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中性纳滤膜、制备方法及其在小分子染料废水脱盐中的用途技术

技术编号:33377434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2: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具有电中性表面电荷性质的纳滤膜用于印染行业小分子染料(<500Da)废水脱盐的概念。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将水相单体二乙烯三胺与油相单体均苯三甲酰氯先进行界面聚合,接着首次使用醇相中的短链胺(三乙烯四胺、四乙烯五胺等)对界面聚合层二次胺化修饰,构筑了电中性选择层,实现了水中结晶紫(408Da)与Na2SO4的高效分离。在保持混合溶液中结晶紫截留率99.5%左右的同时,Na2SO4截留率仅有16.8%,分离效率达到了166.4。说明制备的纳滤膜有望解决小分子带电染料脱盐的难题,降低企业在污染治理方面的投入成本。业在污染治理方面的投入成本。业在污染治理方面的投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中性纳滤膜、制备方法及其在小分子染料废水脱盐中的用途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面向小分子染料废水脱盐并具有电中性表面电荷特征的纳滤膜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膜分离材料


技术介绍

[0002]分离小分子带电染料(<500Da)和无机盐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大挑战,涉及环境保护,人类健康和工业治理等多个方面。根据要求,典型的高污染印染行业必须考虑如何高效处理其产生的高盐小分子带电染料废水,并对废水中的盐组分进行二次利用,以降低企业在污染治理方面的投入成本。作为膜分离领域中的新秀,纳滤膜因其独特的分离尺度(200

1000Da),有望解决此类脱盐问题。
[0003]对于纳滤膜的制备过程,通常是采用界面聚合(IP)的方法进行,在纳滤膜中形成过程中,胺类单体从多孔基质内部的水中扩散到油相中与酰氯类单体进行缩聚,形成聚酰胺网络。然而,新生的聚合层阻碍了胺跨膜的传输,因此过量的酰氯不参与反应。它带来了两个较为明显的问题。第一,过量的酰氯在IP过程中和之后容易发生不可逆水解,严重干扰形成的选择性层的化学性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纳滤膜,是由基膜和选择分离层复合而成,所述的选择分离层是通过多乙烯多胺、酰氯类单体界面聚合得到,并且在选择分离层上还包括备电中性选择层,所述的备电中性选择层是由短链胺和酰氯类单元交联得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纳滤膜表面具有电中性的电化学性质特征,其出现的pH范围在5.8

7.3之间;所述的多乙烯多胺是二乙烯三胺(DETA);所述的酰氯类单体选自均苯三甲酰氯(TMC);所述的短链胺是乙二胺(EDA)、二乙烯三胺(DETA)、三乙烯四胺(TETA)、四乙烯五胺(TEPA)和五乙烯六胺(PEHA);基膜的材质是聚酰亚胺(PI)、聚醚砜(PES)、磺化聚砜(SPSF)、聚醚酰亚胺(PEI)等,为超滤膜。3.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滤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第1步,提供基膜;第2步,配制含有多乙烯多胺的水相溶液;采用第一溶剂,配制含有酰氯类单体的有机相溶液;第3步,采用第二溶剂,配制含有短链胺的修饰溶液;所述的第二溶剂能够与第一溶剂互溶,且酰氯类单体不能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世鹏唐铭健李璐蒋阳琦刘美玲邢卫红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