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养殖粪污发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8796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养殖粪污发酵池,包括池体及与池体相通设置的进风管与出风管,所述进风管与出风管至少一个连接有变风向导风机构,所述变风向导风机构包括与进风管/出风管相通连接的软管及与软管相通的导风管,所述导风管上设有多个导风口,所述导风管与池体内壁活动连接并通过驱动组件驱动使多个导风口在池体内变位置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进风管或者出风管或者进风管与出风管连接有变风向导风机构,用于改变导入/导出池体的空气流向,确保整个发酵池内的空气有效循环,发酵池内各个位置的氧气含量都较为均衡,更有利于堆肥的发酵。酵。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养殖粪污发酵池


[0001]本技术涉及有机肥制备
,特别涉及一种养殖粪污发酵池。

技术介绍

[0002]养殖场粪便进行有机发酵处理后是比较好的有机肥,在利用养殖粪便生产生物有机肥时,将粪便与秸秆、木屑、微生物发酵菌剂等混合后导入发酵池进行堆肥发酵。
[0003]在粪便发酵过程中需要控制发酵温度与发酵湿度,堆肥发酵过程基本为好氧发酵,会通过高压强制通风循环系统对发酵池进行循环供风;由于堆肥发酵过程中不会进行搅拌,只会间隔预设时间翻抛堆肥,而供风系统的进风口与出风口位置固定,堆肥不翻抛时位置不变,进风、出风位置不变,则堆肥的某些固定面将始终与空气有良好接触,而堆肥与堆肥之间的间隙、堆肥与池壁之间则容易形成导风死角,极少空气流动,影响堆肥的发酵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养殖粪污发酵池,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发酵池内进风口与出风口的位置固定容易在堆肥与堆肥之间、堆肥与池壁之间等产生导风死角而影响堆肥发酵效果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养殖粪污发酵池,包括池体及与池体相通设置的进风管与出风管,所述进风管与出风管至少一个连接有变风向导风机构,
[0006]所述变风向导风机构包括与进风管/出风管相通连接的软管及与软管相通的导风管,所述导风管上设有多个导风口,所述导风管与池体内壁活动连接并通过驱动组件驱动使多个导风口在池体内变位置设置。
[0007]进一步,所述进风管为沿池体外壁环设的多个,每个进风管均贯穿池体侧壁与池体固定连接,每个进风管均连接有变风向导风机构;
[0008]所述出风管设置在池体的外顶部并通过多个连接管与池体相通,每个连接管均连接有分流管,分流管上设有多个风孔。
[0009]进一步,所述导风管为成列设置或成行设置的多个,每个导风管均与进风管通过软管连接,每个导风管均连接有安装柱,所述安装柱与池体内壁铰接。
[0010]进一步,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多个转动件与驱动件,
[0011]每个所述转动件包括与池体侧壁转动连接的转动轴及与转动轴同轴设置的凸轮,所述凸轮的外围与安装柱接触设置;
[0012]所述驱动件包括多组配合使用的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驱动轴及驱动电机,多个第一锥齿轮均与驱动轴同轴设置,多个第二锥齿轮分别与多个转动轴同轴设置,所述驱动轴设置在池体外并与驱动电机同轴设置。
[0013]进一步,多个导风管成行布设,且每个导风管均水平设置,每个导风管上的多个导
风口沿导风管长度方向均布设置。
[0014]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5]本技术在进风管或者出风管或者进风管与出风管连接有变风向导风机构,用于改变导入/导出池体的空气流向,确保整个发酵池内的空气有效循环,发酵池内各个位置的氧气含量都较为均衡,更有利于堆肥的发酵。
[0016]软管的设置便于导风管在池体内转动且能与进风管/出风管有效连通,不耽搁导风,而多个导风口是将进风管的出风口或出风管的进风口进行了延伸,使得驱动组件驱动导风管在池体内转动使多个导风口在池体内变位置设置,进而改进进风管的出风方向或出风管的进风方向,即便在堆肥不翻抛时,发酵池内的空气流动方向也会进行变化,不易使堆肥与堆肥之间、堆肥与池体内壁之间产生导风死角,更有利于堆肥的发酵。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池体;2、出风管;21、连接管;22、分流管;3、进风管;41、导风管;42、软管;43、导风口;44、安装柱;51、转动轴;52、凸轮;53、连接座;54、第一锥齿轮;55、第二锥齿轮;56、驱动轴;57、驱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0020]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养殖粪污发酵池,包括池体1及与池体1相通设置的进风管3与出风管2,所述进风管3与出风管2至少一个连接有变风向导风机构,所述变风向导风机构包括与进风管3/出风管2相通连接的软管42及与软管42相通的导风管41,所述导风管41上设有多个导风口43,所述导风管41与池体1内壁活动连接并通过驱动组件驱动使多个导风口43在池体1内变位置设置。本技术在进风管3或者出风管2或者进风管3与出风管2连接有变风向导风机构,用于改变导入/导出池体1的空气流向,确保整个发酵池内的空气有效循环,发酵池内各个位置的氧气含量都较为均衡,更有利于堆肥的发酵。软管42的设置便于导风管41在池体1内转动且能与进风管3/出风管2有效连通,不耽搁导风,而多个导风口43是将进风管3的出风口或出风管2的进风口进行了延伸,使得驱动组件驱动导风管41在池体1内转动使多个导风口43在池体1内变位置设置,进而改进进风管3的出风方向或出风管2的进风方向,即便在堆肥不翻抛时,发酵池内的空气流动方向也会进行变化,不易使堆肥与堆肥之间、堆肥与池体1内壁之间产生导风死角,更有利于堆肥的发酵。
[0021]本技术参照现有技术空调送风时的垂直导风条或水平导风条设置本技术的变风向导风机构,因为发酵池的体积较大,如果在进风管3的管口出设置与空调摆风相似的结构,也不利于进风管3送出的风在横向或纵向有较大的覆盖面积,不适用于发酵池内使用。基于此,本实施例设置了变风向导风机构,通过导风管41拓宽进风管3的出风“宽度”,进而增加进风管3的出风覆盖面积。
[0022]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将变风向导风机构与进风管3连接,用于改变池体1内的进风方向,通常池体1为矩形体结构,为使进风管3与出风管2的循环导风效果更好,所述进
风管3为沿池体1外壁环设的多个,每个进风管3均贯穿池体1侧壁与池体1固定连接,每个进风管3均连接有变风向导风机构;所述出风管2设置在池体1的外顶部并通过多个连接管21与池体1相通,每个连接管21均连接有分流管22,分流管22上设有多个风孔;多个分流管22沿池体1内顶部并排设置,每个连接管21均贯穿池体1顶部与池体1固定,出风管2水平设置在池体1外顶部,且出风管2的长度方向与多个分流管22的排列方向垂直设置;每个分流管22上的多个风孔均沿分离管的长度方向均布设置。将进风管3沿池体1侧壁环设,将出风管2设置在池体1顶部,在对池体1内导风时形成下进上出、周围进中间出的导风流向,更有利于池体1内空气的循环。进风管3可通过空压机、风机送风,出风管2可通过排风机导风。
[0023]如图1所示,虽然导风管41可以沿水平方向增加出风“宽度”,但是考虑导风管41能在纵向分散出风“高度”,本技术设置导风管41为成列设置或成行设置的多个,每个导风管41均与进风管3通过软管42连接,每个导风管41均连接有安装柱44,所述安装柱44与池体1内壁铰接。为便于多个导风管41与对进风管3的出风面积进行扩大,多个导风管41成行布设,且每个导风管41均水平设置,每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养殖粪污发酵池,包括池体及与池体相通设置的进风管与出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与出风管至少一个连接有变风向导风机构,所述变风向导风机构包括与进风管/出风管相通连接的软管及与软管相通的导风管,所述导风管上设有多个导风口,所述导风管与池体内壁活动连接并通过驱动组件驱动使多个导风口在池体内变位置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养殖粪污发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为沿池体外壁环设的多个,每个进风管均贯穿池体侧壁与池体固定连接,每个进风管均连接有变风向导风机构;所述出风管设置在池体的外顶部并通过多个连接管与池体相通,每个连接管均连接有分流管,分流管上设有多个风孔。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养殖粪污发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管为成列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龙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省丰沃农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