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尾矿库中防泥石流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92883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尾矿库中防泥石流的结构,具体涉及尾矿库治理技术领域,包括钢丝网,所述钢丝网两侧均设有边板,两个所述边板均与钢丝网相接触,两个所述边板底部均设有两个立板,四个所述立板顶端分别与相应位置的边板底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边板顶部均设有两个第二螺纹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尾矿库上喷洒带有植物种子的泥土,使得植物覆盖尾矿库,然后将边板放在地面,并用锤子捶打边板,使得立板延伸入地底,转动第二螺纹杆使得第二螺纹杆向下移动,第二螺纹杆带动挤压柱向下移动,挤压柱对两个移动板进行挤压,使得两个移动板移动出立板内部,操作简单,固定效果好,防泥石流的效果好。泥石流的效果好。泥石流的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尾矿库中防泥石流的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尾矿库治理
,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尾矿库中防泥石流的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尾矿库是指筑坝拦截谷口或围地构成的,用以堆存金属或非金属矿山进行矿石选别后排出尾矿或其他工业废渣的场所。尾矿库是一个具有高势能的人造泥石流的危险源,在长达十多年甚至数十年的期间里,各种自然的(雨水、地震、鼠洞等)和人为的(管理不善、工农关系不协调等)不利因素时时刻刻或周期性地威胁着它的安全,尾矿库一旦失事,将给工农业生产及下游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灾害和损失,所以对尾矿库治理显得格外重要。
[0003]现有的防泥石流的结构固定效果差,防泥石流的效果差。
[0004]在所述
技术介绍
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尾矿库中防泥石流的结构,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防泥石流的结构固定效果差,防泥石流的效果差。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尾矿库中防泥石流的结构,包括钢丝网,所述钢丝网两侧均设有边板,两个所述边板均与钢丝网相接触,两个所述边板底部均设有两个立板,四个所述立板顶端分别与相应位置的边板底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边板顶部均设有两个第二螺纹杆,四个所述第二螺纹杆底端分别贯穿相应位置的边板并延伸入立板内部,且四个所述第二螺纹杆分别与相应位置的边板螺纹连接,四个所述立板内部均设有挤压柱,四个所述挤压柱顶端分别与相应位置的第二螺纹杆底端固定连接,四个所述挤压柱两侧均设有移动板,八个所述移动板一端分别贯穿相应位置的立板,两个所述边板上均开设有两个通槽。
[0007]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四个所述立板内部均设有两个限位杆,八个所述限位杆两端分别与相应位置的立板固定连接,八个所述限位杆分别位于相应位置的挤压柱两侧。
[0008]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八个所述移动板上均开设有限位槽,八个所述限位杆分别位于相应位置的限位槽内部。
[0009]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两个所述边板顶端均开设有两个凹槽,四个所述第二螺纹杆顶端分别位于相应位置的凹槽内部。
[0010]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钢丝网顶部以及底部均设有两个横板,四个所述横板一端分别与相应位置的边板固定连接。
[0011]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钢丝网顶部设有两个第三螺纹杆,两个所述第三螺纹杆底端分别贯穿钢丝网以及相应位置的横板,两个所述第三螺纹杆外周面均活动套设有螺纹套,两个所述螺纹套分别与相应位置的第三螺纹杆螺纹连接。
[0012]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3]本技术通过在尾矿库上喷洒带有植物种子的泥土,使得植物覆盖尾矿库,然后将边板放在地面,并用锤子捶打边板,使得立板延伸入地底,由于第二螺纹杆与边板螺纹连接,故转动第二螺纹杆使得第二螺纹杆向下移动,由于第二螺纹杆与挤压柱固定连接,故第二螺纹杆带动挤压柱向下移动,挤压柱对两个移动板进行挤压,使得两个移动板移动出立板内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操作简单,固定效果好,防泥石流的效果好。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0015]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0016]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立体图;
[0017]图2为本技术钢丝网与边板装配立体图;
[0018]图3为本技术横板与边板装配立体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立板与挤压柱装配立体图;
[0020]图中:1钢丝网、2横板、3第二螺纹杆、4边板、5凹槽、6立板、7第三螺纹杆、8移动板、9螺纹套、10通槽、11限位杆、12挤压柱、13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1]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示例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的描述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0022]此外,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示例实施方式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示例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省略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方法、实现或者操作以避免喧宾夺主而使得本公开的各方面变得模糊。
[0023]参照说明书附图1

4,该实施例的一种用于尾矿库中防泥石流的结构,包括钢丝网
1,钢丝网1对带有植物种子的泥土进行固定,防止泥土流失,所述钢丝网1两侧均设有边板4,两个所述边板4均与钢丝网1相接触,两个所述边板4底部均设有两个立板6,立板6延伸入地底,四个所述立板6顶端分别与相应位置的边板4底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边板4顶部均设有两个第二螺纹杆3,四个所述第二螺纹杆3底端分别贯穿相应位置的边板4并延伸入立板 6内部,且四个所述第二螺纹杆3分别与相应位置的边板4螺纹连接,四个所述立板6内部均设有挤压柱12,四个所述挤压柱12顶端分别与相应位置的第二螺纹杆3底端固定连接,四个所述挤压柱12两侧均设有移动板8,移动板 8移动入地底,固定效果好,八个所述移动板8一端分别贯穿相应位置的立板 6,两个所述边板4上均开设有两个通槽10,将钢筋通过通槽10连接两个边板4,提高整体的牢固性。
[0024]进一步的,四个所述立板6内部均设有两个限位杆11,八个所述限位杆11两端分别与相应位置的立板6固定连接,八个所述限位杆11分别位于相应位置的挤压柱12两侧,防止移动板8完全移动出立板6内部。
[0025]进一步的,八个所述移动板8上均开设有限位槽13,八个所述限位杆11 分别位于相应位置的限位槽13内部,限制移动板8的移动距离。
[0026]进一步的,两个所述边板4顶端均开设有两个凹槽5,四个所述第二螺纹杆3顶端分别位于相应位置的凹槽5内部,方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尾矿库中防泥石流的结构,包括钢丝网(1),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网(1)两侧均设有边板(4),两个所述边板(4)均与钢丝网(1)相接触,两个所述边板(4)底部均设有两个立板(6),四个所述立板(6)顶端分别与相应位置的边板(4)底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边板(4)顶部均设有两个第二螺纹杆(3),四个所述第二螺纹杆(3)底端分别贯穿相应位置的边板(4)并延伸入立板(6)内部,且四个所述第二螺纹杆(3)分别与相应位置的边板(4)螺纹连接,四个所述立板(6)内部均设有挤压柱(12),四个所述挤压柱(12)顶端分别与相应位置的第二螺纹杆(3)底端固定连接,四个所述挤压柱(12)两侧均设有移动板(8),八个所述移动板(8)一端分别贯穿相应位置的立板(6),两个所述边板(4)上均开设有两个通槽(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尾矿库中防泥石流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立板(6)内部均设有两个限位杆(11),八个所述限位杆(11)两端分别与相应位置的立板(6)固定连接,八个所述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金李铭张道矣潘建德李四贵李进艾华梅普进曹瑞李荣忠杨国东施发富刘正明包春华张金波普敏捷朱丽华李俊光杜春杨丽芬杨凝杨麟枫林维勤柯猛殷继祥毛松涛王正鑫董文红飞凯飞程黄清清雷程麟杨子豪徐玉婷张晋瑜杨绍云刘路王俊周剑峰唐继洪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明皓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