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内埋武器轨迹捕获试验大机动模拟的支撑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37635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2:44
本申请涉及试验空气动力学的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用于内埋武器轨迹捕获试验大机动模拟的支撑系统,包括导弹模型、置于导弹模型内部的应变天平、与应变天平两端连接的用于不同分段攻角范围的尾撑机构和头撑机构;尾撑用于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内埋武器轨迹捕获试验大机动模拟的支撑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试验空气动力学的
,特别是一种在风洞中实现内埋武器0~180
°
翻转机动轨迹捕获试验的支撑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机弹分离、级间分离、助推器分离以及头罩分离等多体分离问题是航空航天飞行器面临的关键技术问题。飞行器在多体分离过程中会出现复杂的多体干扰流动,在飞行器的研制过程中,如果分离方案设计不合理,会导致分离体发生碰撞或者运动失控的风险。当前,全向攻击能力是新一代空射导弹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它要求导弹具备过失速越肩发射技术,即快速转弯飞行的能力。
[0003]轨迹捕获风洞试验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多体分离地面模拟技术,将风洞模型试验与飞行力学有机结合,其突出优点是预测的准确性高,能获得与全尺寸飞行试验数据基本一致的试验结果,能通过计算机软件在试验中模拟外挂复杂的分离条件(如助投力、外挂物本身的推力等)和特殊的飞行状态(如俯仰、爬升或加速飞行等),适应飞机某些包线飞行状态下的发射,能在试验中直接给出外挂分离轨迹,及时评定分离特性,必要时可随时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内埋武器轨迹捕获试验大机动模拟的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弹模型(4)、置于导弹模型(4)内部的应变天平(7)、与应变天平(7)两端连接的用于不同分段攻角范围的尾撑机构和头撑机构、用于修正头撑机构干扰的腹撑系统和腹撑带假头撑系统;尾撑机构用于0~

90
°
攻角范围,头撑机构用于

90
°


180
°
攻角范围;尾撑机构连接于应变天平(7)朝向导弹模型(4)尾部的一端,且从导弹模型(4)的尾部伸出;头撑机构连接于应变天平(7)朝向导弹模型(4)头部的一端,且从导弹模型(4)的头部伸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内埋武器轨迹捕获试验大机动模拟的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撑机构包括所适用分段攻角范围逐渐减小的尾直支杆(21)和至少一个尾预弯支杆(22),头撑机构包括适用分段攻角范围逐渐减小的至少一个头预弯支杆(23)和头直支杆(24);尾直支杆(21)、尾预弯支杆(22)、头预弯支杆(23)、头直支杆(24)均包括直尾杆(11)和支撑杆(12),直尾杆(11)和支撑杆(12)之间连接有过渡段(13);尾直支杆(21)的直连杆与导弹模型(4)同轴设置,且从导弹模型(4)的尾部伸出,支撑杆(12)与导弹模型(4)之间的预置角为0;头直支杆(24)的直连杆与导弹模型(4)同轴设置,且从导弹模型(4)的头部伸出,支撑杆(12)与导弹模型(4)之间的预置角为

180
°
;尾预弯支杆(22)的直连杆与导弹模型(4)同轴设置,且从导弹模型(4)的尾部伸出,支撑杆(12)与导弹模型(4)之间的预置角为0~

90
°
任意角度;头预弯支杆(24)的直连杆与导弹模型(4)同轴设置,且从导弹模型(4)的头部伸出,支撑杆(12)与导弹模型(4)之间的预置角为

90
°


180
°
任意角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内埋武器轨迹捕获试验大机动模拟的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0~

180
°
攻角范围,可分段为至少4个攻角范围,且随着攻角变小,应变天平(7)依次连接尾直支杆(21)、至少一个尾预弯支杆(22)、至少一个头预弯支杆(23)、头直支杆(24),不同攻角分段内,其对应的尾直支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晨凯魏忠武董金刚谢峰王帅伍彬傅建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