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水两用换热机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7260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2: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水两用换热机组,包括一次侧供热循环系统、板式换热器组、二次侧受热循环系统、二次侧补水系统以及控制系统;其中一次侧供热循环系统与板式换热器组的热侧进出口连接为板式换热器组提供热能,二次侧受热循环系统与板式换热器组的冷侧进出口连接,将一次侧供热循环系统提供的热能通过板式换热器组交换到二次侧受热循环系统,二次侧补水系统连接二次侧受热循环系统为其补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一套汽水两用换热机组代替两套换热机组,简化了机组外管线,降低了投资成本,减小了占地面积和空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机组采用自动检测和智能控制设备,具备远程监测和控制功能,实现全自动无人值守。实现全自动无人值守。实现全自动无人值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水两用换热机组


[0001]本技术属于供热
,具体涉及一种汽水两用换热机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政供热系统中换热站的一次热源一般为蒸汽或者高温热水,当一次热源既有蒸汽,又有高温热水时,由于一次热源为蒸汽时采用的换热系统以及控制系统与一次热源为高温热水时所采用的换热系统以及控制系统不同,只能配置两套换热机组进行换热,两套换热机组单独配置和控制,不能混用。配置两套换热机组具有投资成本高、占地面积和空间大等缺点。并且当一次热源高温热水不足,或者设备检修导致无高温热水,只有蒸汽作为热源时,一套水水换热机组无法运行。
[0003]目前的市政供热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取暖问题,供热温度达不到、管网缺水等问题困扰着供热企业,也给供热企业的维护增加了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投资少、地面积少、具有远程控制和监视功能的一种汽水两用换热机组。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汽水两用换热机组,包括一次侧供热循环系统、板式换热器组、二次侧受热循环系统、二次侧补水系统以及控制系统;其中一次侧供热循环系统与板式换热器组的热侧进出口连接为板式换热器组提供热能,二次侧受热循环系统与板式换热器组的冷侧进出口连接,将一次侧供热循环系统提供的热能通过板式换热器组交换到二次侧受热循环系统,二次侧补水系统连接二次侧受热循环系统为其补水,所述一次侧供热循环系统中设置调节热源进入流量的电动调节阀以及根据热源性质选择换热后热源通路的电动蝶阀,所述二次侧受热循环系统中设置用于循环的循环水泵,循环水泵转速通过变频器调节,所述二次侧补水系统中设置补水水泵,补水水泵转速通过变频器调节,上述电动调节阀、电动蝶阀以及变频器的控制信号来自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通过设置于一次侧供热循环系统和二次侧受热循环系统中的温度变送器和压力变送器采集温度和压力信号,并根据内置控制程序,实现汽水两用换热机组的全自动无人值守控制。
[0007]进一步的,所述一次侧供热循环系统包括连接一次热源供给侧与板式换热器组热侧进口的管道,从热源侧看,管道中依次串接截止阀、过滤器和电动调节阀,管道上还设置温度表、压力表以及温度变送器和压力变送器;还包括连接一次热源回收侧与板式换热器组热侧出口的管道,管道上设置温度表、压力表以及温度变送器和压力变送器,管道中串接电动蝶阀,电动蝶阀两端并联一分支管路,从板式换热器组热侧出口看,分支管路中依次设置电动蝶阀、疏水阀和截止阀。
[0008]进一步的,所述二次侧受热循环系统包括连接板式换热器组冷侧出口与二次供水侧连接的管道,管道上设置温度表、压力表以及温度变送器和压力变送器,还包括连接板式
换热器组冷侧进口与二次回水侧连接的管道,管道上设置温度表、压力表以及温度变送器和压力变送器,管道中串接止回阀,在止回阀两端并联两路结构相同的增压循环支路,所述增压循环支路中依次设置蝶阀、循环水泵、止回阀、蝶阀。
[0009]更进一步的,在连接板式换热器组冷侧出口与二次供水侧连接的管道上还设有电磁阀和安全阀,电磁阀用于释压。
[0010]进一步的,所述二次侧补水系统包括连接软化水供给设备和二次侧受热循环系统的管道,管道中串接结构完全相同的两路并联补水支路,每路补水支路中依次串接蝶阀、补水水泵、止回阀和蝶阀。
[0011]进一步的,所述板式换热器组为一组板式换热器,或者并联连接的多组板式换热器,每组板式换热器的热侧进出口均配置截止阀,每组板式换热器的冷侧进出口均配置蝶阀。
[00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3]本技术采用一套汽水两用换热机组代替两套换热机组,简化了机组外管线,降低了投资成本,减小了占地面积和空间,解决了当一次热源高温水不足,或者设备检修期间无高温水,只有高温蒸汽作为备用热源时,一套水水换热机组无法运行的问题,提高了机组的实用性,本技术机组采用自动检测和智能控制设备,具备远程监测和控制功能,实现全自动无人值守。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6]如图1所示,本技术是一种汽水两用换热机组,包括一次侧供热循环系统、板式换热器组、二次侧受热循环系统、二次侧补水系统以及控制系统;其中一次侧供热循环系统与板式换热器组的热侧进出口连接为板式换热器组提供热能,二次侧受热循环系统与板式换热器组的冷侧进出口连接,将一次侧供热循环系统提供的热能通过板式换热器组交换到二次侧受热循环系统,二次侧补水系统连接二次侧受热循环系统为其补水,所述一次侧供热循环系统中设置调节热源进入流量的电动调节阀3以及根据热源性质选择换热后热源通路的电动蝶阀,所述二次侧受热循环系统中设置用于循环的循环水泵14,循环水泵转速通过变频器17调节,所述二次侧补水系统中设置补水水泵16,补水水泵转速通过变频器调节,上述电动调节阀、电动蝶阀以及变频器的控制信号来自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通过设置于一次侧供热循环系统和二次侧受热循环系统中的温度变送器5和压力变送器4采集温度和压力信号,并根据内置控制程序,实现汽水两用换热机组的全自动无人值守控制。本技术控制系统通过管路上设置的采集设备、控制设备以及控制系统中配置的CPU模块、数字量采集模块、模拟量采集模块、数字量输出模块等控制模块实现远程控制,具备以下功能:恒温供水、温度补偿、恒压差或恒压供水、自动补水定压、水泵变频、断电保护、来电自启、对变频器工作状态进行自动监测和保护、泵阀联锁、开机自检、顺序启动、失压保护、自动泄压、超温保护、就地数据采集及显示、数据上传及远程控制等功能。
[0017]所述一次侧供热循环系统包括连接一次热源供给侧与板式换热器组热侧进口的管道,从热源侧看,管道中依次串接截止阀1、过滤器2和电动调节阀3,管道上还设置温度表8、压力表10以及温度变送器5和压力变送器4;还包括连接一次热源回收侧与板式换热器组热侧出口的管道,管道上设置温度表、压力表以及温度变送器和压力变送器,管道中串接电动蝶阀,电动蝶阀两端并联一分支管路,从板式换热器组热侧出口看,分支管路中依次设置电动蝶阀、疏水阀9和截止阀。
[0018]所述二次侧受热循环系统包括连接板式换热器组冷侧出口与二次供水侧连接的管道,管道上设置温度表、压力表以及温度变送器和压力变送器,还包括连接板式换热器组冷侧进口与二次回水侧连接的管道,管道上设置温度表、压力表以及温度变送器和压力变送器,管道中串接止回阀(此循环支路用于不需增压循环情况下),在止回阀两端并联两路结构相同的增压循环支路(两循环支路一用一备),所述增压循环支路中依次设置蝶阀11、循环水泵14、止回阀15、蝶阀。为了防止循环水泵工作时振动的影响,循环水泵进出口通过软连接18和管道连接。为了保证二次侧受热循环系统压力稳定,保证在出现故障时不会产生大的事故,在连接板式换热器组冷侧出口与二次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水两用换热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次侧供热循环系统、板式换热器组、二次侧受热循环系统、二次侧补水系统以及控制系统;其中一次侧供热循环系统与板式换热器组的热侧进出口连接为板式换热器组提供热能,二次侧受热循环系统与板式换热器组的冷侧进出口连接,将一次侧供热循环系统提供的热能通过板式换热器组交换到二次侧受热循环系统,二次侧补水系统连接二次侧受热循环系统为其补水,所述一次侧供热循环系统中设置调节热源进入流量的电动调节阀(3)以及根据热源性质选择换热后热源通路的电动蝶阀,所述二次侧受热循环系统中设置用于循环的循环水泵(14),循环水泵转速通过变频器(17)调节,所述二次侧补水系统中设置补水水泵(16),补水水泵转速通过变频器调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水两用换热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侧供热循环系统包括连接一次热源供给侧与板式换热器组热侧进口的管道,从热源侧看,管道中依次串接截止阀(1)、过滤器(2)和电动调节阀(3),管道上还设置温度表(8)、压力表(10)以及温度变送器(5)和压力变送器(4);还包括连接一次热源回收侧与板式换热器组热侧出口的管道,管道上设置温度表、压力表以及温度变送器和压力变送器,管道中串接电动蝶阀,电动蝶阀两端并联一分支管路,从板式换热器组热侧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体蛟金凯杰高兴明丁蕾杨天文李大龙
申请(专利权)人:秦皇岛鲁尔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