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跑绒的羽绒被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8510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2: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床上用品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防跑绒的羽绒被结构,包括羽绒被本体,所述羽绒被本体的一端缝合有包覆面层,所述包覆面层呈一面开口三面缝合结构,所述包覆面层内壁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魔术贴,所述包覆面层内壁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二魔术贴,所述第一魔术贴和第二魔术贴相适配,且均安装在包覆面层的开口处;通过第一魔术贴和第二魔术贴的互相粘连,包覆面层的开口处能自然处于封闭状态,通过将羽绒被本体远离包覆面层的一端卷起,包覆面层即可将收卷后的羽绒被进行包覆。面层即可将收卷后的羽绒被进行包覆。面层即可将收卷后的羽绒被进行包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跑绒的羽绒被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床上用品
,具体为一种防跑绒的羽绒被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羽绒被的填充物主要是羽绒,羽绒是长在鹅、鸭的腹部,成芦花朵状的绒毛,成片状的叫羽毛。由于羽绒是一种动物性蛋白质纤维,比棉花(植物性纤维素)保温性高,且羽绒球状纤维上密布千万个三角形的细小气孔,能随气温变化而收缩膨胀,产生调温功能,可吸收人体散发流动的热气,隔绝外界冷空气的入侵。
[0003]传统的羽绒被在长时间使用后,内部的羽绒容易聚集在一起,容易跑绒,影响保暖效果,现有的防跑绒手段是在表面缝制网格状的固定线,但是此方式不易对内部羽绒进行更换,且长时间折叠收纳的羽绒被的折痕处容易跑绒,使用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跑绒的羽绒被结构,具备的有益效果,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所提到的长时间折叠收纳的羽绒被的折痕处容易跑绒,使用效果不好的问题。
[0005]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跑绒的羽绒被结构,包括羽绒被本体,所述羽绒被本体的一端缝合有包覆面层,所述包覆面层呈一面开口三面缝合结构,所述包覆面层内壁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魔术贴,所述包覆面层内壁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二魔术贴,所述第一魔术贴和第二魔术贴相适配,且均安装在包覆面层的开口处;通过将羽绒被本体远离包覆面层的一端卷起,包覆面层即可将收卷后的羽绒被进行包覆。
[0006]作为本技术所述防跑绒的羽绒被结构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羽绒被本体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扣合件,所述包覆面层靠近羽绒被本体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扣合件,所述第一扣合件和第二扣合件相适配;通过第一扣合件和第二扣合件的扣合连接,防止本羽绒被本体在使用时与包覆面层分离。
[0007]作为本技术所述防跑绒的羽绒被结构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羽绒被本体设置有两层,其中一层所述羽绒被本体由外到内依次安装有磨毛层、抗拉伸布层和网状内衬层,所述网状内衬层的内壁固定安装有薄棉层,两组所述薄棉层内充斥有羽绒被芯;羽绒被芯容易与薄棉层粘连,保证了在使用时羽绒被本体不易跑绒。
[0008]作为本技术所述防跑绒的羽绒被结构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羽绒被本体表面设置有硅胶条,所述硅胶条呈网格装分布,两组所述硅胶条的连接处安装有固定件;通过安装硅胶条,便于将羽绒被芯分割成小网格结构。
[0009]作为本技术所述防跑绒的羽绒被结构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固定件包括竖向安装在两组薄棉层内的硅胶棒和开设在硅胶棒上的穿孔,所述穿孔上穿插有两组交替设置的拉绳,两组所述拉绳的一端与羽绒被本体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延伸至羽绒被本体的外端;两组拉绳互相收紧,能够对硅胶棒进行折叠,使羽绒被芯不易从穿孔中跑出。
[0010]作为本技术所述防跑绒的羽绒被结构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羽绒被本
体上内嵌有固定套环,所述固定套环的表面固定安装有限位盘,所述限位盘的外端固定安装有绳扣,两组所述拉绳与固定套环、限位盘和绳扣均穿插连接;反复拍打羽绒被本体,羽绒被芯可通过穿孔进入另一组区域内。
[0011]本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2]1、该一种防跑绒的羽绒被结构,将羽绒被本体远离包覆面层的一端卷起,包覆面层即可将收卷后的羽绒被进行包覆,便于固定和收纳,且不易松散,包覆之后的羽绒被呈圆柱状,不具备折痕,避免折痕处跑绒,使用效果好。
[0013]2、该一种防跑绒的羽绒被结构,通过第一扣合件和第二扣合件的扣合连接,防止本羽绒被本体在使用时与包覆面层分离,便于包覆面层的固定,若将第一扣合件和第二扣合件分离,则可延长羽绒被本体的长度,便于多人使用,功能多样。
[0014]3、该一种防跑绒的羽绒被结构,薄棉层与羽绒被芯直接接触,薄棉层表面为有细小纤维,能够勾住羽绒被芯,羽绒被芯容易与薄棉层粘连,保证了在使用时羽绒被本体不易跑绒。
[0015]4、该一种防跑绒的羽绒被结构,通过安装硅胶条,硅胶条与羽绒被本体穿插,可将羽绒被芯分割成小网格结构,便于固定羽绒被芯,防止跑绒。
[0016]5、该一种防跑绒的羽绒被结构,通过安装拉绳,将两组拉绳互相收紧,能够对硅胶棒进行折叠,穿孔被封住,即可缩短羽绒被芯上下之间的距离,使得区域内的羽绒被芯不易从穿孔中跑出,不易串绒,分区效果好。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羽绒被本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羽绒被本体剖视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图3中A处放大图。
[0021]图中:1、羽绒被本体;11、磨毛层;12、抗拉伸布层;13、网状内衬层;14、薄棉层;15、第一扣合件;2、包覆面层;21、第一魔术贴;22、第二魔术贴;23、第二扣合件;3、硅胶条;4、固定件;41、硅胶棒;42、穿孔;43、拉绳;44、固定套环;45、限位盘;46、绳扣。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实施例1
[0024]本实施例意在促进解决如何保证折叠后的羽绒被折痕处不跑绒的问题,请参阅图1

4,一种防跑绒的羽绒被结构,包括羽绒被本体1,羽绒被本体1的一端缝合有包覆面层2,包覆面层2呈一面开口三面缝合结构,包覆面层2内壁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魔术贴21,包覆面层2内壁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二魔术贴22,第一魔术贴21和第二魔术贴22相适配,且均安装在包覆面层2的开口处。
[0025]羽绒被本体1在平铺时,包覆面层2位于羽绒被本体2表面,不影响羽绒被本体1使用,且第一魔术贴21和第二魔术贴22互相粘连,因此包覆面层2的开口处能自然处于封闭状态,便于对包覆面层2进行密封。
[0026]若需要对羽绒服本体1进行收纳,则将羽绒被本体1远离包覆面层2的一端卷起,最后将包覆面层2内外翻转,包覆面层2即可将收卷后的羽绒被1进行包覆,便于固定和收纳,且不易松散,包覆之后的羽绒被呈圆柱状,不具备折痕,避免折痕处跑绒,使用效果好。
[0027]实施例2
[0028]本实施例意在促进解决如何对包覆面层2和羽绒被本体1进行固定的问题,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出的改进,具体的,请参阅图1、图3和图4,羽绒被本体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扣合件15,包覆面层2靠近羽绒被本体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扣合件23,第一扣合件15和第二扣合件23相适配。
[0029]第一扣合件15和第二扣合件23扣合连接,包覆面层2通过扣合结构与羽绒被本体1表面进行固定,防止本羽绒被本体1在使用时与包覆面层2分离,便于包覆面层2的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跑绒的羽绒被结构,包括羽绒被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羽绒被本体(1)的一端缝合有包覆面层(2),所述包覆面层(2)呈一面开口三面缝合结构,所述包覆面层(2)内壁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魔术贴(21),所述包覆面层(2)内壁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二魔术贴(22),所述第一魔术贴(21)和第二魔术贴(22)相适配,且均安装在包覆面层(2)的开口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跑绒的羽绒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羽绒被本体(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扣合件(15),所述包覆面层(2)靠近羽绒被本体(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扣合件(23),所述第一扣合件(15)和第二扣合件(23)相适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跑绒的羽绒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羽绒被本体(1)设置有两层,其中一层所述羽绒被本体(1)由外到内依次安装有磨毛层(11)、抗拉伸布层(12)和网状内衬层(13),所述网状内衬层(13)的内壁固定安装有薄棉层(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一洲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洁瑞雅纺织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