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培木专利>正文

一种电源过电压欠电压缺相保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7219 阅读:4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源过电压欠电压缺相保护器,涉及电力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取样电路的输入端和主电路断路器的输出端连接,取样电路的输出端和逻辑识别电路的一个输入端连接,基准电路的输出端和逻辑识别电路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逻辑识别电路的输出端和延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延时电路的输出端和开关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开关控制电路的输出端和主电路断路器的输入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电源过电压欠电压缺相保护器的优点在于:不受电路负载回路电流影响也不受电路负载回路电压影响,灵敏度高,可靠性高,成本低,体积小,可以作为附件配接于不同产品的断路器。(*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力控制设备,具体的说是一种电源过电压欠电 压缺相保护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三相用电设备经常会因为电网或线路问题而欠压或欠相 运行,最终导致用电设备损坏。市面上的欠压缺相保护产品采用电流 取样或相线对零取样,成本高,体积大,受负载回路电流电压影响, 保护性能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 源过电压欠电压缺相保护器,不受电路负载回路电流影响也不受电路 负载回路电压影响,灵敏度高,可靠性高,成本低,体积小,可以作 为附件配接于不同产品的断路器。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源过电压欠电压缺相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取样电路的输 入端和主电路断路器的输出端连接,取样电路的输出端和逻辑识别电 路的一个输入端连接,基准电路的输出端和逻辑识别电路的另一个输 入端连接,逻辑识别电路的输出端和延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延时电 路的输出端和开关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开关控制电路的输出端和 主电路断路器的输入端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说的逻辑识别电路包括至少一个 PNP型三极管,基准电路的输出端和逻辑识别电路中的PNP型三极管 的发射极连接,取样电路的输出端和逻辑识别电路中的PNP型三极管的基极连接,逻辑识别电路中的PNP型三极管的集电极和延时电路的 输入端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说的取样电路由二极管D13、 二极 管D14、 二极管D15、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17、电阻R18、电 容C6、双向二极管D18组成,二极管D13的正极和主电路断路器的C 相连接,二极管D14的正极和主电路断路器的A相连接,二极管D15 的正极和主电路断路器的B相连接,二极管D13、 二极管D14、 二极 管D15的负极均和电阻R15的一端、电阻R18的一端连接,电阻R15 的另一端和电阻R16的一端连接,电阻R18的另一端和电阻R17的一 端连接,电阻R16的另一端和电阻R17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6并联 在电阻R17两端,双向二极管D18的一端和电容C6的正极连接,双 向二极管D18的另一端和开关控制电路的可控硅Q3的控制极连接; 所说的逻辑识别电路由电容C4、三极管T1、电容C5、电阻R13、电 阻R14组成,三极管T1的基极B和电阻R14的一端连接,电阻R14 的另一端分别和电容C5的正极、取样电路的电阻R15和电阻R16的 公共连接端连接,电容C5的负极和三极管T1的发射极E连接,三极 管Tl的发射极E和基准电路的电阻R4和电阻R9的公共连接端连接, 三极管Tl的集电极C和电阻R13的一端连接,电阻R13的另一端和 电容C4的正极连接,电容C4的负极和取样电路的电容C6的负极连 接;所说的基准电路由电阻R4、电阻R9、 二极管D17组成,电阻R4 的一端分别和电阻R9的一端、三极管Tl的发射极E连接,电阻R4 的另一端和电磁脱扣器的控制线圈L的一端连接,电磁脱扣器的控制 线圈L的另一端和整流电路的二极管D10的负极连接;电阻R9的另 一端和二极管D17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17的正极和逻辑识别电路的 电容C4的负极连接;所说的延时电路由电容C3、电阻RIO、电阻Rll、 电阻R12、 二极管D16组成,电阻R12和逻辑识别电路的电容C4并 联,电容C4的正极和电阻R11的一端连接,电阻R11的另一端分别 和电阻R10的一端、电容C3的正极、二极管D16的正极连接,电阻 R10的另一端和电容C4的负极连接,电容C3的负极和电容C4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16的负极和开关控制电路的可控硅Q3的控制极连 接;所说的开关控制电路由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5、电 阻R6、电阻R7、电阻R8、电容C1、电容C2、可控硅Q1、可控硅Q2、 可控硅Q3组成,电阻R14和电磁脱扣器的控制线圈L的公共连接端 和电阻R1的一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和电阻R2的一端连接,电 阻R2的另一端和电阻R3的一端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和延时电路 的电容C3的负极连接,可控硅Q1和电阻R1并联,可控硅Q2和电阻 R2并联,可控硅Q3和电阻R3并联,可控硅Q1的控制极分别和电阻 R6的一端、电阻R8的一端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和电阻R1和电阻 R2的公共连接端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和电容C2的一端连接,电 容C2的另一端和延时电路的电容C3的负极连接,可控硅Q2的控制 极分别和电阻R5的一端、电阻R7的一端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和 电阻R2和电阻R3的公共连接端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和电容Cl的 一端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和延时电路的电容C3的负极连接;所说 的整流电路由12个二极管D1 D12组成,二极管Dl、 D4、 D7、 D10 正负极串联为一组,二极管D2、 D5、 D8、 Dll正负极串联为一组,二 极管D3、 D6、 D9、 D12正负极串联为一组,二极管Dl的正极、二极 管D2的正极和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10的负极、二极管 Dll的负极和二极管D12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3的正极和电容C3的 负极连接,二极管D4和二极管D7的公共连接端和二极管D14连接, 二极管D5和二极管D8的公共连接端和二极管D15连接,二极管D6 和二极管D9的公共连接端和二极管D13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说的逻辑识别电路包括至少一个运 算放大器,基准电路的输出端和运算放大器的一个输入端连接,取样 电路的输出端和运算放大器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运算放大器的输出 端和延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说的取样电路由电阻R4、电阻R5、 电阻R6、电阻RIO、电阻Rll、电阻R12、 二极管D4、 二极管D5、 二 极管D8、 二极管D9、 二极管D12、 二极管D13、电容C4、电阻R14 组成,电阻R4的一端和主电路断路器的C相连接,电阻R5的一端和 主电路断路器的B相连接,电阻R6的一端和主电路断路器的A相连 接,电阻R4的另一端和电阻R10的一端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和电 阻R11的一端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和电阻R12的一端连接,电阻 R10的另一端分别和二极管D4的正极、二极管D5的负极连接,电阻 Rll的另一端分别和二极管D8的正极、二极管D9的负极连接,电阻 R12的另一端分别和二极管D12的正极、二极管D13的负极连接,二 极管D4、 D8、 D12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5、 D9、 D13的正极连接,电 容C4的正极和二极管D12的负极连接,电容C4的负极和二极管D13 的正极连接,电阻R14和电容C4并联;所说的逻辑识别电路由电阻 R15、电阻R16、电阻R18、电阻R19、运算放大器A、运算放大器D、 二极管D14、 二极管D15、电阻R20、电阻R21、电容C8、电阻R22 组成,运算放大器A的反相输入端分别和取样电路的电容C4的正极、 运算放大器D的同相输入端连接,运算放大器A的同相输入端分别和 电阻R18的一端、电阻R19的一端连接,运算放大器A的输出端和二 极管D14的正极连接,运算放大器D的反相输入端分别和电阻R15的 一端、电阻R16的一端连接,运算放大器D的输出端和二极管D15的 正极连接,电阻R15的另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源过电压欠电压缺相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取样电路的输入端和主电路断路器的输出端连接,取样电路的输出端和逻辑识别电路的一个输入端连接,基准电路的输出端和逻辑识别电路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逻辑识别电路的输出端和延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延时电路的输出端和开关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开关控制电路的输出端和主电路断路器的输入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源过电压欠电压缺相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取样电路的输入端和主电路断路器的输出端连接,取样电路的输出端和逻辑识别电路的一个输入端连接,基准电路的输出端和逻辑识别电路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逻辑识别电路的输出端和延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延时电路的输出端和开关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开关控制电路的输出端和主电路断路器的输入端连接。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过电压欠电压缺相保护器,其特征 在于所说的逻辑识别电路包括至少一个PNP型三极管,基准电路的 输出端和逻辑识别电路中的PNP型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取样电路的 输出端和逻辑识别电路中的PNP型三极管的基极连接,逻辑识别电路中的PNP型三极管的集电极和延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过电压欠电压缺相保护器,其特征 在于所说的取样电路由二极管D13、 二极管D14、 二极管D15、电 阻R15、电阻R16、电阻R17、电阻R18、电容C6、双向二极管D18 组成,二极管D13的正极和主电路断路器的C相连接,二极管D14的 正极和主电路断路器的A相连接,二极管D15的正极和主电路断路器 的B相连接,二极管D13、 二极管D14、 二极管D15的负极均和电阻 R15的一端、电阻R18的一端连接,电阻R15的另一端和电阻R16的 一端连接,电阻R18的另一端和电阻R17的一端连接,电阻R16的另 一端和电阻R17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6并联在电阻R17两端,双向 二极管D18的一端和电容C6的正极连接,双向二极管D18的另一端 和开关控制电路的可控硅Q3的控制极连接;所说的逻辑识别电路由 电容C4、三极管T1、电容C5、电阻R13、电阻R14组成,三极管Tl 的基极B和电阻R14的一端连接,电阻R14的另一端分别和电容C5 的正极、取样电路的电阻R15和电阻R16的公共连接端连接,电容 C5的负极和三极管Tl的发射极E连接,三极管Tl的发射极E和基 准电路的电阻R4和电阻R9的公共连接端连接,三极管Tl的集电极 C和电阻R13的一端连接,电阻R13的另一端和电容C4的正极连接, 电容C4的负极和取样电路的电容C6的负极连接;所说的基准电路由 电阻R4、电阻R9、 二极管D17组成,电阻R4的一端分别和电阻R9 的一端、三极管Tl的发射极E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和电磁脱扣器 的控制线圈L的一端连接,电磁脱扣器的控制线圈L的另一端和整流 电路的二极管D10的负极连接;电阻R9的另一端和二极管D17的负 极连接,二极管D17的正极和逻辑识别电路的电容C4的负极连接; 所说的延时电路由电容C3、电阻RIO、电阻Rll、电阻R12、 二极管 D16组成,电阻R12和逻辑识别电路的电容C4并联,电容C4的正极 和电阻Rll的一端连接,电阻Rll的另一端分别和电阻R10的一端、 电容C3的正极、二极管D16的正极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和电容 C4的负极连接,电容C3的负极和电容C4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16 的负极和开关控制电路的可控硅Q3的控制极连接;所说的开关控制 电路由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 阻R8、电容C1、电容C2、可控硅Q1、可控硅Q2、可控硅Q3组成, 电阻R14和电磁脱扣器的控制线圈L的公共连接端和电阻Rl的一端 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和电阻R2的一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和 电阻R3的一端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和延时电路的电容C3的负极 连接,可控硅Q1和电阻R1并联,可控硅Q2和电阻R2并联,可控硅 Q3和电阻R3并联,可控硅Ql的控制极分别和电阻R6的一端、电阻 R8的一端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和电阻Rl和电阻R2的公共连接端 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和电容C2的一端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和 延时电路的电容C3的负极连接,可控硅Q2的控制极分别和电阻R5 的一端、电阻R7的一端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和电阻R2和电阻R3 的公共连接端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和电容Cl的一端连接,电容 Cl的另一端和延时电路的电容C3的负极连接;所说的整流电路由12 个二极管D1 D12组成,二极管Dl、 D4、 D7、 D10正负极串联为一组, 二极管D2、 D5、 D8、 Dll正负极串联为一组,二极管D3、 D6、 D9、 D12正负极串联为一组,二极管D1的正极、二极管D2的正极和二极 管D3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10的负极、二极管Dll的负极和二极管 D12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3的正极和电容C3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4 和二极管D7的公共连接端和二极管D14连接,二极管D5和二极管 D8的公共连接端和二极管D15连接,二极管D6和二极管D9的公共 连接端和二极管D13连接。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过电压欠电压缺相保护器,其特征 在于所说的逻辑识别电路包括至少一个运算放大器,基准电路的输 出端和运算放大器的一个输入端连接,取样电路的输出端和运算放大 器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运算放大器的输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培木
申请(专利权)人:郑培木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