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显华专利>正文

一种防漏电保护插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7420 阅读:2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防漏电保护插头,包括外壳组件及设于其内的电路板上的电源输入组件(10)、电源输出组件(20)、控制组件(30)和控制电源通断的断路组件(40),电源输出组件(20)的电源线的火线L和零线N上覆盖有屏蔽网(24),其特征在于,断路组件(40)包括双刀单掷开关SW1、线圈L1和L2,开关SW1分别将电源输入组件(10)、电源输出组件(20)的火线L、零线N对接;控制组件(30)包括一个屏蔽网(24)上有电压便导通的单向可控硅SCR,可控硅SCR导通便会触发线圈L1或L2使铁芯制动开关SW1断开。当屏蔽网上漏电时,开关SW1断开,从而对电源线的破损、起火花等不安全因素起到断路保护的作用。(*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漏电保护插头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器插头,尤其是用于防止电器的电源线漏电造成安 全隐患而及时断开电器的电源、保证电器用电安全的一种防漏电保护插头。
技术介绍
在曰常生活中人们普遍使用的电器都需要电源线来为电器提供电源,以使 电器能正常的工作。而电器的电源线一般都曝露在电器的壳体之外,没有特别 的保护措施。当电源线老化或破损之后,便会产生漏电现在,此时很容易引发 火灾或有触电的危险,而单靠人们自己检测自家的电器是否漏电是很难做到及 时准确的,因此,电源线漏电后有必要的检测控制元件将电源断开以保证人身和财产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而现有的防漏电保护插头通常存在反映不够灵敏 且安全性不够可靠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解决上述电器电源线的安全保护问题,而提供一种反应灵 敏,对曝露于电器外部的电源线的破损、起火花等不安全因素起保护作用的防 漏电保护插头。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釆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漏电保护插头,包括外壳组件及设于其内的电路板上的电源输入组件、电源输出组件、控制组件和控制电源通断的断路组件,电源输出组件的电 源线的火线L和零线N上覆盖有屏蔽网,其特征在于,所述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漏电保护插头,包括外壳组件(70)及设于其内的电路板上的电源输入组件(10)、电源输出组件(20)、控制组件(30)和控制电源通断的断路组件(40),电源输出组件(20)的电源线的火线L和零线N上覆盖有屏蔽网(24),其特征在于,所述断路组件(40)包括双刀单掷开关SW1、线圈L1和L2,线圈L1和L2串联后跨接于电源输出组件(20)的火线L和零线N上,开关SW1分别将电源输入组件(10)、电源输出组件(20)的火线L、零线N对接;控制组件(30)包括一个屏蔽网(24)上有电压便导通的单向可控硅SCR,可控硅SCR的正极连接到线圈L1、L2的接点B上,负极分别连接到电源输出组件(20)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漏电保护插头,包括外壳组件(70)及设于其内的电路板上的电源输入组件(10)、电源输出组件(20)、控制组件(30)和控制电源通断的断路组件(40),电源输出组件(20)的电源线的火线L和零线N上覆盖有屏蔽网(24),其特征在于,所述断路组件(40)包括双刀单掷开关SW1、线圈L1和L2,线圈L1和L2串联后跨接于电源输出组件(20)的火线L和零线N上,开关SW1分别将电源输入组件(10)、电源输出组件(20)的火线L、零线N对接;控制组件(30)包括一个屏蔽网(24)上有电压便导通的单向可控硅SCR,可控硅SCR的正极连接到线圈L1、L2的接点B上,负极分别连接到电源输出组件(20)的火线L和零线N上,可控硅SCR导通便会触发线圈L1或L2使铁芯制动开关SW1断开。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防漏电保护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输 入组件(IO)由分别与火线L、零线N、地线G相连的L插片(11)、 N插片(12) 和G插针(13)组成;所述电源输出组件(20)为由L线、N线、G线组成的三 芯电源线,其接头分别连接L接片(21)、 N接片(22)和G接片(23);其中G 插针(13)与G接片(23)直接相连,L插片(11)、 N插片(12)通过开关SW1 分别与L接片(21)、 N接片(22)相连。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漏电保护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L插片 (11)、 N插片(12)连接在开关SW1的两固定接点上,L接片(21)、 N接片(22)连接在开关SW1的活动接点(42)上,开关SW1的活动接点由线圈Ll和L2的 铁芯(47)制动,其中线圈Ll和L2串联后的两自由端分别通过电路板(31) 上反向导通的二极管'D1、 D2连接到L接片(21)、 N接片(22)上。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漏电保护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30)包括一个单向可控硅SCR、限流电阻R1、保护元件和压敏电阻M0V2, 保护元件跨接在可控硅SCR的触发极和负极间,压敏电阻M0V2跨接在可控硅 SCR的正负极间,可控硅SCR的负极分别通过正向导通的二极管D3、 D4连接到 L接片(21)和N接片(22),可控硅SCR的触发极串接限流电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显华
申请(专利权)人:张显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