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成都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处治岩溶隧道涌泥突水地质灾害的施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8994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3: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处治岩溶隧道涌泥突水地质灾害的施工结构,涉及地质灾害施工设备技术领域。该处治岩溶隧道涌泥突水地质灾害的施工结构,包括移动台,所述移动台的表面连接有封堵板,所述封堵板的表面连接有气囊,所述封堵板的表面连接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连接在移动台的表面,所述封堵板的表面连接有浇筑机构,所述浇筑机构用于浇灌水泥,所述封堵板的表面连接有齿条,所述齿条的表面与移动台的表面连接,所述齿条的表面连接有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用于固定移动台。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封堵板、移动台和气囊,解决了建设周期长,施工难度较大,而且建设完成后的设备不便进行二次使用,导致治理成本较高,不便进行紧急处理的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处治岩溶隧道涌泥突水地质灾害的施工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地质灾害施工设备
,具体为一种处治岩溶隧道涌泥突水地质灾害的施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涌水突泥是指地下水的力学作用有静水压作用和劲水压作用,这两种作用都能使岩体发生水力劈裂,使裂隙连锁增加张开度增大,从而增加渗透力,使局部隔水屏障作用被突破,地下水位高出,隧道一般埋深都比较大,通过爆破开挖之后,打破原有平衡压力,处于高压状态,还有就是不良地质,隧道一般存在长、大、深等特点,沿途经历围岩变化繁多,隧道在穿越溶洞、断层破碎带或接触带、地下河等不良地质时,特别容易发生涌水突泥灾害。
[0003]发生突水灾害后,常见的处理方式是建筑拦水坝,防水墙等设施,虽然可以有效处理灾害,但是存在建设周期长,施工难度较大,而且建设完成后的设备不便进行二次使用,导致治理成本较高,不便进行紧急处理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处治岩溶隧道涌泥突水地质灾害的施工结构,解决了建设周期长,施工难度较大,而且建设完成后的设备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处治岩溶隧道涌泥突水地质灾害的施工结构,包括移动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台(1)的表面连接有封堵板(2),所述封堵板(2)的表面连接有气囊(15),所述封堵板(2)的表面连接有电动推杆(3),所述电动推杆(3)连接在移动台(1)的表面,所述封堵板(2)的表面连接有浇筑机构(4),所述浇筑机构(4)用于浇灌水泥;所述封堵板(2)的表面连接有齿条(5),所述齿条(5)的表面与移动台(1)的表面连接,所述齿条(5)的表面连接有固定机构(6),所述固定机构(6)用于固定移动台(1);所述封堵板(2)的表面连接有支撑杆(7),所述支撑杆(7)通过滑杆(11)连接有限位环板(8),所述支撑杆(7)通过锁止机构(9)与齿板(10)连接,所述锁止机构(9)用于固定支撑杆(7),所述齿板(10)连接在移动台(1)的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处治岩溶隧道涌泥突水地质灾害的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浇筑机构(4)包括浇筑管(401),吸泵(402)和搅拌箱(403),所述浇筑管(401)的一端贯穿封堵板(2),所述浇筑管(401)的另一端与吸泵(402)的出浆口连接,所述吸泵(402)通过吸管与搅拌箱(403)连接,所述吸泵(402)连接在移动台(1)的表面,所述搅拌箱(403)的表面与移动台(1)的表面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处治岩溶隧道涌泥突水地质灾害的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6)包括直齿轮(601)、螺纹管(602)、轴承(603)以及螺纹杆(604),所述螺纹管(602)连接在直齿轮(601)的表面,所述轴承(603)套接在螺纹管(602)的表面,所述轴承(603)通过支撑架与移动台(1)的表面连接,所述直齿轮(601)与齿条(5)啮合,所述螺纹管(602)螺纹套接在螺纹杆(604)的表面,所述螺纹杆(604)远离螺纹管(602)的一端设置有固定板(60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处治岩溶隧道涌泥突水地质灾害的施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启红徐青杨有莲杨华平钟应子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