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电容器和具有该多层电容器的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7227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2: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层电容器和具有该多层电容器的板。所述多层电容器包括:电容器主体,包括介电层以及第一内电极和第二内电极,并且具有第一表面、第二表面、第三表面、第四表面、第五表面和第六表面;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分别设置在所述电容器主体的所述第五表面和所述第六表面上,并且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的表面具有预定粗糙度;第一外电极,设置在所述电容器主体的所述第三表面以及所述第一侧部的一部分和所述第二侧部的一部分上,并且连接到所述第一内电极;以及第二外电极,设置在所述电容器主体的所述第四表面以及所述第一侧部的一部分和所述第二侧部的一部分上,并且连接到所述第二内电极。且连接到所述第二内电极。且连接到所述第二内电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层电容器和具有该多层电容器的板
[0001]本申请要求于2020年11月10日向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第10

2020

0149552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的权益,所述韩国专利申请的公开内容通过引用被全部包含于此。


[0002]本公开涉及一种多层电容器和具有该多层电容器的板。

技术介绍

[0003]近来,根据电子装置的小型化和多功能化,还已要求多层电容器具有小尺寸和高电容。为此,已经制造了具有如下结构的多层电容器:内电极的在宽度方向上的面积通过使内电极在电容器主体的宽度方向上暴露而显著增大。
[0004]在具有这种结构的多层电容器中,在制造电容器主体之后且在烧结电容器主体之前,侧部分别附接到电容器主体的在宽度方向上的相对表面,以覆盖内电极的暴露部分。
[0005]然而,在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在内电极暴露于电容器主体的宽度方向上之后,侧部附接到电容器主体的宽度方向上的相对表面)的多层电容器中,在形成外电极之后进行烧制时可能发生外电极与侧部分层的现象,并且湿气可能渗透到由于这种现象而产生的间隙中从而导致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公开的一方面可提供一种多层电容器以及具有该多层电容器的板,该多层电容器的电容可增大,并且可通过增大外电极与侧部之间粘合力来改善其防潮可靠性。
[0007]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一种多层电容器可包括:电容器主体,包括介电层以及第一内电极和第二内电极,并且电容器主体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连接到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且彼此相对的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以及连接到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连接到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且彼此相对的第五表面和第六表面;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分别设置在所述电容器主体的所述第五表面和所述第六表面上,并且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的表面具有预定粗糙度;以及第一外电极和第二外电极,所述第一外电极设置在所述电容器主体的所述第三表面以及所述第一侧部的一部分和所述第二侧部的一部分上,并且连接到所述第一内电极,所述第二外电极设置在所述电容器主体的所述第四表面以及所述第一侧部的一部分和所述第二侧部的一部分上,并且连接到所述第二内电极。
[0008]所述第一侧部可在它的与所述第一外电极和所述第二外电极接触的表面上具有所述预定粗糙度,所述第二侧部可在它的与所述第一外电极和所述第二外电极接触的表面上具有所述预定粗糙度。
[0009]所述第一侧部可在它的与所述第一外电极接触的部分和与所述第二外电极接触的部分上具有所述预定粗糙度,所述第二侧部可在它的与所述第一外电极接触的部分和与所述第二外电极接触的部分上具有所述预定粗糙度。
[0010]所述第一侧部的表面和所述第二侧部的表面中的一个表面的粗糙度(Ra)为2nm至100nm。
[0011]所述第一外电极可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一带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电容器主体的所述第三表面上并且连接到所述第一内电极,所述第一带部从所述第一连接部延伸到所述第一侧部的一部分和所述第二侧部的一部分。所述第二外电极可包括第二连接部和第二带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电容器主体的所述第四表面上并且连接到所述第二内电极,所述第二带部从所述第二连接部延伸到所述第一侧部的一部分和所述第二侧部的一部分。
[0012]所述第一带部和所述第二带部可分别具有小于等于10μm的平均厚度。
[0013]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可分别具有小于等于10μm的平均厚度。
[0014]所述电容器主体可包括:有效区域,在所述有效区域中,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彼此叠置;以及上覆盖区域和下覆盖区域,分别设置在所述有效区域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
[0015]所述第一外电极和所述第二外电极中的每个外电极可包括镀层。
[0016]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一种多层电容器可包括:主体,包括堆叠有介电层以及第一内电极和第二内电极的电容器主体,所述主体具有在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的堆叠方向上彼此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分别使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暴露的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以及彼此相对的第五表面和第六表面;第一外电极,设置在所述主体的所述第三表面以及所述第五表面的一部分和所述第六表面的一部分上,并且连接到所述第一内电极;以及第二外电极,设置在所述主体的所述第四表面以及所述第五表面的一部分和所述第六表面的一部分上,并且连接到所述第二内电极。所述第五表面和所述第六表面中的一个表面的粗糙度大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中的一个表面的粗糙度。
[0017]所述第一外电极和所述第二外电极中的一个外电极可包括带部,所述带部覆盖所述第五表面和第六表面中的具有所述粗糙度的所述一个表面的一部分。
[0018]所述带部可具有小于等于10μm的平均厚度。
[0019]所述第五表面和第六表面中的所述一个表面的所述粗糙度(Ra)为2nm至100nm。
[0020]所述主体还可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陶瓷主体的相对表面上的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并且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外表面可分别形成所述第五表面和第六表面。
[0021]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中的一个侧部可具有小于等于10μm的平均厚度。
[0022]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一种具有多层电容器的板可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的一个表面上设置有第一电极焊盘和第二电极焊盘;以及如上所述的多层电容器,安装在所述电路板上,使得所述第一外电极和所述第二外电极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一电极焊盘和所述第二电极焊盘。
附图说明
[0023]通过结合附图以及以下具体实施方式,本公开的以上和其他方面、特征和优点将被更清楚地理解,在附图中:
[0024]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中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多层电容器的立体图;
[0025]图2是沿着图1的线I

I'截取的截面图;
[0026]图3A和图3B是分别示出图1的多层电容器的第一内电极的堆叠结构和第二内电极的堆叠结构的平面图;
[0027]图4是沿着图1的线II

II'截取的截面图;
[0028]图5是沿着图1的线III

III'截取的截面图;
[0029]图6是示出其上安装有图1的多层电容器的板的截面图;
[0030]图7是根据本公开中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多层电容器中的侧部的表面的放大照片;
[0031]图8是根据本公开中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多层电容器中的侧部的表面在烧制之前使用3D测量装置拍摄的照片;以及
[0032]图9是根据本公开中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多层电容器中的侧部的表面在烧制之后使用3D测量装置拍摄的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33]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
[0034]将定义方向以清楚地描述本公开中的示例性实施例。附图中的X、Y和Z分别指多层电容器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厚度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层电容器,包括:电容器主体,包括介电层以及第一内电极和第二内电极,并且电容器主体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连接到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且彼此相对的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以及连接到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连接到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且彼此相对的第五表面和第六表面;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分别设置在所述电容器主体的所述第五表面和所述第六表面上,并且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的表面具有预定粗糙度;以及第一外电极和第二外电极,所述第一外电极设置在所述电容器主体的所述第三表面以及所述第一侧部的一部分和所述第二侧部的一部分上,并且连接到所述第一内电极,所述第二外电极设置在所述电容器主体的所述第四表面以及所述第一侧部的一部分和所述第二侧部的一部分上,并且连接到所述第二内电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电容器,其中,所述第一侧部在它的与所述第一外电极和所述第二外电极接触的表面上具有所述预定粗糙度,所述第二侧部在它的与所述第一外电极和所述第二外电极接触的表面上具有所述预定粗糙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电容器,其中,所述第一侧部在它的与所述第一外电极接触的部分和与所述第二外电极接触的部分上具有所述预定粗糙度,所述第二侧部在它的与所述第一外电极接触的部分和与所述第二外电极接触的部分上具有所述预定粗糙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电容器,其中,所述第一侧部的表面和所述第二侧部的表面中的一个表面的粗糙度为2nm至100n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电容器,其中,所述第一外电极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一带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电容器主体的所述第三表面上并且连接到所述第一内电极,所述第一带部从所述第一连接部延伸到所述第一侧部的一部分和所述第二侧部的一部分,并且所述第二外电极包括第二连接部和第二带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电容器主体的所述第四表面上并且连接到所述第二内电极,所述第二带部从所述第二连接部延伸到所述第一侧部的一部分和所述第二侧部的一部分。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层电容器,其中,所述第一带部和所述第二带部分别具有小于等于10μm的平均厚度。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电容器,其中,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分别具有小于等于10μm的平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受炯李昇俊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