别与A↓[7]的反相端、A↓[8]的 同相端及V↓[5]的基极相连,V↓[5]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连接继电器J,A↓[7]、A↓[8]的输出端分别接有发光二级管LED↓[5]、LED↓[6]、A↓[6]的反相端分别接有电阻R↓[13]和电容C↓[13]组成延时电路;3)由电 源输入端串接二极管D↓[1]、电阻R↓[5]分别与可调电位器W↓[1]及可调电位器W↓[2]组成欠取样和过压取样电路,W↓[1]的滑动端与A↓[1]同相端相接,中间经电容C↓[10]接地,W↓[2]的滑动端与A↓[2]的反相端相接,中间经电容C↓[11]接地;4)过流保护电路包括串接在电源输入端的线圈L↓[1]及与之匹配的干式舌簧管JAG,干簧管JAG的一端接地另一端经电阻R↓[6]与A↓[3]同相端相连,中间通过C↓[15]接地,A↓[3]的输出端经电阻R↓[9]与A↓ [4]的同相端相连,中间通过C↓[12]接地;5)漏电保护电路包括零序互感器L↓[2],经倍压整流后由可调电位器W↓[3]的滑动端与A↓[5]的反相端相接;6)A↓[1]、A↓[2]、A↓[4]、A↓[5]的输出端分别经二极管D↓[ 11]、D↓[12]、D↓[13]、D↓[14]与A↓[6]的反相端相连。电阻R12限流分压后分别给LED↓[1]、LED↓[...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以继电器控制主开关的对家电实施过压、欠压、过流及漏电保护的双电源延时家电保护器,包括电源电路、出口电路和欠压、过压、过流、漏电取样电路,其特征在于1)电源电路由2组相同的稳压电源组成,分别对继电器J和控制电路供电,即由电容C1降压,D2、D3、C3整流滤波得到直流电压,再由三极管V1、V2及稳压管DW1、电阻R3、R16,二极管D6组成简易开关电源,经C5滤波得到稳定直流电源供继电器J使用;由电容C2、C4、C6,二极管D4、D5、D7,三极管V3、V4及稳压管DW2组成另一组稳压电源,经DW3稳压后给运算放大器A2、A6、A7同相端及A1、A3、A4、A8反相端提供标准电位,经DW4稳压后给A5同相端提供标准电位;2)出口电路由运算放大器A6、A7、A8、三极管V5及继电器J组成,A6的输出端分别与A7的反相端、A8的同相端及V5的基极相连,V5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连接继电器J,A7、A8的输出端分别接有发光二级管LED5、LED6、A6的反相端分别接有电阻R13和电容C13组成延时电路;3)由电源输入端串接二极管D1、电阻R5分别与可调电位器W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茂生
申请(专利权)人:高茂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