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中供热自动化控制装置,包括供热锅炉、熔盐供热系统、换热系统及自动控制系统;热油供热系统包括热油罐、热油换热盘管、第一熔盐热油盘管及第二熔盐热油盘管,所述热油罐的出口设有并联设置的第一热油泵及第二热油泵,第一热油泵与热油换热盘管相连,第二热油泵的出口分别与第一熔盐热油盘管、第二熔盐热油盘管相连,热油换热盘管设于供热锅炉内;熔盐供热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低温熔盐罐、熔盐换热盘管及高温熔盐罐。上述控制装置通过设有供热锅炉、热油供热系统、熔盐供热系统、换热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以热煤油系统与熔盐系统的配合,使装置能够快速启动,自动化程度高,能够实现较好的集中供热效果。能够实现较好的集中供热效果。能够实现较好的集中供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中供热自动化控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采暖供热
,具体涉及一种集中供热自动化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集中供热是指由集中热源所产生的蒸汽、热水,通过管网供给一个城市(镇)或部分区域生产、采暖和生活所需的热量的方式。
[0003]目前,现代城市的集中热源一般是由热电厂或者以煤炭为主的锅炉房,将熔盐加热为高温熔盐,再将高温熔盐通过主管网输送至换热站,再在换热站中将冷水加热为待需温度的蒸汽或热水,然后通过二次管网输送至用户。上述技术中,由于熔盐需熔化后形成熔融体,才能够形成传热储热流体,使得系统的启动较为麻烦。一般需要电加热或者通入高温蒸汽,使其熔化,由于装置在启动前的等待时间较长,不能形成较好的自动化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集中供热自动化控制装置,解决上述传统的问题,其通过热煤油系统与熔盐系统的配合,使装置能够快速启动,自动化程度高,能够实现较好的集中供热效果。
[0005]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集中供热自动化控制装置,包括:
[0007]供热锅炉;
[0008]热油供热系统,所述热油供热系统包括热油罐、热油换热盘管、第一熔盐热油盘管及第二熔盐热油盘管,所述热油罐的出口设有并联设置的第一热油泵及第二热油泵,所述第一热油泵与所述热油换热盘管相连,所述第二热油泵的出口分别与所述第一熔盐热油盘管、第二熔盐热油盘管相连,所述热油换热盘管设于所述供热锅炉内;所述第一熔盐热油盘管的回油管上设有第一温度检测器,所述第二熔盐热油盘管的回油管上设有第二温度检测器;
[0009]熔盐供热系统,所述熔盐供热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低温熔盐罐、熔盐换热盘管及高温熔盐罐,所述第一熔盐热油盘管设于所述低温熔盐罐内,所述第二熔盐热油盘管设于所述高温熔盐罐内;所述低温熔盐罐的出口设有低温熔盐泵,所述低温熔盐泵与所述熔盐换热盘管相连,所述熔盐换热盘管设于所述供热锅炉内且位于所述热油换热盘管的上方;所述高温熔盐罐的出口设有高温熔盐泵;
[0010]换热系统,所述换热系统包括主换热器,所述主换热器的管程的进口端与所述高温熔盐泵相连,所述主换热器的管程的出口端与所述低温熔盐罐相连,所述主换热器的壳程用于通入与高温熔盐换热的水;以及
[0011]自动控制系统,所述自动控制系统分别与所述第一热油泵、第二热油泵、第一温度检测器、第二温度检测器、低温熔盐泵、高温熔盐泵电性连接。
[0012]优选地,所述供热锅炉为天然气锅炉、生物质气锅炉、生物质锅炉中的一种。
[0013]优选地,所述供热锅炉的一侧连接有鼓风机。
[0014]优选地,所述供热锅炉的废气出口安装有飞灰阻隔罐,所述飞灰阻隔罐内填充有阻隔球。
[0015]优选地,所述热油换热盘管的进油管上设有第三温度检测器,所述热油换热盘管的出油管上设有第四温度检测器。
[0016]优选地,所述熔盐换热盘管的出油管上设有第五温度检测器。
[0017]优选地,所述主换热器与所述低温熔盐罐之间设有余热利用换热器,所述余热利用换热器的管程与所述第二熔盐热油盘管的回油管相连。
[0018]优选地,所述主换热器上设有与壳程连通的过热蒸汽出口、高温热水出口、低温热水出口。
[0019]优选地,所述换热系统还包括主水罐、平衡管及补充水罐,所述主水罐的出口安装有与所述主换热器的壳程相连的水泵,所述补充水罐通过平衡管与所述主水罐相连。
[0020]优选地,所述平衡管的进水端设于所述补充水罐的底部,所述平衡管的出水端设于所述主水罐的中上部。
[0021]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2]本技术的集中供热自动化控制装置通过设有供热锅炉、热油供热系统、熔盐供热系统、换热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以热煤油系统与熔盐系统的配合,使装置能够快速启动,自动化程度高,能够实现较好的集中供热效果。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的集中供热自动化控制装置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0024]图中:10、供热锅炉;11、鼓风机;12、飞灰阻隔罐;20、热油供热系统;21、热油罐;210、第一热油泵;211、第二热油泵;22、热油换热盘管;23、第一熔盐热油盘管;24、第二熔盐热油盘管;30、熔盐供热系统;31、低温熔盐罐;310、低温熔盐泵;32、熔盐换热盘管;33、高温熔盐罐;330、高温熔盐泵;40、换热系统;41、主换热器;410、过热蒸汽出口;411、高温热水出口;412、低温热水出口;42、余热利用换热器;43、主水罐;44、平衡管;45、补充水罐。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中间元件。相反,当元件为称作“直接”与
另一元件连接时,不存在中间元件。
[0028]请参阅图1,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集中供热自动化控制装置,包括供热锅炉10、热油供热系统20、熔盐供热系统30、换热系统40及自动控制系统,所述热油供热系统20包括热油罐21、热油换热盘管22、第一熔盐热油盘管23及第二熔盐热油盘管24,所述热油罐21的出口设有并联设置的第一热油泵210及第二热油泵211,所述第一热油泵210与所述热油换热盘管22相连,所述第二热油泵211的出口分别与所述第一熔盐热油盘管23、第二熔盐热油盘管24相连,所述热油换热盘管22设于所述供热锅炉10内;所述第一熔盐热油盘管23的回油管上设有第一温度检测器,所述第二熔盐热油盘管24的回油管上设有第二温度检测器;所述熔盐供热系统30包括依次相连的低温熔盐罐31、熔盐换热盘管32及高温熔盐罐33,所述第一熔盐热油盘管23设于所述低温熔盐罐31内,所述第二熔盐热油盘管24设于所述高温熔盐罐33内;所述低温熔盐罐31的出口设有低温熔盐泵310,所述低温熔盐泵310与所述熔盐换热盘管32相连,所述熔盐换热盘管32设于所述供热锅炉10内且位于所述热油换热盘管22的上方;所述高温熔盐罐33的出口设有高温熔盐泵330;所述换热系统40包括主换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中供热自动化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供热锅炉;热油供热系统,所述热油供热系统包括热油罐、热油换热盘管、第一熔盐热油盘管及第二熔盐热油盘管,所述热油罐的出口设有并联设置的第一热油泵及第二热油泵,所述第一热油泵与所述热油换热盘管相连,所述第二热油泵的出口分别与所述第一熔盐热油盘管、第二熔盐热油盘管相连,所述热油换热盘管设于所述供热锅炉内;所述第一熔盐热油盘管的回油管上设有第一温度检测器,所述第二熔盐热油盘管的回油管上设有第二温度检测器;熔盐供热系统,所述熔盐供热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低温熔盐罐、熔盐换热盘管及高温熔盐罐,所述第一熔盐热油盘管设于所述低温熔盐罐内,所述第二熔盐热油盘管设于所述高温熔盐罐内;所述低温熔盐罐的出口设有低温熔盐泵,所述低温熔盐泵与所述熔盐换热盘管相连,所述熔盐换热盘管设于所述供热锅炉内且位于所述热油换热盘管的上方;所述高温熔盐罐的出口设有高温熔盐泵;换热系统,所述换热系统包括主换热器,所述主换热器的管程的进口端与所述高温熔盐泵相连,所述主换热器的管程的出口端与所述低温熔盐罐相连,所述主换热器的壳程用于通入与高温熔盐换热的水;以及自动控制系统,所述自动控制系统分别与所述第一热油泵、第二热油泵、第一温度检测器、第二温度检测器、低温熔盐泵、高温熔盐泵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中供热自动化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热锅炉为天然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照,廖祥信,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迪能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