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7150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2: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和车辆。发动机包括气缸盖、凸轮轴、液压挺柱和可变气门正时结构;气缸盖设有主油道、引导油道、第一油道和第二油道,引导油道具有第一入口、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主油道的出口与第一入口连通,第一油道的入口与第一出口连通,第一油道的出口与可变气门正时结构连通,第一油道向可变气门正时结构进行供油,第二油道的入口与第二出口连通,第二油道的出口与液压挺柱连通,第二油道向液压挺柱进行供油,第一油道与第二油道相互独立,这样在可变气门正时结构响应时,第一油道不仅更好地满足了可变气门正时结构对于润滑油的流量需求,第一油道也不会影响第二油道内润滑油的压力和流量,第二油道可以稳定地对液压挺柱进行供油,因此可变气门正时结构以及液压挺柱的使用性能更好。及液压挺柱的使用性能更好。及液压挺柱的使用性能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和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发动机和一种车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发动机排放要求的日趋严苛,发动机相关技术的升级刻不容缓。可变气门正时结构(Variable Valve Timing,简称VVT)几乎已经是所有新开发发动机的基本配置。可变气门正时结构能对发动机的气门开启时间、气门关闭时间及发动机进气量进行连续调节,优化发动机的功率、扭矩曲线,降低发动机的油耗。机油控制阀(Oil Control Valve,简称OCV)与可变气门正时结构配合使用,通过改变机油控制阀的阀芯位置,可以控制可变气门正时结构中A腔与B腔的油压,实现调节可变气门正时结构相位。
[0003]相关技术提供一种发动机,机油控制阀采用侧置方式,包括:主油路、引导油道

第一控制油路

机油控制阀

第二控制油路

可变气门正时结构,第一控制油路

其他部件,其他部件包括液压挺柱、高压油泵和增压器等中的一个或多个。该发动机,可变气门正时结构响应时对润滑油的流量需求巨大,会导致第一控制油路的压力及流量不稳定,造成其他零部件的性能下降;另外,机油控制阀与可变气门正时结构中间的第二控制油路较长,造成润滑油的压力损失大以及可变气门正时结构的响应速度慢。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能够确保在可变气门正时结构响应时更好地对可变气门正时结构以及其他零部件进行供给润滑油,改善可变气门正时结构以及其他零部件的性能下降的问题。
[0005]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
[000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所述发动机包括气缸盖、凸轮轴、液压挺柱和可变气门正时结构,所述凸轮轴和所述液压挺柱安装于所述气缸盖,所述可变气门正时结构安装在所述凸轮轴上;所述气缸盖设有主油道、引导油道、第一油道和第二油道,所述引导油道具有第一入口、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所述主油道的出口与所述第一入口连通,所述第一油道的入口与所述第一出口连通,所述第一油道的出口与所述可变气门正时结构连通,所述第二油道的入口与所述第二出口连通,所述第二油道的出口与所述液压挺柱连通。
[0007]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凸轮轴的内部设有过油通道,所述可变气门正时结构固定在所述凸轮轴的第一端,所述第一油道的出口与所述过油通道的入口连通,所述过油通道的出口与所述可变气门正时结构连通。
[0008]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发动机还包括:机油控制阀,所述可变气门正时结构通过所述机油控制阀固定在所述凸轮轴的第一端,所述过油通道的出口通过所述机油控制阀与所述可变气门正时结构连通。
[0009]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发动机还包括:节流阀,设置在所述第二油道的入口与所述第二出口相连接的位置处。
[0010]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节流阀呈碗状、并置于第二油道的入口内,所述节流阀的底壁设有节流孔。
[0011]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发动机还包括:增压器,安装于所述气缸盖,所述引导油道还具有第三出口,所述缸盖还设有增压器油道,所述第三出口通过所述增压器油道与所述增压器连通。
[0012]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凸轮轴设有第二轴颈,所述过油通道的入口位于所述第二轴颈,所述气缸盖内安装所述第二轴颈的位置设有环形槽,所述第一油道的出口通过所述环形槽与所述过油通道的入口连通。
[0013]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凸轮轴设有第四轴颈,所述凸轮轴的第二端设置有高压油泵凸轮,所述第二油道的出口包括第四出口、第五出口和第六出口,所述第四出口与所述液压挺柱连通,所述第五出口用于向所述第四轴颈供油,所述第六出口用于向所述高压油泵凸轮供油。
[0014]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凸轮轴、所述可变气门正时结构、所述液压挺柱、所述第一油道和所述第二油道为对称设置的两组,所述主油道和所述引导油道为一组,所述第一入口包括一个,所述第一出口和所述第二出口均为两个。
[001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发动机。
[001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第一油道的入口与第一出口连通,第一油道的出口与可变气门正时结构连通,第一油道向可变气门正时结构进行供油,第二油道的入口与第二出口连通,第二油道的出口与液压挺柱连通,第二油道向液压挺柱进行供油,第一油道与第二油道相互独立,这样在可变气门正时结构响应时,第一油道不仅更好地满足了可变气门正时结构对于润滑油的流量需求,第一油道也不会影响第二油道内润滑油的压力和流量,第二油道可以稳定地对液压挺柱进行供油,因此可变气门正时结构以及液压挺柱的使用性能更好。
[0017]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18]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
[0019]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发动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气缸盖仅示出了其上的各个油路;
[0020]图2为图1中A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图2中节流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其中,图1至图3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关系为:
[0023]100凸轮轴,110过油通道,111过油通道的入口,120第二轴颈,130第四轴颈,200可变气门正时结构,300液压挺柱,410主油道,420引导油道,430第一油道,440第二油道,441第五出口,442第六出口,450增压器油道,500机油控制阀,600节流阀,610节流孔,700高压
油泵凸轮,800钢球。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002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如图1所示,包括气缸盖、凸轮轴100、液压挺柱300和可变气门正时结构,凸轮轴100和液压挺柱300安装于气缸盖,可变气门正时结构200安装在凸轮轴100上;气缸盖设有主油道410、引导油道420、第一油道430和第二油道440,引导油道420具有第一入口、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主油道410的出口与第一入口连通,第一油道430的入口与第一出口连通,第一油道430的出口与可变气门正时结构200连通,第二油道440的入口与第二出口连通,第二油道440的出口与液压挺柱300连通。
[0026]该发动机,第一油道430的入口与第一出口连通,第一油道430的出口与可变气门正时结构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包括气缸盖、凸轮轴、液压挺柱和可变气门正时结构,所述凸轮轴和所述液压挺柱安装于所述气缸盖,所述可变气门正时结构安装在所述凸轮轴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盖设有主油道、引导油道、第一油道和第二油道,所述引导油道具有第一入口、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所述主油道的出口与所述第一入口连通,所述第一油道的入口与所述第一出口连通,所述第一油道的出口与所述可变气门正时结构连通,所述第二油道的入口与所述第二出口连通,所述第二油道的出口与所述液压挺柱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轴的内部设有过油通道,所述可变气门正时结构固定在所述凸轮轴的第一端,所述第一油道的出口与所述过油通道的入口连通,所述过油通道的出口与所述可变气门正时结构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机油控制阀,所述可变气门正时结构通过所述机油控制阀固定在所述凸轮轴的第一端,所述过油通道的出口通过所述机油控制阀与所述可变气门正时结构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节流阀,设置在所述第二油道的入口与所述第二出口相连接的位置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天文郭志杰杨欢王明明姚君韦尹建东赵福成王瑞平肖逸阁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