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实验兔培养用培养箱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养殖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实验兔培养用培养箱。
技术介绍
[0002]实验兔是由遗传背景明确、来源清楚的家兔经人工饲养、繁育,并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及寄生虫进行控制培育而成。实验兔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鉴定和其他科学实验。
[0003]实验兔通常需要培养一段时间以便实验正常进行,目前,主要采用漏便式兔笼进行饲养,漏便式兔笼便于兔子粪便的清理,传统的粪便清理方式是于兔笼的底部装置清洗槽,利用水龙头单方向压力清洗,清洗后的粪便进入清洗槽中,最后将清洗槽中的粪便倒出。这种清洗槽存在的缺点是:清洗槽的底面水平设置,粪便落入至清洗槽后不易清洗,清洗不彻底,残留的粪便较多;采用水龙头单方向压力清洗,由于兔笼的尺寸较大,水龙头清洗效率较低,耗时较多,并且水龙头出水时还易喷淋到兔子身上,不利于兔子的卫生清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实验兔培养用培养箱。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验兔培养用培养箱,包括箱体(1)和设于所述箱体(1)底部的排粪箱(2),所述排粪箱(2)底部设有导料槽,所述导料槽倾斜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两侧内壁上分别设有第一活动槽,所述第一活动槽内设有第一转辊(121),所述第一转辊(121)上设有底板(12),所述底板(12)上设有多个第一通槽;所述第一活动槽上方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可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板(13),所述第一连接板(13)上设有输气腔和输水腔;所述箱体(1)底部还设有第一连接杆(11),所述第一连接杆(11)上设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转辊(121)转动的第一电机(1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验兔培养用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11)侧壁上设有第二活动槽,所述第二活动槽内设有第一活动块(16),所述第一活动块(16)上设有第三活动槽,所述第三活动槽内设有支撑板(161);所述第一活动块(16)上设有第四活动槽,所述第四活动槽内壁上设有第一连接弹簧(1641),所述第一连接弹簧(1641)一端设有第二连接杆(164),所述第一连接杆(11)上设有与所述第二活动槽相通的第一活动腔,所述第一电机(114)设于所述第一活动腔内,所述第一电机(114)可驱动所述第二连接杆(164)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实验兔培养用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活动槽底部设有第五活动槽,所述第五活动槽内设有第一活动板(113),所述第一活动板(113)底部设有第一支撑弹簧(1131),所述第一活动板(113)上设有第六活动槽,所述第六活动槽内设有第二活动块(1132),所述第二活动块(1132)侧壁上设有第一滑块,所述第六活动槽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滑块相配合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二活动块(1132)上设有限位杆(1133),所述第一活动块(16)底部设有与所述第四活动槽相通的第一通腔,所述第二连接杆(164)底部设有与所述限位杆(1133)相配合的第一限位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实验兔培养用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61)底部设有第二支撑弹簧(163)和第一推块(162),所述第三活动槽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一推块(162)相配合的第二通槽,所述第一推块(162)侧壁上设有多个凸条,所述第五活动槽内壁上设有多个与所述凸条相配合的凹槽;所述第一电机(114)的输出轴上设有线辊(17),所述线辊(17)上设有第一连接绳,所述第一连接绳一端固连于所述第二连接杆(164)上;所述第一活动腔内壁上设有第一连接盘(116),所述第一电机(114)的输出轴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盘(116)上,所述第一连接盘(116)上设有线轮(170),所述线轮(170)上设有第二连接绳,所述第二连接绳一端固连于所述底板(12)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实验兔培养用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盘(116)内壁上设有第七活动槽,所述线轮(170)设于所述第七活动槽内,所述线轮(170)为环形结构,所述线轮(170)内壁上设有第八活动槽,所述第八活动槽内设有第一传动块(1701),所述第一传动块(1701)侧壁上设有第二连接弹簧(1702),所述第八活动槽顶部设有第二活动腔,所述第一传动块(1701)上铰接有第二连接板(1703),所述第二连接板(1703)另一端铰接有第一推板(1704),所述第二活动腔顶部设有第三通槽;所述第七活动槽顶部设有与所述第三通槽相对应的第九活动槽,所述第九活动槽顶部设有第三连接弹簧(1162),所述第三连接弹簧(1162)底端设有活动环(1161)。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实验兔培养用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腔顶部设有与所述第九活动槽相通的空腔,所述空腔底部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空腔内设有第二推
板(174),所述线辊(17)上设有第二通腔,所述第二推板(174)底部可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轴(173),所述第一连接轴(173)穿设于所述第二通腔内,所述第一连接轴(173)底部设有第二连接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亚仙,汤银根,朱超杰,王争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宏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