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海上风电五连筒基础智能在位纠倾系统及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海上风电基础工程
,特别是一种海上风电五连筒基础智能在位纠倾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海上风电向深远海和大容量发展,单桩基础与重力式等传统基础结构由于造价过高、施工难度大已不再适用,迫切需要选取一种兼具经济性和稳定性的风电基础型式。海上风电宽浅式筒型基础的出现,为海上风机基础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方向,其宽浅式的设计使得海上风机能够抵抗较大的倾覆荷载作用,有效控制基础的差异沉降,同时筒型基础和风机一体化安装技术,使得宽浅式筒型基础优势显著。但是宽浅型筒型基础在安装过程中,特别是在抽取负压下沉阶段,常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筒内外压差和筒内各舱室间压差过大,使得筒壁及分舱板发生屈曲破坏,继而沉放失败。在此基础上,海上风电五连筒基础结构应运而生,该结构将大直径单筒变为小直径多筒,可以有效解决筒壁及分舱板的屈曲破坏难题,同时将多筒通过中间筒连接成为一个整体,不仅能够继续发挥宽浅式筒型基础抵抗倾覆荷载作用的优势,还能满足风机基础一体式安装的要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上风电五连筒基础智能在位纠倾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五连筒基础结构和智能控制系统两部分;所述五连筒基础结构,整体由五个底部开口的半封闭筒体构成,包括一个中筒和四个边筒;所述半封闭筒体由筒裙板、隔层板和筒顶板组成,筒顶板焊接于筒裙板顶部使其封闭,隔层板平行于筒顶板焊接,形成筒体内的空间隔层;所述中筒圆心位于结构中心位置,所述边筒围绕中筒形成均匀圆周阵列,各筒体直径大小根据设计要求而定,且中筒与边筒裙板相交部分只保留边筒裙板作为共用筒裙板;在隔层板与筒顶板之间的高度,所述共用筒裙板设有排水孔7;在边筒的隔层板上开设渗流孔;中筒顶板上设有检修孔和外排水管;所述智能控制系统包括电池管理系统、倾角传感器、数据处理器、控制器、电磁阀、真空泵、单向阀、分流管和集流箱,将电池管理系统与风机发电系统相连,用于为电池自动充电,然后用导线分别将电池管理系统、倾角传感器、数据处理器、控制器组装成串联电路,该电路不设开关,始终处于通路状态,将真空泵、电磁阀分别与控制器的其他通道连接,完成智能控制系统的电路连接;将分流管的一端通过电磁阀与共用筒裙板顶端的各排水孔对应连接,另一端与集流箱的各分流孔对应连接,集流箱的出流口与真空泵的抽水口相连,真空泵的排水孔上安装单向阀,然后通过外排水管道穿过筒顶板与基础外海水相连,完成智能控制系统的结构组装;组装完成的智能控制系统固定在中筒隔层板上,倾角传感器位于隔层板的中心位置,最终完成海上风电五连筒基础智能在位纠倾系统的组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上风电五连筒基础智能在位纠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管由圆钢管和方钢管组成,圆钢管呈水平放射状布置,通过卡箍固定在围成四边形的方钢管上,方钢管固定于中筒隔层板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上风电五连筒基础智能在位纠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处理器中设定的基础倾斜的极限角度一般不大于0.5
°
;数据处理器还配备有GPS预警模块,当倾角大于倾斜极限值时,会向远程控制中心发布警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上风电五连筒基础智能在位纠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箱一般为六面体钢棱柱,高度为0.4~0.6m,侧边边长为0.4~0.6m,其上分流孔和出流口的直径均为0.2~0.3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上风电五连筒基础智...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