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秸秆热风炉余热利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39097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3: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秸秆热风炉余热利用装置,属于余热利用装置技术领域,其包括余热利用装置本体,所述余热利用装置本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稳定装置,所述稳定装置内设置有推动杆,所述推动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有第一弹簧。该秸秆热风炉余热利用装置,通过设置推动杆,稳定装置对准卡位槽内的稳定杆向下放入,推动杆与稳定杆接触后向上移动,使得两个固定卡向内收缩,该方式通过将拉绳卷起使得两个固定卡向内收缩,固定卡与卡位槽的形状相适配使得余热利用装置本体在运行中不易晃动,起到固定限位的作用,固定卡具有较好的坚硬性,使得余热利用装置本体不易因侧部发生碰撞从而发生掉落了的可能性,增加了安全性和稳定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秸秆热风炉余热利用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余热利用装置
,具体为一种秸秆热风炉余热利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秸秆热风炉余热利用装置是以封闭在壳体中管束的壁面作为传热面的间壁式换热器,这种换热器结构较简单,操作可靠,可用各种结构材料制造,能在高温、高压下使用,是目前应用最广的类型,但现有的秸秆热风炉余热利用装置其大部分放置的方式是采用直接搭在搭接台上,未对余热利用装置本体进行固定限位,从而在余热利用装置本体运行中可能会引发晃动的,其次若是发生侧部碰撞由于未采用固定的设置可能对导致余热利用装置本体掉落的可能性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秸秆热风炉余热利用装置,解决了现有的秸秆热风炉余热利用装置其大部分放置的方式是采用直接搭在搭接台上,未对余热利用装置本体进行固定限位,从而在余热利用装置本体运行中可能会引发晃动的,其次若是发生侧部碰撞由于未采用固定的设置可能对导致余热利用装置本体掉落的可能性发生。
[0005](二)技术方案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秸秆热风炉余热利用装置,包括余热利用装置本体,所述余热利用装置本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稳定装置,所述稳定装置内设置有推动杆,所述推动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顶端与稳定装置内壁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稳定装置内设置有两个转动杆,两个转动杆正面的一端和背面的一端分别与稳定装置内壁的正面和内壁的背面铰接,两个转动杆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齿轮,两个齿轮的外表面与同一个推动杆的外表面相啮合,所述推动杆的底端位于稳定装置下表面。
[0007]所述稳定装置的下表面设置有两个固定卡,两个固定卡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动装置,两个固定卡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有第二滑动装置,所述稳定装置内开设有两个第一滑槽,所述第二滑动装置的顶端均穿过稳定装置卡接在两个第一滑槽内,两个固定卡相远离的一面均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右端与稳定装置内壁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稳定装置内开设有两个第二滑槽,两个第一滑动装置分别卡接在两个第二滑槽内,两个固定卡的相对面均固定连接有拉绳,所述拉绳的左端与齿轮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余热利用装置本体的下表面设置有两个搭接台,两个搭接台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拖板。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拖板的内壁开设有卡位槽,所述卡位槽内固
定连接有稳定杆。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拖板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两个橡皮垫,两个固定卡外表面与同一个稳定杆的外表面卡接。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搭接台的底端开设有两个螺孔,所述余热利用装置本体的外表面设置有进气端。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进气端的顶端与余热利用装置本体的外表面相连通,所述余热利用装置本体的外表面设置有排气端,所述排气端的底端与余热利用装置本体的外表面相连通。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余热利用装置本体的外表面设置有调节端,所述调节端的底端与余热利用装置本体的外表面相连通,所述余热利用装置本体正面的一端设置有两个连接端。
[0014](三)有益效果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6]1、该秸秆热风炉余热利用装置,通过设置推动杆、第一弹簧、转动杆和齿轮,当需要对余热利用装置本体进行安装时,先将稳定装置对准卡位槽内的稳定杆向下放入,推动杆与稳定杆接触后向上移动,通过齿轮和转动杆转动从而将拉绳卷起,使得两个固定卡向内收缩,该方式通过推动杆带动齿轮和转动杆转动,通过将拉绳卷起使得两个固定卡向内收缩,由于固定卡与卡位槽的形状相适配使得余热利用装置本体在运行中不易晃动,起到固定限位的作用,同时固定卡具有较好的坚硬性,使得余热利用装置本体不易因侧部发生碰撞从而发生掉落了的可能性,增加了安全性和稳定性。
[0017]2、该秸秆热风炉余热利用装置,通过设置推动杆,其推动杆的底端受力可向上移动,推动杆的表面设置有若干个齿纹,在向上移动的时候带动两个齿轮旋转,从而将拉绳卷入转动杆的表面,该方式其操作简单,其次推动杆的稳定性较好不易晃动,使得固定卡移动时更为稳定。
[0018]3、该秸秆热风炉余热利用装置,通过设置第一滑动装置,其第一滑动装置和第二滑动装置通过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使得固定卡能够保持平稳与第二弹簧相适配,固定卡移动中不易发生偏差,其稳定性较好使得固定卡滑动中更为流畅。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稳定装置正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搭接台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固定卡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余热利用装置本体、2稳定装置、3推动杆、4第一弹簧、 5转动杆、6齿轮、7固定卡、8第一滑动装置、9第二滑动装置、10 第一滑槽、11第二滑槽、12拉绳、13搭接台、14拖板、15卡位槽、16稳定杆、17橡皮垫、18螺孔、19进气端、20排气端、21调节端、 22连接端、23第二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25]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秸秆热风炉余热利用装置,包括余热利用装置本体1,余热利用装置本体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稳定装置2,稳定装置2内设置有推动杆3,推动杆3的上表面固定连有第一弹簧4,第一弹簧4的顶端与稳定装置2内壁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稳定装置2内设置有两个转动杆5,两个转动杆5正面的一端和背面的一端分别与稳定装置2内壁的正面和内壁的背面铰接,两个转动杆5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齿轮6,两个齿轮6的外表面与同一个推动杆3的外表面相啮合,推动杆3的底端位于稳定装置2下表面。
[0026]稳定装置2的下表面设置有两个固定卡7,两个固定卡7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动装置8,两个固定卡7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有第二滑动装置9,稳定装置2内开设有两个第一滑槽10,第二滑动装置9的顶端均穿过稳定装置2卡接在两个第一滑槽10内,两个固定卡7相远离的一面均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弹簧23,第二弹簧23 的右端与稳定装置2内壁的右侧面固定连接,稳定装置2内开设有两个第二滑槽11,两个第一滑动装置8分别卡接在两个第二滑槽11内,两个固定卡7的相对面均固定连接有拉绳12,拉绳12的左端与齿轮 6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0027]具体的,如图1所示,进气端19的顶端与余热利用装置本体1 的外表面相连通,余热利用装置本体1的外表面设置有排气端20,通过设置排气端20,其排气端20具有较好稳定性和坚硬度,使得排气端20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秸秆热风炉余热利用装置,包括余热利用装置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利用装置本体(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稳定装置(2),所述稳定装置(2)内设置有推动杆(3),所述推动杆(3)的上表面固定连有第一弹簧(4),所述第一弹簧(4)的顶端与稳定装置(2)内壁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稳定装置(2)内设置有两个转动杆(5),两个转动杆(5)正面的一端和背面的一端分别与稳定装置(2)内壁的正面和内壁的背面铰接,两个转动杆(5)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齿轮(6),两个齿轮(6)的外表面与同一个推动杆(3)的外表面相啮合,所述推动杆(3)的底端位于稳定装置(2)下表面;所述稳定装置(2)的下表面设置有两个固定卡(7),两个固定卡(7)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动装置(8),两个固定卡(7)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有第二滑动装置(9),所述稳定装置(2)内开设有两个第一滑槽(10),所述第二滑动装置(9)的顶端均穿过稳定装置(2)卡接在两个第一滑槽(10)内,两个固定卡(7)相远离的一面均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弹簧(23),所述第二弹簧(23)的右端与稳定装置(2)内壁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稳定装置(2)内开设有两个第二滑槽(11),两个第一滑动装置(8)分别卡接在两个第二滑槽(11)内,两个固定卡(7)的相对面均固定连接有拉绳(12),所述拉绳(12)的左端与齿轮(6)的外表面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侨博刘薇于振波贾琳琳王靖淳刘玉萍齐富王刚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