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激光耦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371211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2: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纤激光耦合装置,涉及光纤耦合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光纤激光耦合装置稳定性差的问题而设计。该光纤激光耦合装置包括耦合前座、耦合后座、聚焦透镜组件和若干调整垫片,耦合前座开设有第一容纳槽,耦合后座开设有第二容纳槽,耦合后座可拆卸连接于耦合前座,第二容纳槽与第一容纳槽对接形成容纳腔,聚焦透镜组件设置于容纳腔;耦合前座设置有激光输入端,耦合后座设置有光纤插入端,激光输入端、聚焦透镜组件和光纤插入端的中心均位于Z轴且沿Z轴依次排布;若干调整垫片设置于容纳腔,用于调节聚焦透镜组件沿Z轴的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光纤激光耦合装置稳定性好。性好。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纤激光耦合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光纤耦合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光纤激光耦合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产生激光束的光源称激光器,在医学领域中有广泛的用途。掺铥光纤激光器发射波段是1945nm,处于水分子吸收峰,其在人体组织穿透深度浅,因此具有很高的外科手术精准度,并且可以使用医用光纤将激光能量传输到手术治疗界面,是进行微创精细手术的理想工具。目前铥光纤激光器应用于医疗领域的连续功率量级在百瓦左右,属于4类激光,对于激光耦合系统有着较高的耦合效率的要求。掺铥光纤激光器作为治疗设备的核心仪器,其输出光斑一般为发散光,无法直接耦合进入医用光纤,需要相应的光纤激光耦合装置将激光耦合进入医用光纤。
[0003]目前,解决较高功率激光耦合进入医用光纤的方案多采用二维调整架结构或三维调整架结构,其调节机构多为由旋钮、顶丝和弹簧组成的机械结构,通过该调节机构实现医用光纤与激光在X轴/Y轴/Z轴相对位置的调节与固定。这种设置形式,不仅结构复杂、调节难度大、调节耗时长,而且,稳定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纤激光耦合装置,以解决现有光纤激光耦合装置稳定性差的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提供的光纤激光耦合装置,包括耦合前座、耦合后座、聚焦透镜组件和若干调整垫片,所述耦合前座开设有第一容纳槽,所述耦合后座开设有第二容纳槽,所述耦合后座可拆卸连接于所述耦合前座,所述第二容纳槽与所述第一容纳槽对接形成容纳腔,所述聚焦透镜组件设置于所述容纳腔;所述耦合前座设置有激光输入端,所述耦合后座设置有光纤插入端,所述激光输入端、所述聚焦透镜组件和所述光纤插入端的中心均位于Z轴且沿Z轴依次排布;所述若干调整垫片设置于所述容纳腔,用于调节所述聚焦透镜组件沿Z轴的位置。
[0006]进一步地,所述聚焦透镜组件包括第一透镜模块和第二透镜模块,所述第一透镜模块安装于所述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二透镜模块安装于所述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一透镜模块包括共轴线设置的第一镜筒和固设于所述第一镜筒内部的第一凸透镜,所述第二透镜模块包括共轴线设置的第二镜筒和固设于所述第二镜筒内部的第二凸透镜,所述第二凸透镜与所述第一凸透镜的凸面相对,其中,所述第一透镜模块与所述第一容纳槽的槽底壁之间形成第一间隙,所述第一透镜模块与所述第二透镜模块之间形成第二间隙,所述第二透镜模块与所述第二容纳槽的槽底壁之间形成第三间隙,所述第一间隙和/或所述第二间隙和/或所述第三间隙用于设置所述若干调整垫片,所述第一容纳槽的槽底壁和所述第二容纳槽的槽底壁均开设有光通过孔。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透镜模块还包括第一压圈,所述第一压圈设置有第一外螺纹,
所述第一镜筒远离所述第二镜筒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凸缘,所述第一凸透镜的平面支撑于所述第一凸缘,所述第一镜筒设置有第一内螺纹,所述第一压圈通过所述第一外螺纹旋接于所述第一内螺纹,并与所述第一凸透镜的凸面抵接;和/或,所述第二透镜模块还包括第二压圈,所述第二压圈设置有第二外螺纹,所述第二镜筒远离所述第一镜筒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凸缘,所述第二凸透镜的平面支撑于所述第二凸缘,所述第二镜筒设置有第二内螺纹,所述第二压圈通过所述第二外螺纹旋接于所述第二内螺纹,并与所述第二凸透镜的凸面抵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光纤激光耦合装置还包括接近传感器,所述接近传感器安装于所述耦合后座,且所述接近传感器与医疗设备的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接近传感器的感应部用于接收光纤在所述光纤插入端插入到位的到位信号,并将所述到位信号输出至所述控制器。
[0009]进一步地,所述接近传感器的感应部固定连接有钢珠,所述钢珠可移动且可自转地设置于所述耦合后座,所述钢珠的移动方向垂直于Z轴,所述感应部通过所述钢珠感应所述到位信号。
[0010]进一步地,所述光纤激光耦合装置还包括防爆镜片,所述防爆镜片安装于所述耦合后座,且所述防爆镜片位于所述聚焦透镜组件与所述光纤插入端之间,用于将所述光纤插入端与所述容纳腔隔开。
[0011]进一步地,所述耦合后座开设有插槽,所述光纤激光耦合装置还包括插块,所述防爆镜片可拆卸安装于所述插块,所述插块可插拔地设置于所述插槽。
[0012]进一步地,所述耦合前座和/或所述耦合后座开设有冷却通道,所述冷却通道用于使冷却液和/或冷却气在其中流动。
[0013]进一步地,所述冷却通道包括开设于所述耦合前座的第一冷却通道和开设于所述耦合后座的第二冷却通道,所述第二冷却通道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连通,且所述耦合前座还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相连的进口,所述耦合后座还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冷却通道相连的出口。
[0014]进一步地,所述耦合前座和所述耦合后座均为由增材方法制得的结构件。
[0015]本技术光纤激光耦合装置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0016]通过设置主要由耦合前座、耦合后座、聚焦透镜组件和若干调整垫片组成的光纤激光耦合装置,该光纤激光耦合装置在工作前,可以将合适数量的调整垫片放置于由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对接形成的容纳腔中,利用调整垫片厚度的改变,实现耦合后座与耦合前座连接后聚焦透镜组件在容纳腔中沿Z轴位置的调整。由于激光输入端、聚焦透镜组件和光纤插入端的中心均位于Z轴,也就是说,这三者同轴设置,故,仅通过调整聚焦透镜组件在Z轴的位置,便可以调整焦点位置,从而实现激光与光纤的耦合。
[0017]该光纤激光耦合装置无需使用由旋钮、顶丝和弹簧组成的二维调整架或三维调整架结构,便可以实现对焦点位置的快速调整,操作简单快捷、耦合精度高,耦合安装调试和维护的时间短、难度小,而且,利用调整垫片对聚焦透镜组件位置调节的方式,使得在聚焦透镜组件位置调节完毕后,调整垫片能够对聚焦透镜组件形成稳定支撑结构,稳定性好,从而提高了光纤激光耦合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光纤激光耦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光纤激光耦合装置的轴向截面剖视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光纤激光耦合装置的第一透镜模块的轴向截面剖视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光纤激光耦合装置的第二透镜模块的轴向截面剖视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光纤激光耦合装置的轴向截面剖视示意图;
[0024]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光纤激光耦合装置的轴向截面剖视示意图;
[0025]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光纤激光耦合装置的调试与验证示意步骤图一;
[0026]图8为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纤激光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耦合前座(100)、耦合后座(200)、聚焦透镜组件(300)和若干调整垫片,所述耦合前座(100)开设有第一容纳槽,所述耦合后座(200)开设有第二容纳槽,所述耦合后座(200)可拆卸连接于所述耦合前座(100),所述第二容纳槽与所述第一容纳槽对接形成容纳腔,所述聚焦透镜组件(300)设置于所述容纳腔;所述耦合前座(100)设置有激光输入端(110),所述耦合后座(200)设置有光纤插入端(210),所述激光输入端(110)、所述聚焦透镜组件(300)和所述光纤插入端(210)的中心均位于Z轴且沿Z轴依次排布;所述若干调整垫片设置于所述容纳腔,用于调节所述聚焦透镜组件(300)沿Z轴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激光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焦透镜组件(300)包括第一透镜模块(310)和第二透镜模块(320),所述第一透镜模块(310)安装于所述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二透镜模块(320)安装于所述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一透镜模块(310)包括共轴线设置的第一镜筒(311)和固设于所述第一镜筒(311)内部的第一凸透镜(312),所述第二透镜模块(320)包括共轴线设置的第二镜筒(321)和固设于所述第二镜筒(321)内部的第二凸透镜(322),所述第二凸透镜(322)与所述第一凸透镜(312)的凸面相对,其中,所述第一透镜模块(310)与所述第一容纳槽的槽底壁之间形成第一间隙(010),所述第一透镜模块(310)与所述第二透镜模块(320)之间形成第二间隙(020),所述第二透镜模块(320)与所述第二容纳槽的槽底壁之间形成第三间隙(030),所述第一间隙(010)和/或所述第二间隙(020)和/或所述第三间隙(030)用于设置所述若干调整垫片,所述第一容纳槽的槽底壁和所述第二容纳槽的槽底壁均开设有光通过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激光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模块(310)还包括第一压圈(313),所述第一压圈(313)设置有第一外螺纹,所述第一镜筒(311)远离所述第二镜筒(32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凸缘(314),所述第一凸透镜(312)的平面支撑于所述第一凸缘(314),所述第一镜筒(311)设置有第一内螺纹,所述第一压圈(313)通过所述第一外螺纹旋接于所述第一内螺纹,并与所述第一凸透镜(312)的凸面抵接;和/或,所述第二透镜模块(320)还包括第二压圈(323),所述第二压圈(323)设置有第二外螺纹,所述第二镜筒(321)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润东刘璐吉恩才
申请(专利权)人:密尔医疗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