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炳文专利>正文

电机保护自动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6334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三相电机等负载的紧急保护装置。包括三相电流互感器、三相二极管整流桥路、过压/过载保护电路、断相保护电路、阻抗变换触发电路和可控硅。可控硅可串接在交流接触器的电源回路中,交流接触器的动触点则串接在电机的三相供电电路中。正常工作状态时,阻抗变换触发电路触发可控硅导通,发生断相或过压/过载时,两保护电路均使阻抗变换触发电路失去触发电压,关断可控硅,对电动机实现快速断电保护,动作可靠。(*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开关,更确切地说是涉及一种三相电机等负载的紧急保护装置。当三相电机等负载发生堵转、缺相、过压、过载、短路等突发故障时,需要及时切断三相供电,以免烧毁电机等负载。用于切断电机等负载三相供电的紧急保护装置,大致有电子式及电热式两种类型。采用热继电器的电热式保护装置有惰性大的缺点,而电子式的保护装置通常需要使用同步电源,给使用造成了一定的局限性。中国技术专利“磁电式综合控制器”(95229193.2、95229195.9),公开了一种综合运用磁电控制原理设计的电机保护自动控制器,不必使用同步电源,该种控制器采用电流互感器、二极管整流桥路检测电机等负载的故障状况,用光电耦合器作为控制部件触发可控硅工作,再由可控硅控制设置在三相电源中的交流接触器,在电机出现异常情况时关断交流接触器切断电机等负载的供电,从而构成磁电式综合控制。实际使用中,由于光电耦合器对环境温度及气流等极其敏感,特别是炎热的夏天更容易发生误动作,从而造成了保护工作误差。本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电机保护自动控制器,对上述磁电式综合控制器作出改进设计,使其可控硅的触发电路不再使用光电耦合晶体管开关电路,从而形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机保护自动控制器,由三相电流互感器L1、L2、L3、可控硅ST及可控硅的触发控制电路连接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控硅的触发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第二、第三相二极管整流桥路、断相保护电路、过压/过载保护电路和阻抗变换触发电路;第一、第二 、第三相二极管整流桥路的输入端分别连接对应的三相电流互感器L1、L2、L3,第一相二极管整流桥路输出端连接过压/过载保护电路,第一、第二、第三相二极管整流桥路输出端分别连接断相保护电路输入端,断相保护电路及过压/过载保护电路输出连接阻抗变换触发电路输入端,阻抗变换触发电路输出端接所述可控硅ST的触发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保护自动控制器,由三相电流互感器L1、L2、L3、可控硅ST及可控硅的触发控制电路连接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控硅的触发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第二、第三相二极管整流桥路、断相保护电路、过压/过载保护电路和阻抗变换触发电路;第一、第二、第三相二极管整流桥路的输入端分别连接对应的三相电流互感器L1、L2、L3,第一相二极管整流桥路输出端连接过压/过载保护电路,第一、第二、第三相二极管整流桥路输出端分别连接断相保护电路输入端,断相保护电路及过压/过载保护电路输出连接阻抗变换触发电路输入端,阻抗变换触发电路输出端接所述可控硅ST的触发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保护自动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相二极管整流桥路包括第1二极管桥路和第2二极管桥路;所述的断相保护电路由第一可控硅CT1、第二可控硅CT2、第三可控硅CT3串连连接构成;所述的阻抗变换触发电路包括二极管和两个并联连接的第四可控硅CT4及第五可控硅CT5;二极管阴极接第四可控硅CT4、第五可控硅CT5的阳极,第五可控硅CT5的触发极连接所述的可控硅ST的触发极,电流互感器线圈L1两端分别连接第1、第2二极管桥路的一个输入端,第1、第2二极管桥路的另一输入端并接,第1二极管桥路的输出端接所述的过压/过载保护电路,第2二极管桥路的输出正端接过压/过载保护电路及第一可控硅CT1的触发极,第2二极管桥路的输出负端接第一、第二可控硅CT1、CT2的串接点;电流互感器线圈L2两端分别连接第二相二极管整流桥路的两输入端,第三相二极管整流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炳文
申请(专利权)人:张炳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