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背顶置散热结构及散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388919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3:04
本申请涉及后背顶置散热结构及散热系统,外罩设于驾驶室后面,外罩内具有一安装热管理系统的安装空间,外罩的前壁面上设有朝向安装空间的第一进风口,外罩的顶部设有与安装空间连通的出风口;扰流板安装在驾驶室的顶部,扰流板上开设有气流通道,气流通道朝向第一进风口。整车流场的负压低效区设计外罩以布置热管理系统,通过扰流板进行导流,改变负压低效区的流场及气流走向,不仅满足热管理系统的设计要求,同时也能够避免热管理系统布置空间与整车其它零部件的布置空间出现重叠情况,进而能避免整车需要平衡各系统布置空间及整车边界要求,甚至需要调整整车轴距等关键参数来达成整车特性,大大地减少了车辆设计工作量,降低了设计成本。了设计成本。了设计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后背顶置散热结构及散热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汽车热管理
,特别涉及一种后背顶置散热结构及散热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新能源热管理系统为液冷系统,热管理系统通过液冷循环,将冷却的散热量带走,通过热管理系统工作,热量最终通过流经系统散热模块的空气带走,而经过散热模块的空气须满足系统的进风温度及流量要求,所以热管理系统布置方案需满足系统的进风温度及进风量要求,以保证系统的散热能力。
[0003]以燃料电池车型为例,作为新能源车型集成系统最多的车型,底盘热管理系统涉及到电机及附件热管理系统、电池热管理系统、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三大系统。整车布置空间更加紧凑,这就需要利用可用的空间布置各系统,而热管理系统基本布置在高效区域(高压区、系统进风通畅区域),系统进风温度和环境温度差异小,进风量可以利用整车流场,降低系统功耗。
[0004]然而整车高效区域有限,导致热管理系统布置空间与整车其它零部件的布置空间重叠,都争取系统的布置空间,导致整车需要平衡各系统布置空间及整车边界要求,甚至需要调整整车轴距等关键参数来达成整车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背顶置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外罩(1),其用于设置于驾驶室(3)后面,所述外罩(1)内部具有一用于安装热管理系统(5)的安装空间,所述外罩(1)的前壁面上开设有朝向所述安装空间的第一进风口(10),所述外罩(1)的顶部开设有与所述安装空间连通的出风口(11);扰流板(2),其用于安装在驾驶室(3)的顶部,所述扰流板(2)上开设有气流通道(20),所述气流通道(20)朝向所述第一进风口(1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背顶置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板(2)包括:底座(21),所述底座(21)的顶部凹陷并形成有导流槽;顶板(22),所述顶板(22)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导流槽的两端;调节板(23),所述调节板(23)位于所述顶板(22)下方,并转动连接在所述底座(21)的前部,所述顶板(22)以及所述导流槽共同形成所述气流通道(20);驱动器,所述驱动器与所述调节板(23)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调节板(23)旋转,以调节所述气流通道(20)的入口端大小。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背顶置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板(2)的宽度小于所述外罩(1)的宽度,并在所述扰流板(2)的端部与其所在侧的所述外罩(1)的端部之间形成有避让空间,所述外罩(1)的前壁面上还开设有第二进风口(12),所述避让空间在所述外罩(1)的前壁面上的投影覆盖所述第二进风口(12)。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背顶置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1)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三进风口(13)。5.一种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背顶置散热结构;以及热管理系统(5),所述热管理系统(5)安装于后背顶置散热结构的安装空间内。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系统(5)包括散热模块(50)和用于将热风从出风口(11)排出的风扇(51);所述散热系统还包括控制器和用于测量所述散热模块(50)内冷却液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温度传感器和风扇(51)相连接,并用于根据测量的温度,调节风扇(51)的转速。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板(2)包括底座(21)、顶板(22)、调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国栋何进红孙隽杰唐克兵余庆杰柳文琴柯炯王丹丹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