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生成混凝土三相细观模型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混凝土细观结构的数值模拟的
,具体涉及一种生成混凝土三相细观模型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混凝土是由粗骨料、砂、水、掺合料等按照一定比例配置,经搅拌、振捣、养护而形成的人工石材。混凝土具有成本低、强度高、耐久性好、原料丰富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土木、水利等建筑工程中。混凝土具有高度的非均质性,在细观层次,通常被视为由砂浆、粗骨料和界面过渡区(Interfacial Transition Zone,简称ITZ)组成的三相复合材料。粗骨料体积占混凝土总体积的40%
‑
50%,在混凝土结构中起到“骨架”的作用。混凝土结构受到外荷载作用时,粗骨料之间能够相互传递力,并且由于粗骨料的刚度较大,能够对混凝土内部裂缝的扩展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ITZ是砂浆和粗骨料胶结过渡的部位,厚度为15
‑
30μm。与砂浆相比,ITZ的水泥含量较少、孔隙率和含水量较高,因此ITZ的粘附力较弱,即强度较低。通常认为,在外荷载的作用下,裂缝沿着ITZ延伸扩展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成混凝土三相细观模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选取形状具有代表性的粗骨料,对其进行扫描获得粗骨料的几何模型;步骤2:将步骤1中的粗骨料几何模型导入离散元中,对其进行填充生成颗粒簇;步骤3:基于离散元法,在指定的区域内随机生成步骤2中的颗粒簇;步骤4:提取步骤3中颗粒簇的形状、尺寸、位置信息,并将其映射到有限元中;步骤5:在有限元中建立混凝土试件模型并使用六面体网格对其进行剖分,判断各网格顶点的位置并依据此对混凝土的不同相进行区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成混凝土三相细观模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颗粒簇的位置在指定区域内随机确定,颗粒簇的粒径根据需要固定不变或服从正态分布、对数正态分布、自定义粒径级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成混凝土三相细观模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4中,将离散元中颗粒簇的位置信息映射到有限元时...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