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0001]本公开涉及显示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显示面板已经广泛地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电视等终端设备中,其中,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因其具有高色域、高响应速度等优点,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其采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实现自发光。现有显示面板的功耗较高,特别是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其功耗难以降低。
[0003]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
技术介绍
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公开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可降低功耗。
[0005]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0006]衬底,所述衬底内包括导电层;
[0007]电路层,设于所述衬底一侧;
[0008]第一电极层,设于所述电路层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且包括阵列分布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底,所述衬底内包括导电层;电路层,设于所述衬底一侧;第一电极层,设于所述电路层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且包括阵列分布的多个电极组,每个所述电极组包括多个第一电极;像素定义层,覆盖所述第一电极层,且设有露出各所述第一电极的开口;发光层,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开口内,且与所述第一电极层叠设置;第二电极,覆盖所述发光层,且与所述导电层连接,所述第二电极为透光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层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电极间隔设置的电极转接层,所述像素定义层覆盖所述电极转接层;所述第二电极通过贯穿所述像素定义层的过孔与所述电极转接层连接,所述电极转接层与所述导电层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层具有电路转接层,所述电极转接层通过所述电路转接层与所述导电层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层包括:半导体层,设于所述衬底一侧;第一栅绝缘层,覆盖所述半导体层;第一栅极层,设于所述第一栅绝缘层背离所述半导体层的表面,且所述第一栅极层的部分区域与所述半导体层的部分区域正对;第二栅绝缘层,覆盖所述第一栅极层;第二栅极层,设于所述第二栅绝缘层背离所述衬底的表面;层间介质层,覆盖所述第二栅极层;第一源漏层,设于所述层间介质层背离所述衬底的表面,且与所述半导体层连接;钝化层,覆盖所述第一源漏层;第一平坦层,覆盖所述钝化层;第二源漏层,设于所述第一平坦层背离所述衬底的表面,且与所述第一源漏层连接;第二平坦层,覆盖所述第二源漏层;所述第一电极层设于所述第二平坦层背离所述衬底的表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转接层包括:第一电路转接层,位于所述第二栅极层,且通过贯穿所述第二栅绝缘层和第一栅绝缘层且穿入所述衬底的第一过孔与所述导电层连接;第二电路转接层,位于所述第一源漏层,且通过贯穿所述层间介质层的第二过孔与所述第一电路转接层连接;第三电路转接层,位于所述第二源漏层,且通过贯穿所述第一平坦层的第三过孔与所述第二电路转接层连接;所述电极转接层通过贯穿所述第二平坦层的第四过孔与所述第三电路转接层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转接层为网状结构,所述网状结构包括由所述网格线围成的多个网孔;一所述网孔内可设有至少一个电极组;围绕每个所述网孔的网格线通过过孔与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导电层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转接层包括沿行方向间隔分
布的多个转接线,所述转接线沿列方向延伸;相邻两所述转接线之间设有多列所述电极组,且每个所述电极线均通过过孔与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导电层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层包括像素区和所述像素区外的边缘区,所述第一电极位于所述像素区;所述第二电极的部分区域与所述边缘区对应,所述导电层的部分区域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睿,王博,盖人荣,刘永辉,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