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供热系统领域,提出了一种供热管网快速排障装置。该装置包括管网监测模块、数据传输接收模块、管网监控报警模块;管网监测模块包括一级管网监测模块、二级管网监测模块及用户终端检测模块,实时监测管网压力流量数据,数据传输接收模块包括管网监测点通讯终端和无线接收器,采集的管道实时压力流量数据通过微处理器转换为电信号后,无线传输;管道监控报警模块包括管网监控模块、数据库和报警模块,管网监控模块将通过微处理器处理后的各个监测模块管网压力、流量数据通过数据传输接收模块发送至数据库中,数据库与报警模块实时相连;当管网压力流量同时出现异常数据时,报警模块综合人工操作的情况进行报警。报警模块综合人工操作的情况进行报警。报警模块综合人工操作的情况进行报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供热管网快速排障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供热系统
,具体涉及一种供热管网快速排障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供热主要针对的是北方城市,而集中供热,由于其节约燃料、减少城市污染等优点,已经成为当前城镇主要的供热方式;集中供热通过提前铺设的管网将一个热源或者多个热源供给的热介质输送到热力站,再由热力站将热量输送至热用户侧,满足热用户的采暖需求。
[0003]由于城市规划和出于减少供热管网铺设成本考虑,供热管网一般都是埋藏于地下的。地下情况复杂,硬物挤压、酸碱腐蚀等都会对供热管网造成伤害,导致管网堵塞和泄露。埋藏于地下的管网出现故障时,不易被及时发现,往往是对热用户的采暖造成极大影响或者管道泄露对地表造成明显破坏时,才会被发现维修;尤其是热用户与热力站间的二级管网出现故障时,由于二级管网的复杂性,故障排查尤其困难,管道堵塞泄露已经成为影响用户供暖体验的极大阻碍。
[0004]过往的管网排障方法主要是用户报告热故障,供热公司工作人员沿着管网寻找故障点,再进行管道维修,这种方法不仅不能及时的报告故障,定位故障点也会极大地延误维修,影响热用户的正常采暖,当遇到极端天气气温快速下降时,这种影响更是会被放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供热管网快速排障装置,各级监测模块的监测点的压力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收集管道的压力和流量数据,通过监测模块的通讯终端设备,将监测模块数据传至管道监控模块进行处理,然后与数据库中上一时间段正常数据进行比对,如若出现异常数据,则将异常数据调至报警系统中,在排除人工调节导致管道压力与流量数据异常的原因后,及时进行报警提醒工作人员管道出现故障。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供热管网快速排障装置,包括管网监测模块、数据传输接收模块和管网监控报警模块;
[0008]管网监测模块都设置在各级管网中,数据传输接收模块设置在各级管网上和供热管网控制平台上;管网监控报警模块设置在供热管网控制平台上;
[0009]所述的各级管网包括:热源厂与换热站间的管网设置为一级管网;换热站与用户单元间的管网设置为二级管网;用户单元与单个热用户间的管网设置为用户终端管网;每一级管网设置不同模块,一级管网设置一级监测模块,二级管网设置二级监测模块,用户终端管网设置用户终端监测模块;所述的一级监测模块包括一级压力传感器、一级流量传感器、微处理器;所述的二级监测模块包括二级压力传感器、二级流量传感器、微处理器;所述的用户终端监测模块包括用户终端压力传感器、用户终端流量传感器、微处理器;
[0010]所述的数据传输接收模块包括管网监测点通讯终端和无线接收器,各个管网监测
点通讯终端均与无线接收器无线联通,管网监测点通讯终端将电信号传递至无线接收器;
[0011]所述的管网监控报警模块包括管网监控模块、数据库和报警模块;数据传输接收模块中的无线接收器与管网监控模块相连,管网监控模块、数据库和报警模块依次相连;
[0012]管网监控模块将通过微处理器处理后的各个监测模块管网压力、流量数据通过数据传输接收模块发送至数据库中,数据库与报警模块实时相连;当压力与流量数据同时出现异常时且超过设定的阈值范围,报警模块进行报警。
[0013]一级监测模块为一级管网上间隔2公里设置;二级监测系统的监测点为二级管网上间隔1公里设置。
[0014]管网监测模块收集的管道压力与流量数据以5分钟为间隔通过管网监测点通信终端传输至管网监控模块,对每个管网监测模块进行编号,构建数字地图,精确定位每个管网监测模块;
[0015]监测模块数据传输至管道监控模块后,与数据库中前一时间段正常压力与流速数值进行比对,当此次压力和流速数值与正常数值间的偏差过大,将该监测模块数据传输至报警系统中;报警系统接收到异常数据后,首先判断是否是由于人工调节导致该监测模块数据异常,排除人工调节的原因后,及时报警并且在电子地图上标识故障管段的准确地理位置;
[0016]每个监测模块尤其是二级监测模块和用户终端管网监测模块收集的数据储存在数据库中,并且构建数据图,当某个监测模块数据长时间出现小幅度升高或者降低,超出正常阈值后,及时提示工作人员排查二级管网可能出现的泄露或者堵塞情况。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不同于以往的人工报告故障,该装置能够及时的发现并且定位故障点,对于快速排出故障,减少故障造成的损失,提高热用户的热体验方面有很大的进步。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一种供暖管网快速排障系统管理协同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一种供暖管网快速排障系统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总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成果前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方位,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新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成果前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实施例1
[0023]集中供热的管网分为热源厂与换热站间的一级管网,换热站与用户单元间的二级
管网,在一级管网上每隔2公里设置一个一级监测模块,在二级管网上每隔1公里设置一个二级监测模块;用户单元与单个热用户间的管网设为用户终端管网,在每个终端用户处安装用户终端监测模块;监测点检测设备是半导体压力传感器和电磁式流量传感器,将压力和流量传感器进行整合,并且提前安装在1米长的特制连接管段上。对于每个监测模块进行编号,一级管网上的监测模块命名为1001,1002,1003
…
,对于二级管网上的监测模块命名为2001,2002,2003
…
,对用户终端管网上的监测模块命名为3001,3002,3003
…
,编号命名有利于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准确快速定位故障点。
[0024]管网监测模块每隔5分钟记录一次该监测模块的压力与流量数据,数据传输接收模块将监测模块的压力流量数据转换为电信号,通过管网监测点通讯终端和无线接收器将相应数据传输到管道监控模块。通讯终端模组采用5G模组,5G通讯具有速度快,穿透力强,通信容量大等优点。监测点检测设备安装在管道上,埋藏于地下;土壤会阻碍数据传输接收模块的数据传输,故将数据传输接收模块安装在就近的市政照明路灯等设备之上,并为数据传输接收模块提供电源。
[0025]管道监控模块接收数据传输接收模块传输的数据后,会对数据进行处理。首先将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供热管网快速排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管网监测模块、数据传输接收模块和管网监控报警模块;管网监测模块都设置在供热系统各级管网中,数据传输接收模块设置在管网上和供热管网控制平台上;管网监控报警模块设置在供热管网控制平台上;所述的各级管网包括:热源厂与换热站间的管网为一级管网;换热站与用户单元间的管网为二级管网;用户单元与单个热用户间的管网设置为用户终端管网;每一级管网设置不同模块,一级管网设置一级监测模块,二级管网设置二级监测模块,用户终端管网设置用户终端监测模块;所述的一级监测模块包括一级压力传感器、一级流量传感器、微处理器;所述的二级监测模块包括二级压力传感器、二级流量传感器、微处理器;所述的用户终端监测模块包括用户终端压力传感器、用户终端流量传感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东平,付国栋,陈晓利,陈曙光,郑再彬,郑立军,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投集团东北电力有限公司大连大发能源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